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了些小意外,但我们的第一次活动还算成功,活动刚过,我们就陆续收到了不少合作请求。晚上,刘哥把我们全部叫到他的烤翅店,要给我们庆功。陈玲玲一听特别高兴,她强烈要求加入我们的队伍,我只好把她推给了彭玉,彭玉说:“我们团队女生就我和孙颖,孙颖又是外校的同学,不能常常过来帮忙,所以我也强烈要求陈玲玲加入我们。”因此,陈玲玲也就名正言顺地加入了团队。
还没有在校报上宣传,我们的特殊定制服务就有小有名气,“疯狂烤翅”的名字已经在校园里流传,不少人打电话来要定制服务。考虑到当务之急是把这一期的校报刊发出来,所以我把咨询的人都推到了刘哥的烤翅店,让刘哥定价,我们只负责策划。
接下来这几天,我们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校报上,还好有彭玉和其他五个同学帮忙,我们收集了各类投稿。有投稿不足和质量不高的板块,我们主动联系了往期投稿人。由于文艺部部长的退出,他同时也带走了绝大部分资源,拒绝共享论文渠道,我们只能另想它法。
由于时间紧迫,重建所有渠道肯定来不及,这时我想起了宣传部部长——那个一身干练气质,高高扎着马尾的学姐。她为人诚恳,总是把我们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尽力地帮我们解决,一些棘手无法解决的问题,她与我和彭玉聚到一起想办法,或者到黄老师的办公室寻求帮助,最终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
得到黄老师的允许,经过申报审批,我们在校报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板块,一个板块刊登校园之中发生的趣事逸事,取名《我们的校园》。一个板块取名《校园论》,仿照社论的功能,讨论校园之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提供一家之言,并欢迎不同意见或见解来搞讨论,并挑选精辟言论刊登。最后一个板块专门为赞助商设计,介绍商家的特色,适合人群等等。
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第一期准备在《校园论》板块刊登的文章写了出来,我把文章交给黄老师审阅。黄老师知识渊博,他从专业的觉度指正了行文脉络,他说:“总体很不错,讨论大学的作用也符合主题,不足之处就是你的思想不够深刻,要再历练历练。不过第一次写已经很值得鼓励,特别围绕‘大学是狂欢者的地狱,是刻苦者的天堂’的论述,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很能发人深省。”
黄老师对我们改版的校报非常满意,他特别强调《校园论》版块,他说:“以前我们只是一味的输出,想要把论文刊登出去,那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输出方式,缺少交互和反馈,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灵活,现在很不错,如此发展,保持开放,我相信很快就会在校报上看到‘百家争鸣’的场面,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再困难也要把这个版面做下去。”
校报发行进入倒计时,因为经费充裕,我们比原计划多发行了两千份,还准备从半月刊直接改为周刊。我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只要我们保持这个势头,不出两个月,我们就能把校报发行到整个大学城,那我们就创造了历史。”
校报发行当天,我们向学校的五个报刊亭分别投放了两次报纸。校园各处,不难看见同学们都在为校报刊登的趣事津津乐道。下午放学之后,学生会宣传部的美女部长打来电话,她邀请我和彭玉做客宣传部,与宣传部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学校的宣传册刊印问题,我们如约而至,并提了些建议。
在校报出版两天之后,我收到了很多信息,也有很多同学为下一期校报投稿,甚至于我们当初求上门都得不到的稿件也主动与我联系,为此我们都沉侵在喜悦之中,也信心满满地准备着几天之后的又一次出版。
在众多来信之中,其中有个社会科学学院的卢老师,他读了我刊登在校报上关于大学的文章后,想请我作为特别嘉宾,参加一场关于“大学”的讨论会。我为此咨询了黄老师,黄老师兴高采烈地说:“答应,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卢老师是社会科学学院大名鼎鼎的教授,好多人想要这个机会都得不到,怎么能说不去?”我说:“老师,可是这对我来说专业跨度太大。”黄老师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只是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再说,学校每年转专业的同学几百个,就看你感不感兴趣。”
我笑着说:“比起社会科学,我对历史会比较感兴趣。”黄老师疑惑地看着我问:“那当初为何不远历史专业?”我说:“我就是稀里糊涂的选了专业。”黄老师皱眉说:“专业甚至比大学都重要,怎么能稀里糊涂的选择呢?如果你愿意,那就把专业转过来,我可以帮你跟学院沟通。”我想了想说:“不用转,我可以申请历史作为我的第二专业,就拜黄老师为师。”黄老师说:“那你要想清楚了,我的课可不容易过!”
经过黄老师的简单培训和训教,我参加了由卢老师主持的“大学”讨论会,这是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一次讨论会,在学校大礼堂公开举行。经过发言、讨论、激辩等环节,讨论会意在向每一个大一新生传达积极的学习信号。而这次经历也让我认识到写“校论”的意义,我也将校论和社论结合起来,从此更关注人性的话题。
因为常常受教于黄老师,历史学从此成为了我的第二专业,我经常会抽出时间去听黄老师讲课。每次因为校报的事和两位老师接触、讨论,都会让我有不少的收获,我也因此爱上了历史,爱上了文学,爱上了社会科学,我把所有的见闻和知识,都杂糅进人性之中,从此获得了凌冽的快乐。我想,文章最能塑造人性,我从此深陷其中,因为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一样东西,能比文章更接近于我的理想,除了文章,我也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实践,能替我潜移默化骄傲和傲慢,懒惰和残暴。
为此我深深爱上了校报,爱上了《校园论》,我也从此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我从此不再会感觉到孤独和迷茫。我豁然以明,整个世界突然变得可爱起来,如同心中有洪流,整个人都处于激情澎湃状态。我第一时间跑到网吧,和云若开了视频,向她分享了我的喜悦。她说:“文章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但是往往比艺术更孤独,但是还好,有我陪着你!”我看着她含情脉脉的眼神,微笑着对她说:“古人都说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云若先是不答,后来狡辩说:“反正我就是知道!”她又嘟着嘴说:“反正,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何在我和她的感情上,她总是一骑绝尘走在前面,无论是爱意、付出、支持、理解,她都能抢先一步向我表达,而我只能跟在她的后面,看着她的背影不能给她任何支持。
我对她说:“你总是付出最多,爱的最深,我却什么都为你做不了。”云若想了想说:“齐,你知道的,深沉的爱往往无法表达,你不说,我也能理解。我支持你,并不是因为我比你充满能量,而是因为我没有那么远大的目标,我只想安安静静地一辈子做你的云若,无法达到你思想的彼岸,只能默默地支持你。”我深深地陷入她的言语之中,我自诩是一个语言高手,却还是免不了被她的话俘获。
隔着屏幕,我忍不住想要抚摸她的脸颊,我说:“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的。”她开心地笑了,然后想了想说:“那你能不能答应我件事?”我毫不犹疑地说:“我答应。”她说:“那你每天给我打一个小时电话。”我忍不住笑了,她又着急补充:“还有,每次只能我先挂电话。”我点头答应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