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需求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语言
周六早上起床后,豆豆一改往日睁开眼睛就冲着妈妈笑的开心样儿,愁眉苦脸的,还一直流鼻涕。小琳第一反应就是宝宝又踢被子着凉了,赶紧给他喝了很多水。好不容易哄着他吃了一碗稀饭,就陪着他又是玩游戏,又是玩玩具,总算渐渐高兴起来,不再哭闹。
中午吃饭时,豆豆吃得不多,连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趣,而且一直说自己肚子不舒服,又开始闹起来。爸爸妈妈没有特别在意,因为他平时也会开玩笑乱讲。开始还耐心地哄着,到后来就烦了,爸爸还大声地嚷了他,豆豆更加伤心地哭了起来。没想到晚上十点左右,宝宝就突然呕吐,把一天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
小两口这才急忙就近找了诊所,带宝宝去看医生,诊断结果为急性胃肠炎。这时两个年轻人才后悔不已,内疚自己的疏忽大意。虽然每次我都会嘱咐他们,孩子没事不会随便哭闹的,乱哭乱闹一定有原因,带孩子要用心,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真的听懂孩子在“说”什么了吗?
年幼的宝宝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从离开母体的一刹那,新生儿就用哭来向世人宣布,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意义,新手妈妈们不要为宝宝的哭而烦恼,那是宝宝在和妈妈说话,新手妈妈要学会聆听宝宝“说”什么。
◎运动性啼哭
这种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没有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也正常,每次哭时较短,如果你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向你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让宝宝和你说一说话,不是很好吗。
◎饥饿性啼哭
这种哭声带有乞求感,哭声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你不给喂哺,而是把手拿开,则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戛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过饱啼哭
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抱起来,哭声加剧,甚至呕吐。这时不必哄他,哭可以加快消化。
◎口渴的哭闹
这种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后,可立即停止啼哭。
◎意向啼哭
这种啼哭宝宝常常是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你走到宝宝跟前时,啼哭就会停止,双眼盯着你,一副着急的样子,虽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声,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尿布湿了啼哭
啼哭强度较轻,哭时多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一旦你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他就不哭了。
你的宝宝是“沉默婴儿”吗
为了和丈夫一起忙生意,女儿才满月,小静就狠下心给她断了奶,托付给外地的母亲照看。几个月后,小静去看女儿。孩子长得胖嘟嘟的,很健康,而且极少哭闹,谁见了都说乖。可没几天,小莉却觉得孩子似乎太“乖”了,一天到晚表情淡漠,反应都好像有些迟钝了。她开始担心,这种乖好像跟孩子的年龄不太相符,会不会有什么毛病呢?
事实上,小静的担心是正确的。研究人员对这样的婴儿有种专门的称呼,叫做“沉默婴儿”,典型特征就是不善于用表情和啼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饥饿和其他不适。即使真的饥饿、身体有病,他人也不易察觉,从而可能影响到营养的摄入和疾病的早期诊断。时间久了,还可能导致体格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低下。长大后往往会表现出离群、孤僻等性格缺陷,易患“孤独症”,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造成“沉默婴儿”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育儿环境不良,尤其是母婴间缺乏交流。有的爸爸妈妈以为初生的婴儿不会看,不懂听,无法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其实,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具有“对话”能力,但如果不及时发展这种能力,它就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幼猴进行试验。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个假母猴的环境里,一个是钢丝做的,手里拿着奶瓶,叫“钢丝妈妈”,另一个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给幼猴温暖,称“绒布妈妈”。幼猴平时总喜欢依偎在柔软、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冰冷的“钢丝妈妈”。长期无法与“真”妈妈对话的幼猴长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产后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因此,要让“讽默婴儿”不再沉默,让宝宝们更聪明健康,早期的母婴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可图一时的轻松而疏忽。专家认为,有益于婴儿发育的母婴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觉交流:婴儿的嗅觉相当敏感。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可很快停止哭泣,并做出寻乳姿势。因此,母亲应多抱抱婴儿,头几个月尽量和他睡在一起,让孩子熟悉母亲的体味。
听觉交流:婴儿出生一周后,就对声音有强烈的需求,而且还能分辨出人声。所以,别小看母婴之间毫无意义的“对话”,这种交流可使大脑正处于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并丰富其情感体验。
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个月,可见距离一般不超过40厘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但对人脸却具有天生的识别能力。母亲在哺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常常边吃奶边用眼睛直视自己,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所以母亲应经常对婴儿微笑,与婴儿对视,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触觉交流:母婴之间的触觉交流,最直接体现在母亲的喂奶过程中。喂奶不单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更为其最初触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婴儿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在妈妈温暖的乳房边,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其智力发育可起到催化作用。此外,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怎样对待情感脆弱的宝宝
我们家楼下的小伟是个非常乖巧的宝宝,今年刚过两周岁,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特别可爱,平日里大家都喜欢逗他玩。可是他的妈妈却向我透露,在家里小伟特别爱哭,稍加斥责或大声说话,马上就大哭起来,她也没辙了,不敢说不敢管,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胆子特别小,洗澡不敢洗,每天洗澡都要大哭大叫,在同龄孩子坐摇摇车时,他也不敢坐。带他出去聚会,看到陌生人,也会先哭一会儿,然后才能慢慢适应。
小伟的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多带他出去玩,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但出去后,他总是手伸着要大人抱,叫他与其他小孩玩,死也不肯。小伟妈很着急,不知道宝宝长大后,是否也这样胆小怕事?
其实,儿童的个性和情绪表现很不相同,有的比较脆弱,特别敏感,有的又比较爽朗,什么事都不大在意。像小伟这种宝宝可以说是属于感情比较脆弱的,需要家长特别的对待。
如果你的孩子一批评或说话大声就哭,那对他说话时态度更要温和,不要老是斥责他或对他大声嚷嚷。如果发现他有什么毛病,也不必大声训斥。需知他才两三岁,训斥的道理他很可能听不懂,但是你严厉的样子会使他感觉害怕,于是就哭了。
宝宝有时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把糖纸扔在地上,把别的小朋友搭的“高楼”故意推倒等,这时可以严肃地看着他,皱一皱眉头,眼角朝下,摇摇头,或摇摇手就能起到教育作用。千万不要大声训斥,责怪他,那样会使他更难过,更怕事。一些鼓励宝宝勇敢的小动作,如握握他的小手、捏捏他的小鼻子、拍拍他的肩膀等都很有效,不妨经常使用。
有些宝宝比较胆小,对一些意外发生的事情很敏感、害怕。此时,妈妈不妨拍拍他的后背,让他感到妈妈的手在抚摸时所带来的抚慰,并拉着宝宝的手一起进行游戏。宝宝受到妈妈的热情感染,并有来自妈妈肢体触碰的支持,内心就会安定下来。
如果妈妈表现得胆子小,没有给孩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感。所以怕小动物的宝宝往往有位怕小动物的妈妈。即使有的父母不怕小动物,但是如果在这种场合过度地保护宝宝,也会使宝宝感到恐惧。
宝宝在两三岁左右容易怕黑,此时宝宝的神经发育不完善,黑夜又会使视线更加模糊,宝宝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偿视觉的缺失,想象出各种妖魔鬼怪吓唬自己。临睡前,当孩子表现出怕黑时,和宝宝手拉着手睡觉,并不时地紧握一下。对独睡一室的孩子,妈妈可以偶尔进入他的房间给他掖掖被角,让孩子感觉父母就在自己身边,从而确定自己处在真实的世界中,而不再害怕虚幻的场景。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当宝宝感觉害怕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让宝宝躲到自己背后,而是让宝宝站在自己腿前,双手扶住宝宝的肩膀,紧紧握一下宝宝的肩膀以给孩子力量。妈妈也可以蹲下身来,把自己的脸和孩子的脸并列在一起看小动物,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的信心。如果是只温顺的小动物,还可以拉着宝宝的小手一起摸摸小动物。当宝宝勇敢地克服了自己的胆小,就应该大大表扬,让他知道你是非常爱他的,这对他的情绪很有用,慢慢地他会变得大胆起来。
做高需求孩子的好妈妈
在我们的文化中,乖孩子所指的大多都是那些会听父母的话,并且不会回嘴的孩子。可有一些孩子才进幼儿园,就常常跟爸爸妈妈斗嘴。他们似乎不愿意做完自己该做的事,也因此成为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儿童”,当被问到为什么不肯合作时,他会不屑地坦言:“妈妈你真笨,那些事我早就会了,为什么还要一直做,一直做?我想学些新的东西。”
家里有一个这样的宝宝真是让妈妈头痛。除了这些小麻烦宝宝,还有一些哭闹不休的“夜啼郎”、粘着大人不放的“磨娘精”,或者整天闯祸的“小顽皮”。事实上,这些孩子有一个总的称呼,即“高需求孩子”。对待这些高需求孩子,母亲的心态要进行特别的调整。
高需求小孩觉得他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所拥有的创意常常让他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选择。可做母亲的却因此落入两难困境,母亲认为孩子应该学习在社会中生活的技能,也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中适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又不想限制他们的创意和能力。其实帮助一个充满特殊天分的小孩找到特别的渠道来展现自己的创意,创造出许多美丽的事物,不管是对母亲还是小孩来说,都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有一位母亲曾经被自己的高需求宝宝搞的心力交瘁:“我的儿子一直不断地挑战我作为母亲的权威。因为我先生工作的关系,他必须经常出差,而我儿子似乎相信,只要爸爸一去上海,我就会变得很脆弱。于是,他就会开始持续不断地和我争执,反复挑战我的权威,拒绝服从,甚至利用每一位母亲都深深畏惧的心理攻势来对付我:‘我再也不爱你了。我恨你,你好可恶。’他这种极度的抗拒足以让我心理防线完全崩溃瓦解。即便如此,我还是尽可能在每一方面都表现得很坚决,坚持要他服从我,可是这么做往往只会引致他更大的反弹。”
很多高需求小孩的妈妈都很郁闷,为什么她们的宝宝总是那么难带?因为他的确比其他的小孩猜透更多事,因此,他很容易和母亲起争执,惹她生气,让她心里难受。作为母亲,当小孩猜透一些你从未看见或思考过的事时,你必须谦虚地向他学习。同时,对那些小孩无法明白的事情,你也必须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他也许很聪明,却可能缺乏经验,无法关照事情的全面。这时候,你必须平复自己的愤怒,心情平静之后的管教要比怒火冲天时有效得多。
还有的孩子一再经历不断重复的被管教行为,却仍然不肯妥协或轻言投降。这让母亲心里很为难。对于这种宝宝,引述丘吉尔的一句名言:“绝对不要放弃,绝对不要放弃,绝对、绝对、绝对——不管是大是小,是难是易——绝对不要轻言放弃。”除非你觉得自己错了,否则轻易地向冥顽不灵的高需求小孩低头,下一次他就会变得更顽固,而你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