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磨人,元彦在车上已深觉乏味,同车的还有她的母亲杨氏,同父异母的哥哥元英。他们三人和同车的货物,随身携带的包袱、盘缠,一样被摆放的整整齐齐,因此预留给人活动的地方并不多。
可这难不倒元彦,她坐累了,便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舒展舒展身子,透过箱子的缝隙向外看,迢迢的大路,遥遥的商队,真好玩。这些都是爹爹帮那位富贾一方的崔十三郎运送的货物,爹爹许她到京都后,住顶好的房子,买给她数不尽的糖饼和新衣服,她还没去过长安,但一想到这些,元彦不禁就有些得意忘形,手舞足蹈起来,马车稍加一颠簸,竟不小心跌倒,将用绳索捆得结结实实的几叠香料盒子差点推翻。
杨氏见状急忙用手去护这些香料盒子,却被盒子之间缝隙夹到了手皮,硬生生挤出一个豆大的血泡。杨氏疼得哎吆叫了一声,却又顾不得自己的手,怕箱子盒子砸到孩子,又怕跌坏了箱子,连忙起身,抱稳了将要倒下的物件,一切归于原处,又加固了车上的物件和绳索,等一切收拾妥当,才顾得上看顾自己的手,并厉声训斥元彦,“别乱动,撂倒了这些香料,看你爹爹回来不打你。”
元彦瞧见了母亲手上受伤,便老实坐下,嘴里嘟囔道“我只是摸摸看看。”
“摸也不行,小心你吃过饼的脏手摸脏了这许多的好箱子。这车上哪怕一个小匣子,也比你矜贵,把你打发到长安的西市上,卖了,都抵不上这些物件。”
元彦看母亲自己包扎,不再乱动了。
在此期间元英一直在捧着一卷《古贤集》背诵着,而这些字早已经如同一群乌头乌脑的苍蝇,飞扑起来令他头脑发胀,搅得他心神不宁,可他愣生生是一个字也没记住,想起爹爹骂他“蠢物,这些字看你都面熟了,知道你几时发昏,几时开始捣糨糊,独独你不认得他们。”元英有些懊恼又有些害怕,他早就想放下书,好好睡一觉,但有继母杨氏看着,他未曾敢放下书本。
过不了半响,元彦见母亲已经垂下眼皮,又悄声悄气地起了身,四处张望。无奈元彦干了坏事也憋不住,嘻嘻笑问杨氏,“爹爹呢?我都没瞧见,这些车子太多太长了,我都看不到边儿。这天可真好啊,没有风沙,但是也没有云彩。”杨氏睁开眼,瞪着元彦,示意她快些坐下,“少耍些怪罢,吵着你哥哥读书。你爹爹自然是在别的贵重物品的车上,替主人看货运物,少不得辛苦操劳,你可在这凉阴处好生歇着罢。”
元彦沉默半响,找不出点新花样,叹了口气便用手扣着阻隔她视线刷着猩红颜色的大箱子上的花纹,扭头细声细气地问元英“哥哥你可识得这是什么纹?可曾见过?”
元英早就不想读书上那些,现在听到自己这同父异母的妹妹说这许多的傻话,便趁机偷起懒来,放下书,擦掉额前的汗滴,松松衣服,拿起水囊喝了一些,才不慌不忙地回应道“石榴花和葡萄藤,你忘了?爹爹上个月经过手的一匹丝绢上也是这些花纹。”
元彦听哥哥这么一说,便毫不怀疑地信了,咧开嘴冲着哥哥笑起来,虽然她总是分不清这些藤藤蔓蔓的东西,也不是真心要学这些,只是故意借此和哥哥热闹热闹。元彦探过身子,将脸的一半贴在箱子边沿处,露出一只眼睛将目光投向元英。元英见元彦听到他的回答,只是咧嘴笑,便也回应她一个笑脸,两人隔着箱子的空隙,探头嗤嗤呼呼地傻笑,这是他们兄妹之间的小秘密,一旦无聊或是合谋干了坏事,便这样亲亲密密地乐呵一阵。
元彦此时还不足年岁,所以垂髫散发,天一热,头发更加散乱黏腻,紧贴着她晒得黑红的脸颊,又总是咧开口大笑,活像个痴儿。不像她的哥哥元英,比元彦大三岁,已经到了把头发扎成髻的年纪,经过上学发蒙,再加上元英本就长得非常俊秀,神情举止已经有翩翩少年的样子。
从元英的脸上,更多能看出他亲生母亲的风姿。人都说,元英亲娘容貌俏丽,且性格极为温顺平和,只可惜体弱多病,生了元英后早早病故。元彦的父亲杨眠,为着家中小儿和子嗣绵延,第二年便娶了元彦的亲生母亲,原本是商户人家的小姐,虽不算什么富贵人家,但比起小门小户的还是宽裕不少。年过十七,爹爹便惹上人命官司,无人搭救,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后被杨眠收留,人遂称杨氏,也不大叫她原来的姓氏。杨氏身形丰满娇俏,皮肤略黑,虽面容不及元英亲娘,但贵在吃过苦,与杨眠说得来,感情和睦,婚后仅生下元彦小女,未有其他子嗣。
元英早年丧母,加上父亲和继母多忙于操持生计,多对孩子严厉些,元英是杨家唯一男丁,虽上私学花费不少,杨眠和其妻便早早挑了宜发蒙入学的黄道吉日,在学堂向私学先生行了束修之礼,教了几日简单的字句,老先生便教起了《千字文》,元英便日日夜夜抑扬顿挫地背起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甘州盛夏白日宣热,夜下却是凉爽无比,元英不上学的时候,兄妹俩一道在村野上撒欢,时而采花划水,时而逗狗捉虫,好不热闹。到了冬天,大雪茫茫,玩够了雪,吃过阿娘做的糖饼,兄妹俩穿得暖些,去经商的集市走一圈,各色玩意和新奇的物件好得很。
可惜这一切在元英入学后再也没有过了。元彦正是在家里四处玩闹的年纪,常常要拉着哥哥一道玩耍,无奈不论爹爹还是阿娘,都不许元英偷懒,更不许元彦在哥哥学习的时候捣乱,为此兄妹俩不知挨了多少打。
元英日日去学堂,先从识字背文起,渐渐地开始磨墨濡笔描起红来,从“上大人丘乙己”开始,日日练习那几十个字。元彦有时玩腻了小泥人和小陶罐,便尾随元英去学堂,听见先生厉声教元英和其他小儿郎写字“这一横要写大些,舒展开,莫要惜纸,惜墨!”“心到笔到,切莫心不正,下笔也就歪斜了。”元彦便不敢声张,蹲在学堂墙根下捡个树枝在地上胡乱画着,嘴里默念道“一横?大些?”元彦用树枝勾画顶大一个圆,这可大些?这可好?这圆不好么?嘟嘟囔囔,自己玩自己的,大多数时候元彦耐不住性子,多是与村镇中的孩童一起爬树捉虫,是个野丫头。
元彦玩腻了便去学堂跟学,又在家中时常听见哥哥元英朗诵书写,久而久之,学得了《九九乘法歌》会了几句无言诗词,见识了先生如何震怒,又是如何用戒尺体罚这些小儿郎,弄得学堂孤苦狼嚎,元彦常常在墙角下咧嘴开怀大笑。却也因此而出了声,扰动了先生,被撵回家去。
等到一年过去,元英不仅能些许会写些字,诗文背的也勉强说得过去,只是离杨眠的要求还差些,离先生的要求也差一些,所以杨家在元英的读书上更加督促了。元英在学堂先生没少挨打,回家后,杨眠外出行商回来,还要抽查背诵,要是哪篇背得磕磕绊绊,便又得一顿好打,当日连饭也不给吃。可这也导致元英性格更加绵糯阴郁,跟从前未上学时性格竟不一样了。不仅如此,元英跟着学堂里的恶子学会了作弊讨巧,不知该说他性格纯良,还是愚钝,元英的小把戏总是做得非常拙劣,让人一眼识破,为此又挨了不少打。
车马缓缓停住了。
原来是已经到了黑水河附近了,车马便没有继续向前,因担心有贼人出没,便早早停下进行辎重补给。几个大汉,拿了取水的皮囊,依旧去熟识的地方打水了。其众人,喂马的喂马,喂猴的喂猴子,各司其职。
元彦他们的车子旁的守卫是杨眠熟识的兄弟,刘克宣,他接到指令,便跟杨氏说道“嫂子,让你家儿郎下车歇息活动吧。”杨氏这才跳下车子,又从车中抱出元彦,元英自己跳下车子,三人立在车边,小声说些话,吃了些自带的干粮,喝了水。不一会儿杨眠就过来了,“爹!”元彦紧紧栖上杨眠的大腿,说了些傻话,逗得杨眠面部松弛很多。元英只是在一旁默默吃着饼,并无言语。
杨氏嘀嘀咕咕和杨眠说了一通,杨眠便带着他们一行去远处隐蔽处小解,不一会儿回来后,杨眠继续回到自己负责的车马处。杨氏掂量着时候差不多了,便爬上车,安顿好儿女。
车子又缓缓前进起来,两个小人儿眼看着绿色的树木多了起来,又听见爹爹说快要到长安了,不禁兴奋起来,两人依旧嬉闹。见元英和元彦闹个没完,杨氏便沉下脸皱起眉来,向元英训道“临行前,你爹爹亲自找先生谈及的功课,先生说你笔力劲有余而章法杂乱,且诗文上不善记,尤文诵上居人下。你爹爹当日听了这话气得差点将你吊起来一顿好打,要不是这路途遥远,怕你挨不住,这顿皮鞭你定是要尝的,怎可荒废这大好光阴,而与元彦嬉闹取乐?”
元英立刻收回与元彦笑闹的神情,无精打采地垂头继续背书。元彦在一旁听了,嘟囔道“阿娘,不要这样苛责哥哥,这路上风沙大,又酷热异常,哥哥迷了眼睛,小心日后读书不得,连掌灯也瞧不见了。”
杨氏剐了元彦一眼,“杨家男子,就你哥哥元英一个,他若不好学,如何能在他日考取功名?又如何在长安立足?我和你爹爹都未曾进学,仅是简单识得几个字,只能靠卖弄体力过活,以后日子要走得远,非得靠你哥哥元英今日不休,明日不眠,一日累计一日地向学才能达到。你是小女子,今后如没有你哥哥的荫蔽,不过是草草嫁作农妇。若是你哥哥高中,他日也好给你找个读书的举子,好生过活也就罢了,不然,阿娘死也不甘心。”
元彦似懂非懂地笑着说“可是姑姑也是嫁了读书人,还去了长安,可是爹爹不也说,姑姑日子过得并不轻快么?”
杨氏一听元彦提到嫁给高清的姑姊,心里颇有些不痛快。她虽然没见过这位大姑姊,但也从杨眠那里听来了不少关于高家的事,但杨氏还是小心翼翼地调教元彦“哪里的话,小小年纪哪里听来嚼舌根的话,你姑姑在长安,好说歹说也是贵人,日后你们在跟前好好孝敬着,你姑姑肯定少不了你们的好。”
“不,元彦他日要嫁胡商崔十三郎,住最大最精美的帐篷和马车,头顶华盖,拥有数不尽的商队,成千数百的奴仆,做千百万张糖饼,多放糖,少放面,要用热油炸过后,趁着滚烫的热气送到我眼前来,对了,阿娘,元彦还想要养很多商队看护行李,四处望风的猴子。”
杨氏捏着元彦的小胖手,摇摇头“主人已经不是普通的胡商了,他是节度使崔宁的儿子,无论财富还是身份,堪比王公贵胄,哪是寻常人家可攀附的。而普通商贾不过是杂类、杂流,哪怕在钱财上比一般山野村民要好些,可仍旧会被一些人称为贱类,多有鄙薄之心,地位甚至不如普通读书人,秀才,举子,探花郎,状元郎。你呀——还是少打搅你哥哥,靠他将来抬举你吧。”
元英听着继母杨氏的这些老生常谈,不以为意地继续诵默着书中句子,可心里早已经唉声叹气,想着何时才能再次休息,他已经困乏不堪了。
正在此时,商队的前进速度加快了起来,这是因为那里多有树木荫蔽,且道路崎岖,所以商队在这种地方不敢过多停留,以免贼人侵扰。
突然,商队专有的号子响起来,急促,凄厉,元彦这车的守卫立刻也回了一声口哨,“是爹爹吗?回来了?”元彦挣扎着要起身,元彦机敏地要翻身起来看,被杨氏拉住了。见杨氏厉色禁止,两个小儿也大气不敢出,只是卧倒,三人紧紧抱作一团。
几声马嘶过后,紧张压迫感,非但没有平息,车子反而剧烈颠簸起来,商队的队形乱了起来,几辆马匹挤在一起,有货物被撞击摔下车,被马绊在脚下。护卫们用特别的调子喊了起来,并努力维持好车马的队形,元彦车子旁的守卫早已抄起马刀,警觉地守护住商队。
杨氏在颠簸中,不由得紧闭眼睛,心里一阵慌乱。“怕不是真遇见贼人?”她不知杨眠现在身在何处,自己又毫无章法,四下只能捂住元彦的嘴巴,另一只手将元英搂住。
车旁的人靠了过来,杨氏一阵心悸,仔细一看,却是刘克宣,便小声问“刘郎,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