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本是静的,凝目而视时,却总感觉它在动。两尾首尾相连的阴阳鱼一直在顺时针旋转,一会儿匀速地转,一会儿极速地转,黑和白两个色块在不停地互相追逐、追逐。目光也赶不上它们旋转的速度,我本来是全神贯注的静态,身体静坐,目光静观,心神静如止水,入静中的思绪此刻却被旋转的动态所牵引,思维被激活有如沸腾,身体大静,思维大动,动与静就这样奇妙地交于一瞬,飞快地置换于我的幻觉中。不知平面的太极图上隐含着一种什么神秘的能量,这能量无知无觉地驱动着我,凝神愈久,动感愈强,动与静,静与动,两尾平面的鱼似乎活泼泼地摆着尾巴,引我入神秘境界。
太极图不过是一个“圆”的符号,一个隐含着“道”的符号。这极其简单的圆却极其神秘深邃,具有无限的外延,蕴涵着无所不在的大智慧。图外的空无表示着无限,一体浑圆表示着有限,阴阳鱼互抱表示了两仪,两鱼之间的“S”是阴阳两仪对峙流通的轨道。
“S”形和圆相容相通又相斥,共生一体,互为依存,极为和谐。圆是包容,是蕴涵,“S”是柔滑曲折地突破。它欲破圆而出,圆又包容得它欲出不能,动感欲突出静态,静态则使它只能在静态范围内运行,这里面有空间和时间,有限与无限,具象和抽象,阴和阳。它博大精深,神秘得几乎不可解读,但愈是不可解读,愈是能吸引人深入它的内核,人类的好奇心总是指引着人类思想的精英向看似不可解的绝域掘进,解读“圆”和“道”几乎成了一些哲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这些思想精英们用一生的时间求道、悟道。他们艰苦卓绝,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他们嫌人生太过嘈杂,决心要躲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独处一隅,抛却万念,净心求道。他们或是独守孤峰,或是栖身岩洞,在虚空的精神世界,在幽邃的思维巅峰,凭着一些式微的路标,一点一滴地探幽求微,一步一步地艰难掘进。经过长年累月的苦思和修炼,突然某一天,悟出了道的真谛,就从那一刻起,他便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人。他开始具有了大悟性大超脱大智慧,他再去看山,山还是山,他再去看水,水还是水,但在灵气贯注下观照山水,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山和水了,至于成了什么样的山和水呢,只有他们自己明白,他们不会流传于口舌,著之于书帛,镂刻于金石,如果能够说出来写出来,就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道了。道可悟,道可求,道可意会,道却不可以言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无可名状的,却又是无处不在的,道是玄而又玄的,却又是大彻大悟的。道是万物之始,又是万物之母。
艰难修炼,以至悟道,哲人们对悟道的瞬间的记忆是极其明晰的。那一瞬间好像是用了整桶的酥油兜头浇下,极为清凉舒适,无比快意,无法用言语形容,直有大彻大悟,身轻如燕,飘飘欲仙,直上九天的感觉。哲人们就是为了求得这一极其美妙的瞬间而不惜几十年栖身荒野穷思冥想,受尽了非人的磨难。
达摩一苇渡江,十年面壁,终日不动,以至于影印石壁。佛成年累月坐在菩提树下悟道,他们的外形已经不忍卒读,他们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除了这些圣贤,求道悟道而得道的还大有人在,他们或隐或彰,或在乡野或在城市,或者正从事着卑微的工作,他们的形象十分普通,但他们的精神却达到了人神合一的“真人”境界。
这些参透了天地玄机的人胸襟无比开阔,虚怀若谷,无欲无求,淡泊之至,对逞勇斗狠、夸夸其谈的人,他宽厚地一笑了之,对有意冒犯他的人,雍容大度,从不计较,他崇尚自然,沉静平和,从不显山露水。但,正是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大智若愚一词,就是对他们恰如其分的注脚。
他们像太极图中首尾相连的阴阳鱼组成的圆一样,简单,明了,平实。圆画起来十分简单,但最简单的构图同时具有最强的概括力。一个圆圈,起也是止,始也是终,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其实,生与死,动与静,阴与阳,强与弱,柔与刚,亏与盈,祸与福,有限与无限,其本质都是一个圆。阴中有阳,阳中生阴,强极则弱,柔能克刚,盈极则亏,一种形态的终点也就是它的起点,一种态势的强势同时也是它的弱势,物极必反,相辅相成,临界点也是转折点。四季循环,是圆;物象盛衰,是圆;生命轮回,是圆;历史周期,是圆。其他的一切,天象,历史,社会,人伦,也都呈圆的形态。就连太极拳,其实也是圆的运动,其拳法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个圆构成的。全圆、中圆、顺圆、直圆、逆圆,各种圆的运动组成了整套拳术,有的以肩作支点,有的以肘作支点,有的以腕作支点,有的以腰作支点,划出的大圆中套小圆,小圆中套中圆,形成一个个太极圈。静由动生,动由静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借力打力,以气养气,拆招化招,意形合一,所有玄机,其实就在一个圆字。
无数的圆迭合而成了螺旋形状,历史就在这螺旋中发生着。
悟得了圆,即是悟得了道的大部,圆里面蕴涵着解读万物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