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的学问越来越好了,父亲生病的日子里关于高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那年正是高成准备第一年考试,父亲突然得了急病,好好的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请了很多大夫也不见好,一天天的病越来越重,父亲却比以往更喜欢喝酒了,一边喝一边咳嗽,没日没夜的拉着母亲的手说话,时不时提起高成,也只是问两句功课。
母亲让高成去考试,家里她照顾,高成实在不放心,走到半道,还是回来了。考试以后多得是机会,高成对母亲说。母亲没有多说他,家里没了顶梁柱,余粮也不多了,转眼又要入冬,母亲只能将纺棉的机子放到房里来,一边纺棉一边照看父亲,母亲说:“捱过年冬就好了...”
高成虽然没学过医,但父亲的情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虽然父亲不怎么待见他,但有父亲在,高成觉得自己读书是有前途的,有盼头的,要是父亲不在了,读书似乎变得奢侈,他不能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也不能让母亲做从未做过的农活。
父亲没有捱过冬天,想必他自己也感觉不对劲,那几天人也柔和起来,不再喊着要下地,拉着高成说了些话,有些是悄悄话。
“成娃,成娃我交代你点事,你不要和你娘说。”
“成娃啊......你娘还是不该跟我,她要是多等一年,再不济也是个秀才娘子,现在也是个官太太了。”
“成娃,你听爹说话,仔细听好,我们田里的水是通祥叔田里的,你和他们说说就行,要是挖水沟就太远了;圈里的猪就别喂了,今年杀了换点钱,养点鸡鸭吧...喂猪太累;西边屋角有块瓦碎了,我想着等我好了再去修,还是你尽快去修了吧;稻米和秀儿嫂她们一起去问价再打出来,她们讲价厉害些;镇上有几家老主顾,......”
“成娃呀...爹不行了,你要护着你娘,她手细嫩,干活容易冻着,要是这里住着实在不行,一定多劝劝你娘,让她...再找个好人家,别...别...耽误她。一定要找个好人,再不济要是个秀才,不能让她过去干活。成娃,一定要记住了。”
那年冬天之后,高成就把自己当成了父亲,包揽了家里所有活,每天在外面跑,回家就累的起不来了,夜里抽时间看点书,看不了几页就困得抬不起头。母亲整个春天都是郁郁寡欢的,外婆来接过她几次,让她去镇子上散散心,她哪也不去,就是在屋子里,纺棉、做饭、喂鸡,连院门都不想出。
后来那个秀才就来了,一个人来的。高成去田里了,回来才听说这个事,听说秀才进了门,还在家里呆了好一会才出来,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光是流言就能传十几年。
高成不信这些流言的,他信母亲,就直接问了。母亲听到却没什么反应,边选棉花籽边说:“他是来了,站在门口好一会,大太阳的,我就让他进来喝了口水,他带了些礼品我没收,还说要给你举荐什么一下,非亲非故的,我也没答应。从头到尾,大门大开,总有些人看到了真相还要编瞎话。”
高成知道母亲肯定是不会有什么逾矩,就是想知道这秀才找来干嘛,母亲最近好不容易好些了,不再总是懒懒的,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不管怎样,还是希望那个秀才不要再来了,如果真是对母亲有意,就应该光明正大、坦坦荡荡的等三年,去下聘书,正经的娶母亲。不是这样三天两头来找她,让她不好做人,还惹一身闲话。
高成慢慢和不少人解释了那天的事,虽然母亲可能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现在母亲的心情不稳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光这样高成还是觉得不够,等不那么忙了,还得去找那个当官的秀才好好说一下。
可是种田是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田的,何况高成本来就有些生疏,手脚不如父亲麻利,也不会像老农民一样看天办事。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作物的长势却还是比其他人差不少。所幸母亲渐渐好起来了,只是常常念叨,让高成去读书考试,不要为了她困在这里。
高成何尝没想过要去考试,但,一则父亲离开了,家里了没有依靠,不知道自己应该老老实实的照顾母亲,还是抵上家底去考功名;二则去年的考试结束后,许多同窗都说难,少数几个勉强上榜,如果去考试,功课不一定赶得上,赶上了也不知道是否能榜上有名。
乱七八糟,脑子里全是千丝万缕的思量。如果只做一个读书人该多好啊...
比起想事情,干活就简单多了,高成宁愿一日复一日的累死自己,也不想抽空去想繁琐的事。早没能明白,不是不去想事情就会消失的,拖得久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又是一年寒冬腊月,尽管家里只有两个人过年,尽管今年的收成远不如以往,但高成和母亲还是过的热热闹闹的。因为要戴孝三年,家里没有贴红联、放爆竹,红灯笼和窗花更是没有。读书人有读书人的热闹法,外婆给母亲捎来了一大箱子书,说都是母亲以前爱看的。两人坐在炕上,每人一本,一坐就是一天,常忘了吃饭,随便吃点馒头就填肚子了。
几天下来,一箱子书才看到一半,戏折子、话本、四书五经、人物史传、山海经......杂采百家,包容万物,高成连连赞叹,以前知道母亲爱看书,会写字,却没想到母亲爱书爱到这地步,母亲不仅会看书,还会解书,每每还能讲出自己的见解,高成觉得,母亲要是去考状元,肯定比他强。
同时,这也让高成开始为母亲打算,也许母亲和那个秀才确实是良配。
高成有高成的想法,母亲却开始为他去考功名打算了。转眼又到了考试时节,过了年就是众多才子赶考的日子,高成还没开始准备好田里的事,母亲就急急忙忙把准备好的包袱扔给高成,还准备了一套说辞来拒绝高成的拒绝,家里不种田,只养鸡鸭也能养活她一个人;哪怕前去没高中好歹也算试过了,不辜负先前读了这么多书;要是能中个秀才,以后日子也好过一些...总之,母亲将高成“赶”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