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走百病,消百病。这天,吃过早饭,大人小孩,前前后后都上街去走走。不愿意上街的,就在村子里,田野山林之间走走。
高长文和大儿子高志勇,大侄女高杨带着穿得干净整齐,或身上,或脚上,或头上有点点新意的小娃儿们上街,走一走,看一看,散一散。
高志勇花钱给妹妹堂妹妹们在逛供销社的时候,称了半斤瓜子,又买了些不要票的铅笔,本子,橡皮筋。橡皮筋一分钱三根,保证了一个女娃儿有一条带颜色的。
带着看了人来人往,又去车站看了汽车,既满足了小娃儿看新奇的心理,又应了走百病散百病的谚语,更愉快了大家的心情。
年初二,是媳妇子们可以开始回娘家的日子。高玲的二娘梁淑华没有娘家,无从回起。
只会在她的三姨家行拜年酒的那一天(初四),带着礼物,丈夫和儿女们过去拜年,吃顿饭。
杨冬青说今年小二小三两个女儿没有回来,她想回娘家去看看。
当然,两个女儿回来了,她又会待着过几天,以送两个女儿回外婆家而借口回一趟娘家。反正,一年也就回一回。
往年,高家老太太都不大愿意,让小儿媳妇回娘家,坐车又转车的,又麻烦又费钱。今年,她没有多犹豫就同意了,大概是因为冬月里那只大耗子的贡献。
冬月初八的那天,小轮子扮了一回耗子送财,其实,应该扮送财猫的。只是,高家没有猫,也不可能混进去猫。
结果,它扮一回耗子,就引诱了二只大耗子进入高长文他们的视线和攻击范围,让他们居然以为自己误打误撞的,既找到了先父藏的东西,又在里间收拾了二只有点晕乎乎的大耗子。
两只大耗子被二伯和大哥敲死了扒皮,肉,放点酸菜辣椒,还炒了一大碗。辣乎乎的耗子肉很下饭,小六娃儿嘘嘘着,嘴巴辣的红红的也坚持要吃下去。
吃完了以后,还喜得小姐姐们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巴不得屋子里天天有大耗子。小六娃儿进里间最爱干的事情不是看幺妹了,而是俯身观察床底下,衣柜,柜子底。
而依老太太的说法,从耗子嘴下抢回的那点财物,可以让家里(的经济)松动一些。高老太太也只是给了一个金戒指让大孙子换粮食,说随便啥子粮,只要能进口就行。其余的,又收起来,说建房子用。
有了那点东西,好好歹歹,高长文和高志勇父子俩的神经都放松了些。没有再一副心思都钻进了钱眼里的样子。高长文还写信告诉了高长明,让他别那么省了,家里会想办法,让他自己吃饱点。
高长文大概估算了一下,知道将所有的钱凑在一起,差不多够建几间土坯房了。不用背债,人的心里压力就不大。这让高玲也放松了些,不再那么为大哥担着心。开车,运货,也是非常危险的工作,一点不能急功近利。
话说回来,尽管高老太太答应了杨冬青这个小儿媳妇回娘家,却不允许她这次带着小玲儿这个奶娃娃回娘家。
天气还冷着,小玲儿又还小,三个多月的娃儿,吹不得,冷不得,回去又会见到许多生人。小儿媳妇的娘家又在翠屏山下,还会听到火车呜啦啦的叫声。
那叫声大人们突然听到都会受惊吓,别说小奶娃儿了。受了惊吓的小奶娃儿,又会发烧生病。小奶娃儿一旦发烧,生病,可不是说笑的。高老太太觉得小七娃儿上次发了一回烧,都不如从前精灵,又开始多了瞌睡。
因此,她劝说小儿媳妇杨冬青,你嫂子奶着小小七,不会饿着小玲儿,你放心。回去看看你爹娘,兄弟,看看敏娃(小二)清娃(小三),呆一天二天就赶紧回来。
杨冬青经过思考,也觉得带着奶娃儿出门不方便,就放弃了带小女儿回娘家的想法,只是又决定带着小六娃儿回去。
现在,小六娃儿还小,上车不用买票,又已经有五岁,不咋个淘神费力,可以带着多走走。而且,奶水若实在是涨了,可以让小六娃吃了,不浪费,又不会涨出毛病,涨回了。小七娃儿还小,不到隔(断)奶的时候。
高老太太也觉得,一个娃儿不带也不好,带一个那就不如带二个,二个大点子的,也都懂事了一些。回去,新年里,娃儿们得点压岁钱,她们自己高兴着买点小东小西的也好。
于是,干脆让小儿媳妇带上小五小六,小小五个子不高,应该也不用买车票。过二年,就不一定。
初二这天一早,杨冬青快手快脚地起床收拾好包袱行李,为两个女儿各多带了一件罩衣,又带上了一只腌好燻好准备新年里待客的兔子,篓子装着,一斤左右山上的野茶作为回娘家的礼物。
然后,她又重新喂饱了还蒙着的小女儿,才带上小五小六,赶着出门,希望坐到早班车。小五小六对于回外婆家,倒是很高兴。
高玲就是傻着的,看着妈妈背着密背篓,又提一只腊好的兔子出门,她还没有想明白,妈妈为什么丢下她这个吃奶的奶娃儿,带着五岁和七岁的两个小姐姐回娘家。这不科学吧,到底谁在吃奶啊!
高志勇作为大侄子,送杨冬青这个婶娘和两个堂妹去坐车,路上,背着小六娃儿这个的堂妹。
小六娃儿一直都很兴奋,叽叽叽喳喳个没完,刚出大门,她看外面还没有咋个天亮,担心地说,黑么么的,咋个走哦。
看见妈妈手里有手电筒,她又想要自己拿,妈妈不给,她也就作罢。看见电筒光照在地上,又大呼小叫,哎呀,光圈圈。好像是第一次见到手电筒光似的。
小五娃就比较安静,走在妈妈的身后,大哥又背着妹妹在后面,她走在中间,觉得安全。
她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女娃儿,出生在二月,名字叫做高朋。
高朋是个听话的小姑娘,大人喊她做啥子事,她就做,不准她做的事情,她坚决不做。
没人问她话,与她聊天,她就可以一天不说话,只安安静静的呆着。不像小六娃儿,是个话篓子。
小六娃儿是兴奋高兴了就话多,不高兴的时候,反而不说话…但她高兴的时候太多。她话多她不觉得,有时候让大人心烦了,她也不觉得。
这一路上,四人,除了脚步声,回荡在早春早晨寒凉空气中的都是她那把清脆欢悦的童音,偶尔,杨冬青才有回应一句短语。
“妈妈,我都记不得外婆了,外婆长啥子样子?像阿婆吗?”
“不像。”你外婆矮矮小小的,你阿婆高高瘦瘦的。
“外公像哪个?”她对外公也没有印象,而且,纯粹是想到哪里问哪里。
二十岁的高志勇背着小六娃儿,还得看着点前面的小五娃儿,又听着小堂妹的童言童语,忍笑忍得辛苦,心说,你外公像哪个?肯定是像他的爸爸或者妈妈!
“不晓得!”杨冬青自己的记忆里也没有爷爷娘娘的印象,更不要说再上一代的老人,她也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像哪个。好像是也没听父亲母亲说起过。
“啊…”小六娃儿惊讶,没有想到还有妈妈不晓得的事情,眼睛都微微瞪大了。在她小小的心灵里,一直以为,妈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妈妈,二姐姐,三姐姐呢,又像哪个?”她也不记得这两个姐姐了。这下,妈妈会晓得不?
“像妈妈,又像你爸爸。”杨冬青回忆了一下小二小三的相貌。
小二的脸型更像丈夫,有点带国字脸,只腮帮圆了一些,眼睛像她,双眼皮的杏眼,小三,好像是哪儿都比较像她。
说着话,几个人已经走上了公路,公路虽然是碎石子路,也宽敞,平顺许多,比小路更好走。
“志勇,将小六娃儿放下来走吧,这里已经好走了。”杨冬青拉抻了一下背脊,又顺顺背篓的带子,客气地征询一句。
“不用了,三娘,小六娃儿不重。走快点吧,不是,怕赶不上早班车,天已经大亮了。”五岁的小女娃儿,绝对不重。
“好。朋朋,幺儿,走快点,好赶车。”杨冬青哄着五女儿,自己的脚步也明显加快。小五娃儿在母亲的催促下,小跑起来。
这时,在晨光中已经可以看见县城,小六娃儿昨天还跟着二伯上县城街上走过,还让大哥用了几分钱买了十几根红红绿绿的橡皮筋,大家都扎头发。
经过饭店时,高志勇掏出钱和粮票买了三个包子,让婶娘三母女吃,她们没有吃早饭,怕是得中午才能有饭吃了。
杨冬青没有阻止拒绝大侄子的好意,让他多买一个。他自己也吃点垫垫,不是,她咋个好意思吃。她早上也没来得及吃早饭,又喂了小女儿两次,的确饿得很。小五小六手上拿着包子,咬一口,都笑眯了眼。
“妈妈,包子好好吃哦,里头有酸菜还有肉渣渣。”吃食也堵不住她的小嘴。杨冬青没理六女儿,让她自言自语,越理她越多话。
这时,有一辆拖拉机突突的冒着黑烟从他们身边开过去。小五小六都不转眼地看着它过去,车斗上站着有许多人。
“妈妈,我们一会儿赶的车子是不是气包车?”小六娃儿又想起昨天在街上见过的,车顶上有黑色气包的公共汽车。
那种车,是烧天然气作为动力源,比较古老。
“是。不要说话了,吃了包子有了力气,咱们得快点赶路!”到车站还有会儿。走路已经有些气喘吁吁,杨冬青不想再回答六女儿的问题,省点力气。这个女儿的问题太多,话也太多。
~…~
“小主人,你今天怎么了,干嘛不高兴?”小轮子见进来了好一会的小不点,还依旧闷闷不乐。
“没什么。现在这个妈妈回娘家去了,没有带上我。”不知道我的口粮怎么办?
林野不想吃二娘的奶水,二娘没有母亲讲卫生,爱干净,二娘的身上有股不好闻的味道。
她从来没有想过,作为奶娃儿也有被母亲扔下的那一天。
记忆里的高玲也从来不知道,母亲在她这么小的时候,居然就抛下过吃奶的她。
“吃灵羊奶。”一道意念传入高玲的识海。
“哪儿有?”高玲在这里面逛过,没有看到哪儿养了有灵羊。
“你答应我一件事,我就送你几十斤灵羊奶。”那个大爷出来刷存在感。
“你,怎么称呼?”不论是高玲还是林野,都不愿喊人大爷。
“唤我永华仙尊即可。”永远记得中华之意。
高玲看这个仙尊的神情居然温柔缱绻起来,像是想起爱人。
“你要我答应你什么事情,不说清楚,我是不会答应的。
我是一个小不点,你都不能办的事情,我可能更办不到。
让我干欠大因果的坏事,我是不会干的。”
我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大不了,捂着鼻子吃两天二娘的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