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叶国迎来新的曙光。
王国议政殿前,鲜血染红了上殿的白玉阶梯,铺成了一片血液的汪洋。
求贤令刚出,就发生粮铺事件,叶王手书:开粮以济民。
晚上就有人夜盗相国府。
范不平彻夜难眠,本不想那么快走到这一步,毕竟名不正言不顺,难免引人诟病。
但是叶王举起屠刀,难道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与其如此,还不如搏一搏,趁屠刀还没有挥下来,先下手为强。
天还没亮,召集城外五千私军,还有掌握在手里的一万叶京禁卫军,杀进王宫。
王宫只有三千近卫,这还不是手到擒来?
范不平没有料到,一万禁卫军早就投诚,临阵反水,范不平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刺客团死在乱箭之下,刺客首领也被红鸾弊于掌下。
一代叶国权相就此落幕,叶王亲自送范不平上路,也算权相死得其所。
江流在暗处,看见事成定局,转身离开。
有他无他出现,范不平的结局都是注定的。
差别在于,江流引燃了这场火,令叶王提前下定决心铲除权相范不平,让这一切提前了而已。
早一点晚一点,范不平都还是要死在叶王手上。
范不平死了,并不意味着结束了,有了江流盗出来的官员罪证,确是为叶王省下了许多功夫。
一时间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各司其职,不敢有丁点差错,唯恐被叶王抓住把柄斩首。
殊不知,他们的罪状叶王一清二楚。
该死的全部斩首示众,该查办的统统抓进大牢,无大过的给予警告若不悔改也难逃厄运。
依法处置,毫不留情。
对清正廉明的官员不吝褒奖,大加封赏,有能力以前又被打压的人才身家清白的一律提干上位。
要让别有心思的人看到铁血无情的一面,让他们恐惧。也要让兢兢业业的人感觉到重视。更要让朝野内外看到身为王的大气和风度,能者居之,你行你上,给予足够的平台和公正的制度。
不仅如此,叶王摆驾出宫,去了城外的村户,以学生之礼请退位多年的御史大夫再入朝主持朝政。
丞相俯首,百官无首,总还是要有人抵上的,而早年被范不平打压辞官的御史大夫就是最好的人选。
王上亲自上门邀请,乃是天大的荣幸,御史大夫乌公感激涕零,士为知己者死,直呼为叶王为叶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叶王此举亦为求贤令造势。
叶王凭借着铁血手腕,肃清朝野,无人敢违抗,整个朝堂清明了许多。
怀柔政策安抚民心,没有乱及国本。
事实证明,叶王造势请乌公的的戏码,效果无疑是极好的,就在叶王整顿完朝纲之后,头日上朝,侍卫匆匆忙忙进入议政殿禀报:有一儒家国士,登上了招贤台,过了招贤馆,此时正在宫门外等候。
乌公位于百官之首躬身一拜,佩服高声道:“吾王英明,求贤令一出,便有国士闻名而来,叶国未来可期。”
百官附和高声恭贺:“吾王英明。”
朝堂上文武百官少了一半,比起往日上朝声音却是大了许多。
叶王高居王座,高贵傲然,对百官的恭贺不假辞色。
如柳刀的眉划至鬓角,一双如秋潭的双眸隐藏在细蜜的睫毛下,把她身为女子的风情都掩了下去,但是那笼罩在她周身的冰霜仍是令众人胆寒。
叶王心中有了猜测,叶王轻点朱砂般的玲珑红唇低低一抿:“宣!”
叶国是女子当国,王宫亦没有太监,一宫女眉目高扬,高呼道:“宣儒家国士上朝觐见”
侍卫领命,退出了议政殿,不一会侍卫领着一身着黑衣儒服,胸口上绣着一个“儒”字,外罩薄衫纹着金边,腰悬黑龙玉佩,头顶黑玉平天冠年轻俊逸非凡的儒生。
儒生怡然自得的走进议政殿,身处文武百官的瞩目下,淡然自若,目不斜视走到殿前,嘴角勾勒一抹好看的弧度自信飞扬,带着三分慵懒,三分不羁,三分温文尔雅。
江流入儒家借势,便是此刻。
江流环视百官,直视高居王座的叶王,鞠了一礼,音量不高不低的道:“儒家子流参见叶王”
国士见王,亦不用行跪拜。
乌公站出来回礼道:“方才御前听闻先生上招贤台,接了求贤令,可否问先生,来从何来?”
文武百官好奇看着江流,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年轻的国士。
江流一手后负,笑着道:“自无不可。”
顿了顿震声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子流为名利而来。”
一将军出口道:“先生既为名利而来,可有国策献上?”
江流含笑点头,对着他道:“君以国士待我,子流亦有强国之策献上。”
乌公皱眉,未尝献策,便先提条件,吃相未免过于难看。
江流也有斟酌,表现得无欲无求,不求近利,必有大谋,引人怀疑。
乌公正欲呵斥,叶王平静开口道:“先生且说来!”
叶王开口,乌公退回其位。
江流说道:“子流盘桓叶京数日,市井流言蜚语,皆畏苍如虎,前日更是引起哗变……”
“国士,大胆!市井之言,不足为信,我叶国军民上下一心,何谈畏苍如虎,儒子不要妖言惑众。”一官员大声呵斥江流
江流冷哼一声,盯着呵斥的官员。“弗知而不言者,是为不智;巧言令色,明知有为而不上言君上,是为不忠;使利于国,却阻谏其能,是为误国。汝以为然否?叶王以为然否?”
“善!”乌公道:“依先生之言,是有策以平民畏?坊间传闻,多有不实之处,若平民畏,却是易尔。”
言下之意,如果江流仅仅献策平息舆论风波,不够挣得名利。
江流稽礼,“在下有策,是,却也不是。”
乌公异色浮现,“还请先生道来。”
江流看着苍老之态的乌公,说道:“正如乌公所言,平畏事小,今天下列国纷争,常言道:上善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下次伐城。子流之策,在于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