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战场上,自郢都被奇袭告破,楚王和一众王族皆身死的消息广为散布后,北线楚军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每天都有大量士卒脱逃,令尹子常也不能制止,加上司马错领兵急攻楚军,楚军上下皆惶惶然,不能有效抵抗,离那全线崩溃之日已为期不远。危机关头,令尹子常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分为数股,分散后撤,子常亲自率领王宫亲卫断后。
“令尹大人,您乃国家柱石,还请随大军后撤,就由末将领兵断后吧!”王宫亲卫统帅熊盖言辞恳切的说道。
“熊盖,你当然要陪我一起负责断后,毕竟你担任王宫亲卫统帅一职已经十年了,若你不在,众亲卫难免心中会有其他想法。你也不用再劝我了,你我皆出身王族,如今大王被白起残杀,郢都内的所有王族都被斩首于北门,你我又怎能幸免?”子常满脸悲愤之色,可是话语中又透露出一丝无奈。
“令尹大人,您自当振作精神,带领我楚军有生力量,退至大江以南,图谋东山再起啊!”熊盖还在劝着,声音急促。
“熊盖,你以为我们还能退往江南?江南之地,向来为屈、景、昭、项、黄等世家大族掌控,就是我楚军中出自这几大豪族的子弟也是超过半数。如今我楚国王族已被尽灭,之前与秦军交战中战死军士也多半都是忠于我王族之人,简言之我们已经没能力再控制这些豪族了。所以即便我们退往江南,这些世家为了自身利益,会不会接纳我们都是一回事,即便接纳我们,又怎么还会以我王族为尊?况且我楚国遭此大难,我已心存死志,誓要多斩杀些秦人,不然又有和面目去见我楚国先贤?”子常向熊盖详细解释了一番,之后抽出随身佩戴的宝剑,似在端详,又似在回忆,仔细摩挲了一会宝剑后,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起身带着熊盖出了大帐,上马领着众亲军向秦军冲去……
与此同时,春申君黄歇率领的东线楚军正在赶往郢都的路上,经过几番验证,春申君终于确信郢都确实已被白起所破,楚王惨死的事实。在一番悲恸欲绝的嚎哭之后,春申君下令全军缟素,大军沿大江南岸西进,同时令人昭告全楚,誓要为楚王报仇。一路收拢各地士卒,直抵汉寿,然后派军沿大江守备,防备秦军。
武安君白起也重新接掌了近三十万秦军的指挥权,江北楚地纷纷为秦国所占,大量楚国贵族、官宦、平民向逃亡江南,各地散布之楚军也多弃城而走,欲渡过大江投奔春申君帐下。秦军大营里,白起高坐帅位,一干将领分坐下首两侧。
“恭贺武安君成就不世之功!此次击破郢都,擒杀楚王,全赖武安君之谋!相信不出一月,楚国江北之地必将全部归我大秦!”秦将司马错向白起说道,满脸洋溢着兴奋之情。
“不止江北之地,本君已决定不日就要渡过大江,继续剿灭楚军。此次本君就是为灭楚而来,楚地若不能全部纳入我大秦疆域,此次征伐楚国又怎可言功成?”战神白起仍面无表情,语气冰寒道。
“可是武安君,楚国春申君黄歇已开始聚拢败兵,加上他从吴楚战场带回来的二十万大军,江南尚有楚军三十万,我军贸然攻击,末将唯恐战况不利。”司马错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是在质疑本君吗?司马错,给你十万大军,江北之地限你一个月内平定。本君将亲帅二十万大军渡江,继续追击楚人,不可给他们喘息之机。”白起根本就不屑于给一众将领解释,只是自己心中暗想:“我白起攻伐一生,向来都是为大秦攻城略地,何曾瞻前顾后,未战先怯?黄歇亦如何,就是赵国荆离领兵防守,我白起若要进攻,他也休想防住我麾下大军!”
一众将领听到白起的话后,岂敢多言,唯有唯唯诺诺的服从后再告退而去。
芜湖渡口处,吴将伍芸率领大军自菰城出发,行军不到五天便赶到了大江南岸,很快便击败了对面临时拼凑的齐国江北守军,继续向北进发。吴太子军并未和伍芸军同行,而是已先行沿江南向柴桑行军,以期攻占楚地。
这到和吴国先前的谋划不同,不过秦国竟然都快灭了楚国,此时便是夺取大片楚地的最好时机,所以吴王便当机立断,密令吴太子军攻取楚地,伍芸军攻取齐地,只是由于吴国地处江南,并无出产马匹之所,所以吴军没有骑军,吴太子军行军缓慢,到达楚地尚需一段时日。
至于伍芸军,吴王也不再要求其率军直捣临淄,覆灭齐国了。而是让其北伐,攻占淮水以南的大片土地,一旦功成,此次吴齐之战吴国也是获利巨大了,而齐国一旦丢失了江淮之地,国土减半,大国地位恐怕不保,夹在吴赵之间,被灭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伍芸身为吴国名将,对此情况了然于胸,对于吴王的仅夺江淮齐地的密令也深以为然,自然是率军疾进,不肯给齐国丝毫喘息之机,以图早日夺取江淮之地。
至于齐国,齐王闻听田忌大军全军覆没后,暴跳如雷。除了大骂吴人卑鄙无耻之外,更是归罪田忌无能,还下旨诛灭田忌三族,让广大的齐军将士极其寒心。在这之后,不顾丞相邹忌和儒门大佬孟钧子的规劝,齐王执意要率军亲征,从济水一线抽调大军二十万,于临淄及国内各大城池抽调守军,并全国范围征兵,凑齐四十万大军,直奔吴军而去。
齐国境内一时颇为动荡,齐王前次本已征集大量粮草辎重,此次又要向平民加征,成年男子还得参军充丁,导致黎民百姓怨恨之声四起,只是大敌当前,齐人同仇敌忾,尚未自乱罢了。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赵国都城邯郸,王宫大殿内,赵国君臣却正在争议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