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一生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巴勒斯坦先前淳朴生活的魅力。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到了士师统治下的以色列人的生活状态,我们看到了许多战争、流血以及恐怖事件。下面我将带你走进犹太人生活的另一面,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在伯利恒生活着一位名叫以利米勒的人,他和妻子拿俄米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玛基连和玛伦。以利米勒一家的生活条件比较富裕,但是一赶上饥荒,就会一贫如洗。
他有个表亲叫波阿斯,十分富有,但以利米勒天生就有极强的自尊心,不愿意求他,于是他只能带着全家人迁移到摩押人的领地重新建立家业。
他整日辛勤地工作,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去世了,丢下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玛基连和玛伦都很懂事,他们为母亲分担家务,帮助母亲耕地,当他们长大后,都娶了摩押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妻,他们都希望可以在友好的外族地区安全地度过一生。
但是,玛基连和玛伦遗传了父亲的老毛病,他们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没过多久就染上了疾病,相继离开人世。他们的母亲太可怜了,想要回到自己族人的地盘生活,她非常熟悉那里的人和事,而且她们还会说相同的语言。
她与两个儿媳妇相处得非常好,但是她知道自己没权利要求儿媳妇和她一起离开,于是,她征求了她们的意见,玛基连的妻子俄珥巴不想离开自己的故乡,只能和婆婆道别,继续留在摩押。
然而,玛伦的妻子路得考虑到拿俄米曾经离开自己亲人,嫁到了以利米勒家,她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了,所以她不想抛弃拿俄米,她认为留下来照顾婆婆是自己的责任。于是,路得决定留在拿俄米身边,不离不弃。
母女俩走了很长的路,终于回到了伯利恒。她们身无分文,没有钱买吃的充饥。幸运的是,摩西在很久以前制定了一条法律,鉴于会有很多挨饿的人,他规定穷人可以捡农民收割后掉在地上的麦穗,农夫拥有地里的所有谷物,但是掉在地上的一小部分应属于那些没有土地的人,这是耶和华赋予穷人的权利。
拿俄米和儿媳路得抵达伯利恒时正赶上秋天。以利米勒的那个富有的亲戚波阿斯正和他雇佣的人在田地里干活,而路得跟着拾麦穗的人在田地里找吃的,想拿回去给婆婆吃。
她在田地里一干就是七天。对于伯利恒人来说,路得是一个陌生的女子,人们私下里谈论着她的情况,没过多久大家都清楚了她的来历。
后来,波阿斯知道了路得的情况后,非常想见见她,看看路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他随便找了一个到地里检查工作的借口,上前与她搭讪。
到了中午,他邀请路得和那些雇佣工到他家吃午饭,并且给了她足够的食物。路得只吃了一点,把其余的全部带回去给拿俄米吃,此时的拿俄米已经老了,再也没有力气干活了。
第二天,路得依然去地里拾麦穗,波阿斯不想让她太辛苦,想分配一些轻松的活给她,但是又怕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就命令帮工收割时不要太仔细,多丢一些麦穗在地里。
路得整整忙了一天,当她准备回家时,发现收获的实在是太多了,都快拿不回去了。她把这些天的经历全部告诉了拿俄米,讲她是怎么碰到波阿斯的,又是怎么在短短的一个上午捡到比平时一个星期拾得都多的麦穗。
拿俄米听后非常高兴,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希望路得有机会可以嫁给波阿斯,这样路得的后半辈子就有归宿了。
然而,路得是个外国人,但是由于她之前和波阿斯的亲戚以利米勒有过一次婚姻,那么她也算是犹太家族的一员了,再加上她的人缘非常好,当地人都很喜欢她。
就这样,一桩美好的婚事就促成了。
首先,波阿斯买回了以利米勒的全部土地(他有权这样做,因为摩西制定了一条法律,防止放高利贷的人恶意掠夺农民的土地,但是波阿斯和以利米勒是亲戚,所以他有权赎回以利米勒的土地),然后向路得求婚。路得接受了波阿斯,她带着拿俄米一同搬进了丈夫家,直到拿俄米去世。
在拿俄米去世前,她看到了路得的长子,叫俄备得。
俄备得后来有一个儿子,名叫耶西,他还有一个名叫大卫的孙子。大卫后来当了犹太人的国王,他的直系后裔是玛利亚,也就是拿撒勒木匠约瑟的妻子。
耶稣就是那个温柔贤惠的路得的后代,她凭借自己的温柔和善良,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到遥远的异族地区照顾与自己和睦相处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