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州丰谷县黄家村,一个坐北朝南院落三间砖房里,传出琅琅书声。古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于先生不敢苟同。于先生本是洪武六年的乡试秀才,文采斐然,有望参加会试。本来于先生的爹娘挨家求情借钱,已经把去京城的盘缠准备好了,全村人夹道送这位年轻后生进京,盼望着山沟沟里出一位大官。于秀才正好与参军路上的黄国邦同行一段,二人本就是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同乡,一路上共吃穿同露宿,又在州界处分道扬镳,一人进京赶考走仕途,一人参军入伍。于秀才一路省吃俭用到了京城后,也写了几篇针砭时事的文章,跟那些考生一样,天天守在燕子街前,一旦有哪个朝中官员出来,便赶紧把文章递上去,遇到待人温和的文官通常能接下一两篇文章,若是遇到脾气不好的就直接差家仆连骂带打赶人。好不容易等到了会试的日子,于秀才摩拳擦掌走进考场,却因为没有名刺被门口守卫拦住,于秀才求爷爷告奶奶打听着,才知道自己的名刺早已下发,那个“自己”早已进了考场考试了。可怜的于秀才跪在考官脚下磕头,额头血肉模糊,却还是因为没背景没出身,被守卫拖出去扔在门口。于秀才想到要告官,可京城这么个卧虎藏龙的地,谁管你一个凉州穷秀才的事?被衙门知府一句“已备案,回家等消息。”给撵了出去。于秀才心灰意冷,只能回乡,又因为根本没参与考试,没有文章成绩公文,连县衙的主簿都做不了,只能跟父母谎称会试失败,在乡里开了间学堂过活,这一教书就是三十多年。
黄念书就在于秀才的学堂里念书,一群孩子在屋子正中心坐成两排,每人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张草纸一根毛笔,于秀才一边背着手在学生中间走动一边大声朗诵着,学生们动手抄写。“正所谓修身在正其身者,身有所忿悌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此时黄念书正认认真真地抄写着,突然一颗石子砸来,他抬头一看,正看到旁边的王小六正对他做个鬼脸。这王小六是他的同乡,与他年龄相仿,但与他不同的是,王小六的爹娘不指望他念书考试,他上学也只是因为不愿意在家干活,上学也不好好上,整天玩乐,课文也不背,为此没少挨先生手板,就是屡教不改。黄念书回了他一个鬼脸,低头继续写字,王小六弯下身子想再捡个石子,却突然被打了一下后脑勺。于秀才揪着耳朵把他揪起来,问道:“王六郎,我问你,这句话出自哪部书啊?”王小六揉揉耳朵,思索了一下,说道:“回先生的话,这句话出自《孔夫子》。”于秀才又问道:“孔圣人的典籍被后人分割整理,这句话出自哪部分呢?”王六郎支吾了半天说不上来,于秀才继续说道:“是出自朱熹先生注释的《大学》!回去把这段抄十遍,明天给我。你们大声诵读五遍,今天下学之前到我这背下来,背不完不许走。”言毕又响起乱哄哄的读书声。
直到所有人都在先生面前背完一遍陆续离开,王小六终于吭哧瘪肚地勉强背完,出门就看见黄念书蹲坐在门口翻看着一本书,王小六走过去拍一下他的肩膀他才起来,看到先生也跟了出来,黄念书双手把书递上,于先生摆摆手说道:“你就拿回去看罢,看完再还我。”黄念书谢过先生,跟王小六并肩往回走。王小六开口问道:“唉书呆子,你看啥书呢?”黄念书说道:“《孙子兵法》,教人怎么打仗的书。”王小六撇撇嘴说道:“你真是个书虫子,俺一看书脑袋就疼,啥也看不下去。看书有啥意思吧?能当饭吃啊?”黄念书认真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认真读进去,就自然能读出个大道理,小到修身齐家,大到经邦济民,总能读出名堂的。”王小六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行,兄弟你好好读书,读出个大明堂,到时候别忘了拉扯拉扯我。不求别的,你当上大官,让我做你狗腿子就行。到时候咱哥俩横行霸道,喝酒吃肉睡娘们,你睡娘们俺给你把门。”黄念书白了他一眼,说道:“净扯犊子,当官了也不能行不正之风啊。”王小六把手一挥,大声争辩道:“你看当官的哪个不是三妻四妾?衙门为啥那么大?养的都是十六房姨太太。你也别不好意思,到时候你多生几个小子,我照样带他们看寡妇洗澡去。有些事你这个当爹的不好意思教,我这个当叔叔的得带他们见见世面,省的你儿子洞房时候找不着地方。吃过见过才是爷们嘛~”说罢哈哈大笑,黄念书扭头瞅向别处,不愿意搭理他这茬。
二人正走着,看到前方一个人影背着箩筐,赶忙抓紧脚步走上前去,只见一个青衣少女梳着马尾巴的辫子,背着半人高的棉花,挺翘的鼻子上全是汗珠。王小六招呼道:“呀,翠翠,哪来的棉花啊。”说着就把箩筐接过来自己背着。翠翠见到二人也不客气,说道:“俺大娘给俺小叔拿去做被子的,俺小叔这不是要成亲了吗,要做新被子。”黄念书惊讶得问道:“呦!你小叔要成亲啦?啥时候成亲啊,谁家的姑娘啊?”翠翠回答道:“下个月初六成亲,是黄岗子村老刘家的姑娘。你俩到时候来吃席啊。”一提到吃二人就精神了,在每天顿顿白菜野菜的日子里,若是谁家能有红白喜事,那可真是跟过年一样的好日子——能吃到肉了。王小六感觉得到自己的口水,问道:“到时候几个菜啊,都有啥啊?有猪肉炖粉条子没?”翠翠白了他一眼,说道:“还早着呢,我哪知道。”三人并肩往村里走着,一路上说说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