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栋向台下众人抱拳表示谢意,大家立刻又安静了下来。然后迅速把目光调到徐济川脸上,十分得体、仰慕地说:“这位来自遥远巴蜀之地的徐少侠,能同时勇斗我龙门派七大一流高手多时而不落下风,实在令我程某人刮目相看,想必您的武学修为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阁下年纪轻轻竟能有如此不凡身手,老夫多年都没见过了。”
他没说自己师弟与几个徒弟即将落败,还在他们落败之前喝止比武,还把他们称为“一流高手”,显然是想保全他们、也是保全整个龙门派的面子;但他能对徐济川连败自己门下七人而毫不为愠,倒也彰显了名门大当家的豁达度量。
徐济川赶紧表示谦虚:“哪里,是你们吕三当家承让了。”
程国栋似乎并不想多罗嗦什么,遂开门见山地问道:“既然徐少侠有此等高明功夫,又是直接向程某人叫板,那咱俩就动手吧!你看?”
徐济川微微点了点头。他在想,面对如此一位真正的顶尖大侠,又是长得如此高大威猛,自己该怎么战胜他起码是不败北才行。这可不能像与一般人玩,根本无须使用真功夫,只以轻功避开,令其力尽自败便可。这样一则是糊弄、应付不过去的,二则也是对程大侠的亵渎、不尊。那既然如此,就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所有本领积淀都使将出来,全力以赴,好好跟他切磋也是较量一番吧。但这好像也是自他从小习武以来,除了在跟淳德、云鹤等极个别大师求教时表现过以外,还从来没有过的。
程国栋自己也很明白。其实就在对面这人刚上台时,他便早已知道这人是谁了(但是最初他还不敢肯定,故未亲自出面,直到这人与师弟、徒弟们过了几十招之后,他才完全确认),所以并无打赢对方的十足把握,只能尽力而为,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只要不输或者不输得太难看就行。虽然关于这人的传闻他已听到了很多,但他俩毕竟还没见过面,没正式交过锋。不过,他心里其实是很高兴的,终于有顶尖高人将“入我彀中”了,这也是此次设擂之主要目的。
他便把自己龙门派的看家本领龙行拳,以及在少林寺学到的外家功夫、在武当山学到的内家功夫,三种功夫交叉、综合、灵活、融汇使用,以应对对面这位同样在这些功夫上已有很高造诣、自己又另有领会和创造的当今武坛罕见奇才。
不管是龙行拳、通臂拳,还是少林的长拳、罗汉拳,武当的太极拳、八卦拳等,其实均是普通拳术,对于武学修为并非一流,又想速战速决、投机取巧打赢对手的人而言,往往不屑于采用,他们更喜欢怪招、阴招、武器、暗器、偷袭、诡计之类;但对于真正的武学大师,倒更喜欢这些看来普通、基础的拳术招式,一则是正派之人之所为,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二则若有很强内功、很高修为,就能令其发挥十二分的力量,如排山倒海、狂风雷霆、巨石压顶、钱塘大潮,是一般武师无法抵挡的。
前面提到了龙行拳,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少林之外家功夫长拳、武当内家拳。
少林长拳全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太祖长拳”,其开山鼻祖是赵匡胤。公元十世纪五代末期,赵匡胤在结束游侠生涯、成为一名职业军官之后,为了训练其部下士卒,总结平生武学,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了三十二势拳法。后来赵匡胤发迹,黄袍加身,成了北宋朝开国皇帝,昔日士卒自觉身价陡增,遂在民间传授此套拳法。
该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其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非常之多,有时也间或使用短拳,当然也有腿式,但整套动作还是以长击为主。其基本技法规律包括:顶头竖脊,舒肢紧指(趾);形合力顺,动迅静定;以眼传神,以气助势;阴阳相依,相辅相衬。它要求手要捷快、先声夺人,眼要明锐、目随手动,身要灵活、腰如蛇行,步要稳固、下盘扎实,精要充沛、饱满轩昂,气要下沉、顺其自然,力要顺达、三节六合,功要纯青、正大雄厚,踢打摔拿、以形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