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读书是很苦的,考试的曲折高成不想多说,身上再苦也是乐在其中。
高成不是天才,但肯下苦功夫,苦读是自然,读书之外,每月还是要给母亲写几封信,总担心她过得不好,其他便什么也不管了,衣物能蔽体、饭食尚能果腹就行了,混沌蹉跎在书本里,只想着活命,好好读书,日子终于在得了童生之后,慢慢好转了。
过了院试,就是秀才了。高成天天在心里想。一开始读书,同窗一起都是有才之人,总担心自己不能行,心里宽慰着只是来试试,不一定要考上,但真考到只剩一步,心里就猫抓狗挠,胆子也大了起来。写了些豪言壮语寄信给母亲,接着又是埋头读书。
人一旦有了希望,就容易得到好运气。
想来高成早已过了娶妻的年纪,但是一心只有圣贤书,母亲说过一两次他没有回应,也不说了。那年高成院试刚结束,心里有点把握,嘴上不敢乱说,默默收了行李,准备回家等消息,出了门就给个媒婆堵住了,那媒婆逮着高成好一顿说,讲自己跑了好久才找到他,不想让他错过这门好姻缘。高成倒是没想那么多,心里担忧母亲,归心似箭,偏偏这媒婆决心大、毅力足,愣是要高成去看看,了解一下,可能看出了高成是个只会说理的软柿子,这媒婆生拉硬拽把他带去见面了。
见的当然是女孩子的父母亲。这家人说起来也是有些名头的,当家的姓余,开了个小药材铺,许多交不起粮的考生都知道,他家资助了许多童生,有时候怕读书人要面子,还会上门询问主动借粮,归还不限日期。高成虽然穷,但节衣缩食也过得去,他们家也派人来找过,因不想欠人情,还是礼貌拒接了。许多人都说这夫妻俩这样做是为了家中的女儿,想谋个好夫婿,其他流言也有,这么殷勤的借粮食,说不定是因为女儿相貌不好。
高成不在乎这些,只是他本来也就没想过这些事,硬被拖来,心里有些烦躁。但那余家父母却热情的很,拉着他东说西说的问家里情况,高成心乱如麻,不顾什么礼节了,直接就表明自己尚无想法,只想回家伺候母亲。
所幸着未来岳父岳母是很坚持的人,听到高成确实急着回家,坦言雇辆马车送他去,更快一些,也算是体现一些诚意。高成还是拒绝了,一则还是不想欠人情,二则怕流言是真的,那岂不是就被绑住了。拒绝归拒绝,这余家还是雇了马车,高成又刚巧由接到母亲来信,说盼归。往日书信从没写过希望他快点回来,害怕家里出了事,高成最后还是坐了马车,不过离家近了就让他回去了,把身上的钱都给了车夫,让车夫带口信,不多久一定归还车钱。
这事高成也只当是个意外,到了家就没再想了。
许久没回来,家里荒芜了一些,屋顶长了好多杂草,院门虚掩着,进了门更是颓圮,寒水枯草,又好像少了很多东西,看着很空荡。
“娘!我回来了!”四处看了看,都没看见人影,急的高成大喊。
“娘!!!娘你在哪儿啊!娘,是成儿,成儿回来了!”
喊了一会还是没人,倒是隔壁有女声隔着墙回了句:“是高成回来了?”
高成听着声音想不起来是谁,赶紧跑到隔壁门口,问:“惊扰了,我是高成,劳烦您告诉我,我娘去哪里了?”
院门一打开,高成稍稍瞟了一眼,就低下了头,略微思索一番,这女子没见过。
那人倒是不见生,围着高成看来一圈,啧啧啧,说:“果然是个读书人,瞧这瘦弱的身板,那能干活啊~”
女人嗓门大,高成盯着地面,看着她健硕的身躯围着他转,略微抬了下头,那女子又开口了:“你找你娘呢?你娘怕是去东角山上挖野菜了吧,前几天还说你呢,结果回来的这么快呀!”
听到这话,高成也没别的要问的,急急忙忙行了个礼,没成想引得女子发笑,顾不得这么多,匆匆去东角山了。
母亲在信中从不说家里过的怎样,但也没想到要去挖野菜充饥的地步,要自己的母亲忍饥挨饿来成就自己的功名,想到这里,高成泪下衣襟,悔恨极了。
一路奔跑到了东角山脚下,东角山不大,没跑几步就看到了一个隐隐约约的背影,背着个篮子,起起伏伏的挖着地,那身影高成再熟悉不过了,慌忙擦干眼泪,奔过去。
“娘,我回来了。”没敢看母亲的脸,拿过篮子,说了句话,又梗咽了。
没想到孩子能回来的这么快,她是算好了的,这几天暂且吃些野菜,等快回来的时候,再把家里的米面拿出来,虽说是一个人,但没有收入,又不忍心孩子在考试上受苦,家里大半的钱还是寄过去给了高成。
母亲没有问高成能不能考上这样的话,安静的看着高成忙前忙后,院子里恢复了些生机。过上平常日子没多久,好消息就来了,高成是秀才了!
这可是欢天喜地的大事,考一次就中,小地方从没有过,本来按照礼节,多番宴请是少不了的,幸而孤儿寡母大家都不好去欺负,没什么人硬来讨喜气。外婆家出了大头,请了一天两顿饭,也算热闹了一会。
不过从此,流言更胜了,一个世代农民的儿子,一次就考上了秀才?偏偏上一个考上的秀才和他母亲有过婚约。
家里乐呵呵的庆祝之后,高成就注意到说闲话的人越来越多,心里就有了个主意,反正家里鸡鸭也没了,这往后还要去考试,放着母亲一个人他是再也不敢了,不如过了这几年就卖了房子和地,让母亲跟着一起去吧。这主意没告诉母亲,高成每天只在心里谋划,越想越觉得可行!
母亲也没时间关照高成,来访的媒人快踏破门槛了。单身汉考上了秀才,那可是香饽饽,何况高成长的也算一表人才。母亲从不催高成这种事,但年纪越来越大,也希望高成有个自己的家庭,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他,老人毕竟是老人,谁知道哪天就走了呢......所以要认认真真的寻人家。
其实高成对妻子没想这么多,心里只是想着读书,读书,读书。真的是一头扎到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中去了。所以,那天药材铺的两口子送来书信,说了说意向,高成首先没想这家女儿如何,会不会合得来,想到的是如果自己能在城里有帮助,也许带母亲过去能减少些困难。但当高成把信给母亲看了,说自己中意这家姑娘,这事差点就凉了。
“成儿,我是给你选以后的贴心人,不是在做生意。”母亲一眼就看穿了高成的想法。
一句话就堵死了高成,不敢反驳也不敢撒谎,犹豫了一会,只好说:“娘,我也不是这个意思,虽说我这想的是有些荒唐,但我也不是没良心的人,我绝不会因此去多占多用,也不会冷落妻子,只是想着以后不管考上没考上,在城里待着比这里好些,既如此,何不干脆,就娶近处的姑娘。”
母亲是讲理的,她给了办法,让高成和那边先书信交流,不要断了人家姑娘的路,另外从信上看看品行如何。高成照做了。
很出人意料,姑娘不仅有文采,琴棋书画、刺绣、缝衣都略懂一二,又有家里的培养,算得上半个大夫。既如此,高成就疑惑了,为什么她家里人生怕她嫁不出呢?这一问出去,隔了好久才回信,高成都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太唐突,让她生气了。等了小半个月,才等来信,信中说她与家里争斗了一番,觉得一定要告诉高成真相,不能骗婚。她家本来是医学世家,家业很大,但从祖上起,隔几代就会有一个人,出个怪病,得了这病,全身毛发变白,没有血色,眼睛也见不得光,越来越看不太清东西。因为这个病,家里人一直很着急,一是近年来家父家母身体不太好了,怕以后照顾不了,二是到了怕未来夫婿不好,急着为我找个有学识的读书人。信中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说明不希望高成可怜她或是因为别的原因娶她,她欣赏高成对书本的热爱与执着,高成也应该用真心来交谈。
其实,这么优秀的女子,高成觉得自己何德何能用一穷二白的身价去娶回来呢?要不是她因为疾病何至于到要找夫婿的地步,光是提亲的人恐怕就要踏破门槛了。高成自认走了大运,能碰到这样才气性情的女子,当晚变洒洒洋洋写了十几页信表达自己,承诺自己一定早日去迎娶。
第二年年末,高成问过母亲,将家里的地、房都卖了,加上一些帮人写书信、对联、教导的钱,先过去找个落脚的地方,再找份工不难过活。于是举家搬去了城里,从脚落到城里开始,高成就感觉母亲不太对劲了。可恨自己只顾读书,竟然没注意到母亲一天天的变化。
本来母亲是个多聪慧的人,后来总是忘事,有时候会不停的喊父亲,转眼又说高成怎么长的这么快。但高成一直以为是她想家,不习惯的缘故。
直到高成成婚,妻子和他说,娘有些不对劲。高成才发现母亲已经快忘记一切了,偏偏又临近考试,高成又想着放弃这次好了,多亏了妻子和岳父母一家,细心的照顾母亲,让她稍稍有了好转,有一会清醒的母亲知道高成心里怎么想的,劝他不要冲动,写了很多竹牌子挂起来,提醒他好好读书。有妻的照顾,母亲的劝导,高成还是妥协去考试了。
考完乡试,高成就急忙回家了,离家的日子才知道家的珍贵,以前他只担心母亲,如今家里有了两位女眷,又都是病弱,感觉责任更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