“应是他不想用这件事来彰显他的本事吧。”白令说。
“我也是读他的心思时才知道。昨日我又特地招他到我府上,又做了一番确认,在恩师在世的最后一年里,都是他陪伴在一旁。恩师的炎雀令最后也是交给了他。”
“炎雀令?”楚几露出惊讶的神情:“你是说天目先生把天下闻名的炎雀令授给了这个叫刀无劫的人?”
而楚不离则是又吃惊又高兴的样子。
“我仔细反复读过这一场景,恩师当时应不是授与,而是让刀无劫保管,在合适的时候交给适合的人。”白令回答说。
“哦,炎雀令如今在这个刀无劫身上?”
“刀无劫昨日已经把炎雀令交给了我保管,他认为炎雀本不是自己之物,且他四处漂泊,恐有失,故把此令交给了我。”
“他可有学到天目先生的兵术和纵横术?”
“恩师应是传授了一些给他。”
“哦,那他应是你的师弟了?”
“恩师好象并未收他为徒,他自己这么说,我在他心思里也未读到。”
“哦,这又是为何呢?”楚几很奇怪。
白令摇了摇头。
“这个不清楚。”
“是天目先生觉得他的资质未到?”
白令又摇摇头。
“这个年青人的资质比我几个师弟都要高,不是资质问题,不知道恩师所思为何。”
“找个机会给他历练一下,我大随他日逐鹿天下,需要多一些这样的青年才俊才好。”
“儿臣也这么觉得,所以把他带回云城来了。”楚不离笑着接道。
“但他身上还有一事需要查明核实才行。”白令说。
“何事?”楚几问。
“他会夜幽行。”
“什么?他是燕奴的人吗?”楚几很吃惊。
“燕奴的武功出自雨岭,他还有两个师弟,一个叫涛万里,一个叫灰子颜。根据我所读,他的夜幽行习自涛万里。目前来看,跟燕奴没有什么关系。”
“嗯。那就好。”楚几说。
“其他几个人有什么问题吗?”
“暂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白令回答。
“这几个人中,一个叫风至的凭空之力恐怕超过了朱进了。”
“哦,还有这等人才!”楚几挺高兴。
“还有一个叫熊飞的,会鸟兽语,一个叫鱼千里的有疾跑如风和快刀的本领。”
“这些人才要好好用起来,将来我们与各国交战的时候,可以发挥出他们的长处,为我大随效力!”
楚不离拱手答道:“谨遵父王令。”
“不但你的门客,归儿,悔儿他们的门客,也不少能人异士,但这些人往往江湖习气太浓,不懂朝堂规矩,这也是我现在还没有用他们的原因。”
“你可以安排一些事让他们去做,一来试试他们的真本事,二来让他们熟悉朝廷的规矩。”
楚不离拱手:“是,父王!”
楚几又问:“昨晚逃掉的人抓到没有?”
楚不离:“还在搜捕。”
“不过,看一眼就能摄人心魄,迷心术到这个功力的,据说这世上只有三个人。”
“哦,哪三个人?”楚几问。
“这三个人分别叫寒通、赵子砂和切磊。”
“都是天微谷门下?”楚几问。
“三人都是鬼镜先生早年的门下,据我所知,寒通和赵子砂学成后离开,切磊与鬼镜先生起过冲突,入门一年后就离开了。”白令回答。
“这三人现在在何国呢?”
白令摇摇头:“尚不知,臣会派人去查的。”
楚几点点头。
楚几问白令:“这暗中策划之人,会是受应国还是南越的指使呢?”
白令回答道:“从手法来看,更像是我师弟吾泉所为。”
楚几微微地一笑:“想挑拨我们和常国,吴国一斗?坐收渔人之利,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啊!”
“既然争霸心起,这种事以后估计少不了。”
“我已让我们在各国的细作打探,看看有没有大事发生。如果要搅动各国之间的纷争,坐渔翁之利,一定会生出更多事来,绝不会不单只是行刺惠王这一桩。”
“嗯,哪国置身事外,定就是这事的主导之人,这法子好。”楚几赞许道。
“那我们也别闲着,丞相不妨也让他们忙一忙。”楚几想了想,又交代。
白令笑着:“遵命!我已经做了安排。”
就在此时,殿外来报,说是夜国的王子孤独聪求见。
楚几想了想,没有回答。
他转头对白令说:“丞相,夜国这个王子聪的事情,你怎么看?”
白令想了想,拱手回答说:“夜国之事确实比较棘手。他们的君王拥立谁,本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何况他们是应国的附国。要管也是应国管,我们插手于名于义都不对。”
“且我们大随的国土与夜国并不直接接壤,若出必兵,要假道与汤国或者简国。汤国和简国与我大随关系向来一般,肯不肯假道也不说不好。即使假道,会不会在暗中使绊子也不得而知。”
楚几沉吟说:“情况我也知道。只是当年我起兵推翻燕繁的时候,王子聪的父亲夜国的夜王独孤洗出了八千的兵,兵力虽然不多,但情义在此,我也不能不念这份情。”
“更何况睿王的母后仪妃与王子聪的母亲是表亲,俩人自小关系很好。半年前夜王独孤洗去世,夜王的弟弟靖王夺权,幽禁夜王后,导其自杀身亡,只留下王子聪一个亲人在世,且避难在我大随。这层关系上我也不能太绝情。”
白令说:“臣倒有一个办法,既不会伤大随国的名声,又有机会帮助王子聪回夜国。”
楚几喜道:“丞相有何良法?”
白令说:“大随既不能出兵夜国,不代表别的国不能出兵。”
“大应吗?如何说服大应出兵呢?且大应为何要帮王子聪呢?听说新夜王独孤烈上位后就送了大量的财物给应王熊斯,让熊斯支持他上位。”楚不离疑惑道。
“非大应,是汤国。”白令说。
“哦,汤国?”楚几看着白令。
“大王不知是否还记得夜国在四十年前夺去汤国的填城和白水城两座城之事?”
楚几点点头:“记得,夜王独孤燕乘汤国内乱,夺取了汤国四座城池,后来归还了两座,但填城与白水城却一直没有归还。”
白令说:“正是。所以汤国出兵夜国,师出可以有名。”
“可是如何能说服汤国出兵夜国呢?”
“汤国之所以一直不出兵夺回这两城,一是夜国在孤独洗治理下,国力较强盛,汤国没有必胜把握,二是因为应国,夜国是应国的附国,应国国力强大,如果它出兵助夜国,汤国的兵力并不足够和其全面对抗!”
“如今孤独烈夺位,杀了一些不肯归顺他的夜国的强将,军心不稳,军力下降,如汤国要夺回填、白水两城,此时是好时机。”
“至于应国方面,我们可以联络应国丞相郑禧,让他阻止出兵相救夜国。这样汤国就不会担心应国出兵。”
楚几点头说:“此计甚好,但派何人去说服汤国出兵呢?”
白令说:“此人不能是我大随官员,也不能以大随的名义去说服汤国。”
楚不离在旁听了直点头,不禁暗暗佩服白令的智谋。
“丞相的意思是,如果是大随派人去说服汤国,汤国会怀疑我们大随的用心,不会相信我们派去的人的话,更不会出兵。”
白令微笑点头说:“睿王说得很对。我们大随兵力强于汤国,要帮夜国,为何不自己出兵?汤国很难相信我们的话。”
“所以这个人须非我们大随官员,以个人身份去说服汤国!”
楚几想了想,点点头:“这也不错的法子,但要说服汤国出兵,绝非易事,所派之人要有极好的口才和慎密的心计,以及还要有超人的勇气才行。丞相心中可有人选?”
白令拱手说:“用三个王子殿下的门客是最合适的。据臣的了解,启王殿下的门客钟左旗,平王殿下的门客尹刍,睿王殿下的门客刀无劫,这三人在门客就智勇而言,都是门客中出类拔萃的。”
“可让这三人中一队前往汤国说服汤国出兵,一队同王子聪潜回夜国,联络支持他的夜王旧部,待汤国出兵,夜兵派兵应战,候机夺权。”
楚几点头:“此安排甚好,这三人,何人可去汤国,何人去夜国呢?”
白令答说:“论口才之雄辩,钟左旗当胜一筹;论心思缜密,当属刀无劫;尹刍介于两者之间,但他强在会读心术。臣以为,钟左旗与尹刍可去汤国,刀无劫可助王子聪去夜国。”
“就按丞相的意思安排吧。”楚几同意了白令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