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内监宫人们的一番忙碌,表演节目的场地划分为了二个。
一个在室外的庭院中间,边上放置了古琴,古筝,箜篌,琵琶,中间地带则为空,这是弄乐者和歌舞者的舞台。
一个就在大殿之内,放置了书案,画架,笔墨纸砚。这应该是为才子和才女们所准备的书法作画的舞台。
隆正皇帝和皇后,太子,一家三口没有挪动位置,尊贵的夫妻似高居庙堂一般,喝着小酒,看热闹似的看着大家移形换影般的折腾。
程瑶佳不管其他的妃嫔如何,让内监将她的案几椅子搬到了右侧殿内,位置正对庭院,方便一会儿欣赏台上的歌舞。而且,这室内的人少了,不仅少了嘈杂,空气也更清新。
她可不想留在正殿内看皇帝夫妻一会儿碰杯一会儿又相视浅笑的大秀恩爱。而太子则快乐的像掉进了米缸的小老鼠,一脸幸福地看着爹娘。一家三口相处的和谐画面让人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简直是折磨人。
各王府的男主子们,不论年纪大小,多数都搬到廊下坐,有单独一台的,也有夫妻二人一台的,还有一家几口围坐在一起的。
在外面,看不见殿内皇帝皇后的身影,大家似乎是更放松。交谈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就高了几分贝。
程瑶佳估计,多数人喜欢在室外,一为方便赏月,二为空气清新些,三为表演节目。弹琴,舞剑什么的,在室内实在是不大好施展。
一切就绪以后,在一个声音比较尖细的司仪女官的主持下,最先上台表演的是冯修容和她九岁的儿子。当妈的抱起了琵琶,当儿子的抽出了一把桃木剑。
程瑶佳觉得冯修容的一曲《破阵子》只能算勉勉强强,中间乱了二个音。皇次子李志文的舞剑还算好看,白白嫩嫩的小学生,舞得一板一眼的,很认真。
于是,二皇子的舞剑获得了一片掌声。大家还听到对面左侧殿的一个王爷评价,二皇子小小年纪,剑法已经练成这样,很不错。
看来,二皇子舞的剑是有些门道的,而程瑶佳对于二皇子的舞剑就是属于外行看热闹了。
冯修容与有荣焉地拉着儿子向正殿内的皇帝皇后行礼,然后,又向做评价的王爷行了礼,便回了他们依旧在正殿内的位子。
在女高音的报幕下,第二个节目应该上台的是敦庆亲王府。
一身紫衣,头戴金冠的老王爷缓步从左侧殿中走出来,坐到了放置古琴的案几后面。一个背影挺拔的青少年却稳重地走进了正殿。
琴声铮铮,激昂而起…渐又曲折回转…古意沉沉,风飒音厚的广陵曲在月夜里幽幽而鸣。
天空高远,情景缥缈。
敦庆亲王爷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独坐于庭台,双手自由活泼地操琴。明月柔光之中,有风度有才情的老人,也是相当惹人注目,钦佩的。
那一位只有十五六岁,似一竿翠竹的少年则在大殿内泼墨作画。俊眉修眼,青衫黑发,如玉公子…专注挥毫的神态更是让人欣赏。
尽管殿内在座的众人,大家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族,可不妨碍人的眼睛欣赏这世间的美好。
在宝珠公主放光的眼里,不论是听老人弄琴还是看少年作画,皆为赏心悦目之事。
老王爷的琴声停下,小公子的画笔也搁下了。祖孙俩的配合让人叹为观止。
正是,拨得七弦画一心,先贤林下举金樽。宫商意在鸣高远,日月悠然照古今。
隆正皇帝在琴曲结束以后走下了丹陛,站在书案前,欣赏了一会儿墨迹未干的画作。
心说,“曲是好曲,画也是好画。志林这小子的书画已经颇见功力。这对祖孙的书画一脉相承,且都很有天分,难怪敦王叔不给孙子另请名师,而是自己亲自上阵教导。先帝服气与否都好,他老人家的确是比敦王叔少了几分才情。”
待得敦亲王爷与孙子一老一少已经悄然归座了,而懂音律的众人犹闭眼在静默回味。不懂的人则在观察他人的反应,同时又考虑自己的节目能否拿得出手。
到了现在,程瑶佳凭借从原主的记忆里领悟的那点技艺,是不敢上去弹琴的,更不会吹箫弄笛,鼓瑟…不知道表演什么节目,看来原主响彻康都的才女之名会在今晚被自己这个半吊子给毁掉了。
感觉有点对不起原主的程瑶佳将杯中的桂花酒一口闷了。咂咂嘴,香香甜甜的,一点儿都不辣喉咙,味道不错。又一杯,如果喝醉了,应该可以免了上节目。
敦庆亲王府的节目过后,和清亲王携一个小小少年上台,看他潇洒地端坐到琴案后,静神凝思,大家便都知道了,他的节目亦是操琴。
而小小少年的心情激动,但是却压抑着,只是欢快跳脱的脚步出卖了他。他也是进了有皇帝在的正殿之内。不知道是作诗还是作画?
程瑶佳见到都是男子上台,忍不住心想,这各王府莫非都是男子更加多才多艺,所以,这在皇宫的家宴时才是他们拿出节目来娱亲。
扭头,扫视了一圈殿内的女孩子们,看她们的神情,分明是想上台却又克制着的样子。再看看对面廊下好几位在跃跃欲试的儿朗。程瑶佳不由的陷入了思索中…
这古代,大约有些底蕴的人家,府中的孩子皆会学琴。乐,好像是为君子六艺。宗室子弟这么殷勤,长辈也配合,应该是为了讨好皇帝老大,又可以在族人们面前显摆才华,以期获得赏识,获得好名声,好差使?
当叮叮咚咚的琴音袅绕而起,随风飘远,程瑶佳无视邻座的那一位美人投射而来的视线,闭目聆听…琴声婉转,若空谷鸣泉。
这…非常熟悉的旋律,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它叫《幽兰》曲。
听着曲,想起一首诗,“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一曲完了,余音泠泠。过了一阵儿,清凉的风,柔婉的月,使得迷醉的人恍如一株幽兰自空谷中醒来…心洗流水。
程瑶佳在这一刻,觉得神清灵澈,莫名感动,方真正明白自己算是懂了音律,也懂了古琴。
有点了然了为何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都写过琴诗,而诗中意境且与这琴中意境相通。
看着回座的男子,温文尔雅地与美丽的王妃相视一笑。真是养眼的一对璧人!心情好,多喝二杯。
品着酒味,心里寻思,难怪呢,这康都城里有那么多人说和清亲王的好,却又有更多的人嫉妒原主,说原主的不好。
原主也是擅琴的,曾经以一曲《高山流水》而获了尘大师的称赞。了尘大师乃得道高僧,可琴艺,棋艺,皆还比北方擅琴棋的同济大师更有名。
自古,这相貌英俊的才子,且还是一位王爷,永远更受人喜欢和追捧。而出身五品官之家且也有才女之名的王妃却有一些不大好听的名声,与原主程瑶佳一样。
自古,这美貌的女子,不论是否有才华,不论出身高低,不论嫁的好坏,都会被人挑剔。反正,好不好,外人都有一堆的说辞。
特别像原主这么不通人情世故,且脾气更不大好的新贵之女,更是非常受人嫉妒和贬低。
特别容易成为那些爱挑拣爱说人是非的女人们的谈资。跟现代的键盘侠谈论漂亮的明星一样。
听了两曲绝世好曲,对后面的那些曲子啊,节目之类的就没有了什么期待。
不论是吹笛子的才子,勾竖琴的佳人,哪怕是宫中妃嫔们的款款纤腰,翩翩舞姿,都没能吸引程瑶佳的一分关注。
大概是,人已经很疲倦了,也或许是喝了几杯桂花酒的关系,感觉头脑晕晕沉沉,昏昏欲睡。
~~~
程瑶佳缩坐在椅子里,垂着头,闭着眼,准备眯一觉。似睡非睡之际,咣当的酒杯落地声,铿锵的刀剑出鞘声,伴随着有人大声地喊:“护驾,抓刺客!”…
可是,那些声音似乎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程瑶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一场关于政变夺位或者是复仇的梦。
她很努力地想睁开眼睛,可是,做不到,眼皮似有千斤重,纵然感觉到有热热的液体喷溅在脸上,有尖细的叫声响在耳边,依旧睁不开双眼…
然后,她终于败于意识,失去感知,终于支撑不住身子,往前扑倒在案几上,不知道是沉沉睡去,还是昏去,将一场血腥的厮杀抛在了梦外。
“兵里咣当…”夹杂女人孩子的各种尖叫哭嚎一阵,整个龙腾宫所有有人聚集的正殿,东西侧殿皆被鲜血,茶酒,菜汁,便溺污染的斑斑驳驳。
老人们常说,在梦里无痛苦死去的人是幸福的。其实,人在昏迷中而不直接面对血腥惨烈的环境,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