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宝宝一同去逛商场也是开发宝宝右脑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这样能培养宝宝综合各种知识及判断能力。家长可以让宝宝独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教宝宝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水果及玩具等。
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其中,类似击掌节拍的音乐尤其适合宝宝听,可以边听音乐边让宝宝用左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而听小提琴曲时则让宝宝模仿压琴弦的样子。
另外,让宝宝反复地做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动作,将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右脑,并且两只手都会得到训练。
小手常用,大脑聪明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右脑宝宝”或“左脑宝宝”的特征,期望左右大脑的能力呈50%对50%的“理想状态”,是不现实的。家长切勿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焦灼情绪,不要因为“左脑宝宝”在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和创造方面有所欠缺,就认定他十有八九是“艺术盲”,而强制他使用左侧肢体。而“右脑宝宝”的家长又因为担心孩子在语言、逻辑、数学及分析能力方面稍逊,会成为“科学小矮人”,而强迫他使用右侧肢体。
如果家长为孩子贴上“艺术短腿”或“科学短腿”的标签,并在一系列训练中流露出急于求成的心态,对孩子大脑功能的整合与开发反而不利。我们已经发现用器乐练习与绘画练习来开发右脑思维带来的负面作用,一旦弹琴和绘画熏陶带有强制性,右脑在接受中就会表现出抵抗,结果非但孩子的右脑功能未得到预期中的开发,左脑优势也萎缩了。
与其矫枉过正,不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任何一种积极有效的训练,都极好地利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让孩子动脑又动手,大大增强了孩子口、耳、眼、手、脑之间的协调能力。这些游戏或活动,既能将孩子已有的脑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又唤醒了另一侧“沉睡”的大脑。整个过程最忌讳的就是“急于求成”,它会令孩子产生抵触心态,一旦孩子对整个训练过程产生厌倦心理,全脑开发的训练效果将事倍功半——这是每位家长要注意绕开的陷阱。
近年来,人体活动中的手指运动对脑力的影响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据调查,长期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聪明者居多。研究还表明,习惯先用右手者,左脑更发达,称为优势半球,它管理高级神经活动部分,偏重于语言、逻辑和计算等智力活动。而右脑则以空间识别、几何图形、音乐等活动占优势。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平时如果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达到心灵手巧。当我们认识上述道理之后,就应该对儿童加强手的训练,而且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1~2两个月时,小手的动作并不受意识的支配,常常是胡乱摇动,碰到物体时可出现抓握反应。这时大人可以常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触动他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天可以这样“训练”3~5次。
婴儿3~4个月以后,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引逗”其去抓、去握,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促进小手运动。
婴儿5~6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大人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数次,并让其自由地玩纸、翻书、撕扯,让孩子通过自己手指的运动使物体变形而体验快乐。
婴儿7~8个月以后,开始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
婴儿9~10个月时,可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翘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
孩子长到周岁之后,对手的训练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教其自己穿衣服,系纽扣、鞋带,及使用汤匙等。再大一些,则教他们使用筷子。婴儿用筷子对促进大脑发育很有益处。开始时,可以给他们准备一双小筷子,教会用它扒、挑、夹食物。
在孩子两岁后,妈妈还应该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搞一些小制作,这对促进孩子手的灵巧性,和智力发育大有益处。
折纸:拿一张稍厚的纸,妈妈先折成一条小船(也可是小狗、小鹤、小衣服等),让孩子看怎么折,然后让宝宝涂上颜色。宝宝在学折时,开始会动作笨拙,妈妈不要着急。当孩子对折纸时,两边不对称,妈妈可帮他一下。当纸边翘起,妈妈可帮他压压平。折好的东西不要扔掉,还可以当游戏时的“道具”。
制作:在孩子两岁半时,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用小剪刀了,买一把圆头、塑料柄的小剪刀,让孩子先学剪直线,然后同妈妈一起搞一些小制作。在妈妈指导下,粘一粘、剪一剪,孩子一定会倍感快乐。
用筷子:让孩子用筷子也是训练孩子用手的方式。在孩子3岁时,可以让他学用筷子了,孩子在使用了筷子后,小手会更加灵活。
许多游戏,如拍手歌、夹豆子、穿线、套圈、拍球都会提高孩子手的协调与运动能力。学绘画、学乐器也能大大提高宝宝手的灵巧性,为了让孩子心灵手巧,年轻的爸妈们一定要记住,多训练孩子的双手。正如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的那样:“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训练儿童的双手,要持之以恒,要求父母和保育人员必须有信心和耐心。特别应该提出的是,在儿童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之后,父母也不要忘记教导他们坚持经常有目的地使用双手,多做精细动作,如编织、做针线、绣花、写字、绘画、弹琴,以及进行排球、篮球等锻炼手指的体育活动,这样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关上电视,给宝宝创造更多想象空间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太太从小多病,当她卧床无聊时,她的母亲便将小说一遍一遍地念给她听,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她丰富的想象力,使之后来成为一名很有名的创意插图画家。她后来回忆说如果那时日本有电视,她大概就不会成为创意画家了。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泉源,像这种全家一起围炉说故事或亲子共读就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机会。同一个东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只要你肯花脑筋去想。同一处环境也是,当你看腻了这个环境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看,它的景观立刻完全不一样了。
可是现在的很多孩子,经常是一回家就看电视,被动地接受着电视节目里传递的信息,好像都不会玩了,一旦没有电视便茫然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被动惯了,主动的机制就生锈了,想动也动不了了。影像图片最大的坏处是,它会限制你的想象力。电影、电视传送的是导演的想象力,它的进入会锁住自己的想象力,使其不得发挥。
在心理学上有先入为主的现象,一旦心像形成便很难跳开原有的制式,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好的原因。这是因为小孩的心灵还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可以随意发展。大人做事明确,迅速的代价其实就是创造力、想象力的丧失。想象力是无限的,只要父母肯花时间,有耐心地去引导与鼓励宝宝们,他们的潜力就可以发挥到意想不到的境界。人常会因外在声色刺激而忽略了“自身的宝藏”。
通过与宝宝巧妙地玩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想象力,和宝宝玩挠痒痒游戏,跟宝宝角斗,笑得满床打滚。让宝宝用所有的沙发靠垫搭个堡垒,爬来爬去,和你玩假象的射击战斗。准备一些漂亮有趣的装扮,让孩子打扮起来玩游戏,起初也许会比较麻烦,但很快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很快就能跟上节奏,并有更新奇地想法。
给宝宝朗读,带宝宝去图书馆,为他借些书,读书给他听,或者一起上个学习班。想想看,有没有你和孩子都想学的东西呢?教孩子所有你知道的卡片游戏,如果你不记得了,也可以自己发明。和宝宝一起去参观博物馆或城市历史展览馆,听有声读物,如童谣、说故事、相声。教孩子一些你的拿手本领,比如编织、折纸、打领带、玩某种器械。这些活动都可以开发宝宝的想象潜能。
结交朋友,跟亲戚、邻居、朋友、同事,或宝宝幼儿园结交的小朋友,组织家庭间的聚会。也可以在客厅开家庭舞会。再照着食谱,一起烹调晚餐。再吃些热点心,然后去溜冰,这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开发人际交往能力,也给他的想象力积累了素材。
助人为乐——为别人做点事。在一个原来用来看电视剧的下午,带着孩子给福利院的孩子送去旧玩具,或到社区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也可以解决家里的小麻烦,疏通下水管道、缝补撕开的裤子。关掉电视不但让你有时间去做这些平时被忽视的普通事情,也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
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有大量的书教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买一本,和宝宝一起开始工作,培养他的爱心。
放松。闲坐着看看天,和孩子一起体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欢笑、交谈中,大人和孩子彼此分享。
也可以看演出——戏剧、舞蹈、音乐会,引导孩子流露激情,那是和面对荧光屏,看录影带时不同的。也可以出去玩,即使外面天寒地冻。和宝宝一起跑跑跳跳、堆雪人、拉雪橇(如果雪足够厚的话)。周末时和孩子一起照相,一起做剪贴或布置相册。孩子喜欢看他们更小时期的照片,还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美化相册,使它成为家庭的珍藏。
当你远离电视时,就会发现已经给自己和孩子增添了不少交流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的乐趣。更为宝宝将来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奠下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