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告别玄奘,不敢耽搁,一路快马加鞭,不到中午即回到灵州督衙。刚坐定,正准备询问苏定方这两天有没有什么军情,就有人报告右领军将军薛万彻将军来到。
李靖与薛万彻乃是不打不相识,现在已成了莫逆之交。李靖听到他到来,喜出望外,忙和苏定方迎出门外。刚出门,正好见薛万彻带着几个随从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二人好久不见,这次见面自然高兴。
李靖拉着薛万彻的手道:“薛兄,是什么风把你给吹到弟这灵州来了。”
薛万彻也高兴地说道:“好久不见,李兄一切可好?哪是什么风把弟吹来了,是陛下一挥手,就把弟挥到这里来了。”两人说罢,都哈哈大笑。
李靖一边把薛万彻让到屋里,一边让苏定方赶紧去请李勣来(李世民即位后,李世勣为了避讳,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勣)。
薛万彻从随从的背上取过公文筒,从中抽出一张黄色的帛书来,郑重地说道:“李将军,这是陛下的诏书,请将军过目。”
李靖郑重接过,只见上面写道:“朕绍膺骏命,赦令薛万彻为灵州大都督。李靖奉诏回京,另有任用。”云云。
李靖见薛万彻被任命为灵州大都督,特别高兴,立即拱手贺道:“原来薛兄现在是灵州大都督,真是可喜可贺!”
薛万彻赶紧拱手说道:“哪里哪里,弟能有今天,全仗兄的抬举。若不是兄的金玉良言,劝弟弃暗投明,弟可能至今还在外面浪荡着呢。”
“诶,薛兄客气了!”
李靖笑道:“薛兄本就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英雄,何愁没有出路?陛下早就爱惜薛兄的才能,弟只不过是顺路搭了个桥而已。”说罢两人又哈哈大笑。
李靖见薛万彻前来接手自己的职务,就准备交接防务,收拾一下行囊启程回京。
薛万彻一把拦住他道:“李兄莫急,现在你我的身份已发生了互换,弟变成了主,兄现在变成客了。那今天中午让弟也尽一尽地主之谊,为李兄饯行如何?一来是感谢李兄对弟的眷顾,二来是感谢李兄在这灵州几年来的辛苦贡献。”
“这——,妥当吗?陛下既然有调令,就怕耽搁不得。”
“诶,李兄放心。路途遥远,也不在乎这半天一天的。难道李兄连这点面子也不给?况且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李兄也好顺便给弟介绍介绍这灵州的军情?另外,陛下对李勣李将军也另有任命。等李将军来了,宣读完诏命后,我们一同饯行,你们一同回京如何?”
“哦,李兄也有调令?”
“是的,你们两人都有调令。”
一会儿李勣来了,大家又重新见礼。
“恭喜李将军了,将军又荣升了!”
薛万彻把李世民的诏书递给李勣,口中还不忘祝贺两句。
原来李世民任命李勣为并州都督,也是即刻赴任。
李勣也非常高兴,大家相互祝贺。
薛万彻说道:“据在下所知,此次陛下一共调整了几位将军的职位。除了您们二位之外,邹国公张公瑾调任代州都督;霍国公驸马柴绍为华州刺史、金河道行军总管;就连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胡国公秦叔宝也被任命为驸马柴绍的副将。卢国公程知节等人(程咬金改名为程知节)也都各有任命。”
李靖听了这一长串的名字,唯独没有自己奉调入京但任何职的消息。他有些着急,不解地问道:“很明显,陛下这样安排看来是要下一场大棋。在下隐隐觉得,我们大唐与东突厥的决战就要开始了。只是你们这些将军们都安排在前方第一线,怎么在这关键时刻唯独把在下调往京城大后方呢!”
李勣和薛万彻笑着安慰李靖道:“李兄,陛下下这样的棋,难道能把您这个‘战神’给忘了?陛下肯定是要调您到京城协助陛下运筹帷幄,谋划更大的蓝图了。”
李勣和薛万彻两人第一次用“战神”这一词称呼李靖,从此“战神”一词不胫而走,成了李靖的代名词。李靖听了他们的话,心中觉得陛下确实也有可能作另外安排。但他嘴上仍然谦虚道:“在下哪里敢称得上‘战神’一词,你们折杀在下了。只要陛下没忘记了在下,觉得在下还有用就行了。哪怕是做你们的马前一卒,在下也心甘情愿!”
“谁敢用您为马前卒!您在前面把敌人都消灭了,我们喝西北风去?”
“哈哈哈哈,你们高抬在下了!在下哪有这么大的能耐?要是有这么大的能耐,那突厥人不早喝西北风去了!我们都是陛下的马前卒,陛下大手一挥,我等都奋勇向前就是了!”
“哈哈哈哈,对对,我们都是陛下的马前卒!大唐的战旗指向哪里,我们就杀向哪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几个人正说间,酒席已经摆好。李靖本来是要薛万彻坐主席,但薛万彻坚辞不坐,说等这顿饭吃完后再坐。于是李靖坐了主席,薛万彻和李勣、苏定方客席相陪。
李靖、李勣和薛万彻好长时间才聚在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李靖把昨天在东突厥境内看到的情况,加上自己的分析对大家介绍了一下,大家都觉得分析的有理。面对大唐蒸蒸日上,而东突厥每况愈下的形势,各人都感到非常高兴。
薛万彻也介绍了自己前一段时间与东突厥的战斗情况。
原来,割据东北的梁师都借助东突厥势力反叛朝廷,李世民命右卫大将军柴绍、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击梁师都,薛万彻作为副将也随军出征。唐军行至距朔方(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数十里时,东突厥数万援兵四面而至。这时,薛万彻兄弟二人横击东突厥军,斩其骁将,突厥军阵脚大乱,唐军乘势进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了朔方城。不久,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死梁师都,举城投降。在战争的前前后后,东突厥始终都不敢再出兵援救。
薛万彻兴奋地说道:“此一战,在下见突厥军畏畏缩缩,浑不似以往的那种精气神。在下当时不解,现在听李兄这么一分析终于明白了。东突厥已经处于混乱时期,内部离心离德,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战斗气势了。”
“薛兄分析的有道理。”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李勣也高兴地说道:“薛兄这一战和目前东突厥的种种情况表明,东突厥与大唐实力彼消我长,已不可同日而语。陛下现在调兵遣将,可能正是准备与东突厥展开决战啊。”
大家谈论到此,都兴高采烈,觉得该是大唐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李靖又转头对薛万彻笑道:“薛兄你们这一战,还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我大唐消灭了梁师都,占据了朔方城,为反击东突厥又准备了一个前进基地。”
众人同声说是,薛万彻点点头说道:“正如李兄所言,陛下已在朔方置夏州,正在筹备粮草囤积于那里,为反攻作准备呢。”众人高兴,喝得也畅快,要不是下午还各有事情,定是要尽醉方休。
军令如山,不能迟缓。吃完饭后,李靖和李勣一一跟薛万彻交待完军务,各自分别。李靖带着苏定方回长安,李勣则立即前往并州赴任。
李靖和苏定方再次回到长安,一路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由于李世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大量荒田被开垦,农民在地里忙碌着。现在虽是九月份,但到处仍是一片生机盎然。长安城也比以前更加繁华了。街市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各种地方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李靖和苏定方一起来到皇宫正德殿,远远地便看见李世民正在亲自指导着数百士兵在操练。士卒们一个个气宇轩昂,精神饱满,操练井然有序,阵法演练到位。
李世民见李靖和苏定方过来,甚为高兴,不等他们见礼,就忙着叫他们一起过去观看这些士卒操演。
“两位爱卿,这是朕亲自操练的士兵,你们觉得怎么样?”李世民自从当了皇帝后,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便以操演兵卒来重温战争岁月,同时借以警示朝臣时刻不忘突厥的威胁。
“陛下,这些士兵被您操演的个个如龙似虎,阵法娴熟,堪称我们大唐的生力军啊!”
李靖和苏定方看了这些士卒行军、骑射的演习后大加赞赏,李世民龙颜大悦。他对李靖和苏定方说道:“两位爱卿,这是朕亲自为你们训练的生力军。朕这显德殿前场地小,容不下很多人,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说到这里,李世民伸出三个手指头,自豪地说道:“足足有三千人啊。朕是每天不管多忙,都要亲自过问他们的训练。朕亲自教他们骑射和排兵布阵,就是为了能在反攻东突厥时候能用得上。现在能得到你们二位将军的认可,朕也是甚感欣慰啊。”说完哈哈大笑。
李靖和苏定方这才跪地山呼“万岁”,给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赶紧扶起来,笑道:“这是在阵前,又不是在朝堂上,不必行此大礼。”
李靖躬身说道:“陛下日理万机,朝政繁忙,仍坚持亲自调教士卒。陛下如此操劳,臣等觉得大唐战胜东突厥更有信心。臣等荣幸能与陛下调教的军队一起冲锋陷阵,真是臣等无上的光荣。”
李世民笑道:“有卿等为国分忧,朕才是最高兴的呢。朕把这支军队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羽林军’如何?”
李靖口中轻轻地默念了一下“羽林军”三个字,高兴地说道:“‘羽林军’这个名字好啊。‘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如羽之疾,王者羽翼’。这个名称从汉武帝时就有,它曾助汉武帝大败匈奴。现在我朝也有这样的军队,也定能剿灭东突厥,再现辉煌!”
李世民看着李靖身旁的苏定方说道:“要是朕没记错的话,这位小将军应该就是苏定方苏将军吧。”
苏定方赶紧过来躬身说道:“回禀陛下,正是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