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子铮已经从幕后走出来了。他当然看得出来,来者确实是位独辟蹊径、年少有为的武学奇才;可他又不能完全明白,对方究竟用的是什么功夫。首先自不用说,此人轻功极好、内力也佳,并借鉴、模仿了大自然的很多珍兽异禽的搏击之术;还有,他的态度很友好,没有用全力,不想伤害己方任何人。但除此以外,他师承哪位世外高人或武林泰斗、他这是什么拳脚套路,吕子铮并不清楚。
不过,既然对方已向自己发起挑战,自己又答应了,那不管胜算多少,也不管台下的江湖好汉说他们以多欺少,吕子铮还是很快加入了群斗的行列——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师叔与师侄几个群攻对方一人。反正,有大师兄在幕后坐镇把关,他就不怕丢这个面子了。刚才程国栋对他说了,让他接受对方的挑战,大家先比试一会看看,大师兄要做出评判和决定。
纵使吕子铮加入了比武,场上情况仍无根本改观,济川一直牢牢把控着局势,占据上风与主动。不过,龙门三师兄的实力毕竟不俗,他的龙行拳功底是很深的,虎虎生风、游刃有余,这场群斗便更加激烈了许多。双方毕竟有七八位嘛,而且都是武术好手,直打得惊天动地、难解难分,从台上打到台下、又从台下打到台上。济川也从三成加到了七成功力,一边避敌铁拳猛掌扫堂腿,一边频频还击干扰,目的不在伤人、制服,而在令其不得不或停歇或放缓一会,从而降低对自己的攻击力度。一时间,台上台下、圈内圈外,拳声脚声、说声喊声、风声物声……搅在一起,声势甚是盛炽。观众紧紧追随着欣赏,看得很是过瘾,喝彩声不断,夹在比武双方的声音里,遂更为喧嚣热闹。
如此这般,双方便拆了两三百余回的猛招。应该说,徐济川基本上是采取的切磋、交流之态度,目的不在取胜,更不在制服——尽管很多人都看得出,他始终稳操胜券。倒是吕子铮与他的几个师侄,还是很想打赢济川的,只可惜技差一筹、无能为力。到这时,徐济川还应付自如,保存着大多数气力;而吕子铮等人已经成了日薄西山、苟延残喘,即使徐济川不想赢他们,他们很快也得要么主动认输,结束比武;要么彻底委顿,更易伤身。
就在此刻,一阵洪钟大吕般的声音传来:“诸位住手吧!”顿时震得在场数百人的耳膜嗡嗡作响。武学造诣较差的人,或非武林之人,俱赶忙把耳朵捂严。众侠士都想:“此人内力真强,没有几十年积累是达不到的。”
台上几人马上停止了比武。只见从台尾的幕布之后,昂首阔步走出一位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来。刚才那句喊话,自必就是他说的。吕子铮赶紧恭敬地行礼,称“大师兄”。龙门派几个二代弟子则讪讪垂头请安,叫“师傅”。这正是有“关东第一侠”之称的程国栋本人终于出场了!正所谓“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台下几百观众同时山呼海啸起来:“程大侠!程大侠!”
徐济川正眼打量此人,还真有一代宗师豪侠的气派,体躯魁伟、仪表堂堂、浓眉大眼、目光炯炯、形象庄严、步子稳健,集北方大汉与武术大家于一身;再想起江湖众人所传诵的他那些可歌可泣的所作所为,不免顿时肃然起敬,不敢有半点僭越与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