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犹太人的意识里,仍然有先知的精神,
在耶稣正处于青年时,一个名叫约翰的人
(或者像我们慢慢了解的一样,尊称他为施洗约翰)
正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警告人们要及时悔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
犹太人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现在的状况,当约翰继续用他
宣讲的诫条打扰犹地亚人时,希律王便下令消灭他。
希律和奥古斯都都去世了,耶稣已经长大成人,静静地生活在拿撒勒。
从他还是孩子时,一直到现在,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希律在巨额遗产的分配问题上引起了很多麻烦。他结过十次婚,起初,他的孩子的数量极其惊人,但是,通过许多谋杀和处决的方式,这些孩子仅仅剩下了四个。
但是,罗马人不听从这四个充满了野心的继承人的攻讦之语,他们按照帝国当时的政治需要,把希律的领地分成了三个不均等的部分,并赐给了他们。
最大的一部份(将近一半的领地,包括犹地亚)分给了长子阿基劳。加利利以及大部分领地分给了希律·安提帕斯,他是阿基劳的母亲在撒玛利亚生下的其中一个弟弟。
剩下的一小块土地,分给了菲利普,这个人好像连希律的亲戚都算不上,但是恰巧得到了罗马人的恩惠。因为他的名字在当时非常平凡,结果给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另外还有一个叫菲利普的人,人们通常把他叫做菲利普·希律,这是遵循其父亲的名字起的,他把事情弄得更加凌乱,他娶希罗底为自己的妻子,她是前一个希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亚里士多布鲁斯的美丽的女儿。
按家世来说,她又是一个名叫撒罗米的小女孩的亲生母亲,这个撒罗米最后好像又嫁给了掌管加利利海北部的菲利普。
几年后,所有的菲利普和希律都在一次极其恶心的家族丑闻里扮演了主角,这件丑闻间接地导致施洗约翰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是我们在这里提到他们的唯一的理由。
我要把这段长而杂的事情讲得尽量精简一些,希律留下的赃物被继承人全部瓜分了,长期忍受痛苦的子民们热烈欢迎新主人,罗马皇帝提庇留让他谨慎地担任犹地亚的总督一职,但是,还要监视这个动荡的辖区里的所有动态。
这位总督叫庞提乌斯·皮拉图斯(或者叫我们先前提到的本丢·比拉多),他是一个把赋税直接交给皇帝、而不是上交到元老院的省份中的皇帝的私人代表手里的人。
用现代人能接受的语言来描述比拉多的职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类似于犹地亚的一种情形仍然在英国与荷兰殖民地的某些地方上演着。
东印度群岛的大部分地区仍然被独立的苏丹与他们的酋长们统治着,他们实施的是统治贴身卫兵的仪式并且颁布各项法律,尽管他们没有真正的权力,完全在外国统治者的掌控之下。
从策略上看,不占领这种领地,让它们保持外在的自治好像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一位“总督”、“总领事”或是“派驻代表”会在那个国家的首都任职,他负责监督国王和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只要后者肯听他们的建议,他们就有资格保留自己的职位。但是,如果他们忘了自己只不过是一种看不见的但又随时警惕的势力的下属,那么只有老天可以保护他们了。
“总督大人”用正确的理解就是这样的,他们会表现出优雅的不满。如果他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他最初的警告被人们忽视,他就会在当地的修船厂里突然引起一次骚动,不久以后,一个孤单的、深色皮肤的流放者就会被带到一个遥远的海岛上的某个宁静的海岸上了。
本丢·比拉多就是一个这样不幸的人,他的使命就是要在犹太人中实行这种无形而又真实的权威。他管辖的面积非常大,每年只有一次(有的时候一次也没有)机会离开恺撒利亚前往耶路撒冷。
他以出席犹太的重大节日为由定期到这里巡访。那时,他可以与所有地区的领导者见面,并且不用从一个村庄蹿到另一个村庄浪费大量巡视的时间。他可以听到统治者的抱怨,并且为他们提供建议,假如发生了麻烦(在那里人们异常兴奋,这种情况是经常会发生的),他还可以亲自监督重新组建秩序的措施的实行。
总督在都城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府邸,只要他一到都城,都会居住在王宫的一角。
统治者也许并不喜欢这种安排,但是,这位苛刻严谨的罗马官员根本不会对犹太国王的个人观点产生任何兴趣,就像一个印度的总督根本不会对一个谦逊的伊斯兰番王的个人喜好产生多大的兴趣一样,番王被英国人摆布,当时还没有被彻底吞并。
再加上,希律非常清楚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轰走这位不受欢迎的总督。假如所有的税收都可以缴纳,人们不受强盗的袭扰,宗教领袖们的争论不会引发内战,那么总督就更会以和进城一样的速度迅速离开自己的都城。
与罗马的其他制度一样,这种双重的统治方式并不理想,但的确有效果,这是所有征服者都想得到的。他们乐意把治国的理论留给了对这种事情感兴趣的希腊国际法学家,自己却平淡地生活着。
由于这些方案使他们总是能取得成功,因此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他们朴实无华的方式是迄今为止任何一个民族所提供的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到了现在,正当一切都处于安宁的状态时,犹地亚的宁静却在一个荒野的莽汉的突然而且最不合时机的出现下被扰乱了。
对于生活在约旦河以西的人们来说,鄙视所有世俗,喜欢在大漠中寻求神圣的艾赛尼派已经是个非常古老的故事了。他们是一群与世无争的人,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栖息地,很少进入村庄,更不会走进城里,他们认为邪恶的人们会在城市买卖东西而牟得利润,从来不会考虑到那些虔诚的隐士们担忧的来世生活。
但是,这位新的先知尽管外表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像一个艾赛尼派,却一点也没有他们那种恐惧。他走遍了整个约旦河谷,陶醉在宗教劝诫中,那种宣讲让现代人联想到几年以前非常普遍的宗教复兴聚会。
当人们反对他的说法时,他就会以一种绝对不可能引起误会的方式公开地谴责他们。
很快,他与撒督该派爆发了一场冲突。这实在是太可悲了,因为扰乱公共和平意味着从巴勒斯坦到罗马的政府报告与从罗马到巴勒斯坦的命令,或者还意味着国家政权的又一次改变,这些会使犹地亚国王变成一个流放者,在罗马城或是黑海附近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过着痛苦的日子。
因此,在遥远的恺撒利亚的总督还没有知道这件麻烦事时,强大的法律就开始指引宗教煽动者,他居然胆敢打扰当地的宁静与和平。
看!那个人是撒迦利亚和以利沙伯的儿子,就是玛利亚在三十年前去照顾老夫妇时降生的小男孩。
约翰(比耶稣整整大一岁)是一个极其严肃的孩子,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开家走进了荒漠,一心要在荒淡的死海岸边寻求圣洁。
远离了农场与工场的喧嚣,他开始深深地思考世界上的关于罪恶的问题,其实,他根本不了解这个世界。
他没有太多的欲望和奢求,他唯一的财产就是一件骆驼毛制成的衣服。他以最简单的食物为生,只够维持生命。他只看祖先写的书,一点都不了解罗马东部地区的更加文明的人类的事情。
他坚定不移地信奉耶和华,没过多长时间就开始把自己视为以利亚、耶利米,或是本民族的某个伟大领袖。
他心地善良,他想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他的美德。当他看到希律国王和他的儿子们做出的扰乱社会和平的事情时,当他发现同胞们对祖先设定的法律的冷漠时,他感觉到自己有责任站出来告诉犹太人应该知道的事情,但是不幸的是,他们好像在很久以前就把这些事情给忘了。
无论他在哪里出现,他新奇的外表和猛烈的言语都会引来群众的聚集。
他非常肮脏,头发蓬乱,一撮似乎从来没有修剪过的胡子在随风飘动,当他宣讲到那即将出现的审判日时,他就会张开双臂,尽情地挥舞着,约翰是一个可以在最强硬的恶人心里激起无限恐惧和怀疑的人。
不久,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这个人可能就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弥赛亚吧?
但是,他可能没有听到人们的这些话。他根本不是弥赛亚,他只是耶和华派来为真正的弥赛亚降临之前作准备的。
然而,喜欢看到奇迹的人们不想相信这种简单的回答。即使这个人不是弥赛亚,至少也是以利亚先知,他返回人间是想做一些更加神奇的事情吧?
但是约翰对这种说法也矢口否认了,他一心坚持为自己选择的角色,他只是耶和华身边的一位谦逊的使者,受命为人类带来绝望和期盼的信息。
在静静地等待所有人必须经过最后的火的洗礼(是为了洗清他们的罪)的那天到来前的时间里,他愿意用河水施洗那些愿意悔改的人,以作为他们对耶和华神能的信仰重生的象征。
犹地亚人这次真的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约翰的声名也迅速传遍了整个国家,犹太人从各地赶来,前去拜见和聆听,希望得到这位新奇的先知的洗礼。最后,约翰布道成功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加利利。
耶稣与父母一直安宁地生活着,他过着木匠学徒的生活。在他十二岁时,为了守逾越节,他的父母曾经带他去过耶路撒冷。
这次对圣殿的敬拜,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这次必须的敬拜仪式一结束,他的父母就立刻向北返回家中。耶稣没有与他们一起回家,他们认为孩子可能混到了另一群拿撒勒人群里,也许晚上就会找到他。
但是,天色越来越暗,他们仍然找不到儿子,也没有人见过他。约瑟和玛利亚担心孩子会出事,立刻返回耶路撒冷。一天后,他们找到了耶稣,他正在圣殿里与一群拉比深入地讨论宗教问题。
当耶稣看到母亲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担忧时,他保证再也不会离开了。
但是,他现在长大了,对当时讨论的宗教问题仍然感兴趣,当他听说约翰(现在人们一般称他为施洗约翰)布道成功的消息时,他又一次离开父母,徒步来到死海,加入到了那些坚定不移地追随先知并且宣布要在约旦河床上的泥泞不堪的水中接受洗礼的人群。
耶稣眼前的这位表亲使他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他终于看到了一个由于内心的信念而充满了无限勇气的人。
约翰的行为和攻击性的布道方法其实并不完全与他的想法吻合。但是,耶稣生活在北方舒适的乡村里,而约翰生活在南方贫困的农场里,这些过去的联系已经给两兄弟的性格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耶稣认为他可以从约翰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于是,他也要求接受洗礼,没过多久,他决定到荒野中生活,也许他也能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当他返回来的时候,约翰的施洗活动已经接近了尾声,从那以后,两兄弟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这并不是耶稣的失误,而是一种他根本无法控制的形势的结果。
如果约翰仅仅谈到即将出现的天国,那么他是不会招致官府的迫害的。但是,当他开始猛烈地抨击犹地亚王国时,事情就截然不同了。
不凑巧的是,约翰有很好的机会去发现国王的私生活上的弊病。统治了犹地亚四分之一领地的希律,在为人处世方面与他的父亲完全一样。
当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菲利普由于国家的某项政治事务拜访罗马时,他竟然不顾一切疯狂地爱上了弟媳妇希罗底。而希罗底(她根本不爱自己的丈夫)也非常乐意嫁给希律,只要希律肯与他的妻子离婚。恰好,这个妻子是一位来自赫赫有名的佩特拉城的阿拉伯女子。
罗马在那个年代,只要有钱就能办到所有的事情,因此,他立刻与妻子离了婚。
希律封希罗底为王后,她的女儿撒罗米也跟着继父一起生活。这件事使加利利人和犹地亚人感到非常震惊,他们认为这种无情无义的事绝对不应该在他们的国家发生,但是,他们明智地闭口不谈,保留自己的意见,因为到处都是国王的士兵,一不小心就会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然而约翰意识到了他肩负着布道耶和华圣旨的高度责任,发现自己绝对不可能在这种罪恶的行为面前保持沉默。
无论何地何时,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谴责希律和希罗底的恶行。
他这种猛烈的攻击行为必然会把民众激怒,甚至引起一场骚乱,当然,政府在这种情况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地阻止。
国王下达了一条逮捕约翰的命令。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约翰仍然不停地布道。从地牢的最深处,人们不断地听到他攻击国王和王后的语言,他认为,国王和王后的这种行为比普通的通奸犯还要恶劣。
希律感到非常难受,他进退两难,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这位先知的神奇法力,他内心有一种担心惹火烧身的恐惧。但是,他更加害怕妻子那尖酸刻薄的话语。希律有时想要处死约翰,有时候又表现出对他的宽容与仁慈,只要约翰肯保持沉默。
最后,希罗底再也忍无可忍了,她决定立刻结束国王的犹豫。她深知丈夫非常喜欢他的继女,这位姑娘是一个优秀的舞蹈家,希律非常爱看她跳舞。她告诉女儿,一定不要在宫廷里跳舞,除非国王答应她的所有要求。
希律草率地答应了,撒罗米听从母亲的劝导,提出了要约翰人头的要求。约翰顿时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他说只要她愿意解除自己的誓言,可以把整个王国给她,但是,这对邪恶的母女毫不妥协。
最后,约翰终于被判处了死刑。
刽子手走到坑里,约翰被锁链捆绑起来,躺在里面。一分钟后,约翰的人头就呈现在了惊恐的撒罗米眼前。
就这样,约翰死了,面对这样一个眼里只有快乐的世界,他竟然有勇气布道如此严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