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带着部队离开潼关后,仍然是让士兵护送“流民大军”,这样带兵进洛阳才有借口。
在董卓后面,西凉的马腾韩遂也奉诏入京,只是比董卓晚了两天。
马腾和韩遂两人是结拜兄弟,因为与董卓同在西凉,两人经常和董卓闹些摩擦。
马腾年轻的儿子——马超,因为从小受马腾的影响,也是很怨恨董卓。
这马超现在虽然是个少年,但马腾和韩遂军中找不到武艺能与他匹敌之人。
因为遇不到对手,马超感觉自己天下无敌,动不动就说要冲进长安,干掉董卓。
这个时候在三国本土的年轻武将里,马超、孙策、赵云等人都是耀眼的存在。
只是马超自从归顺刘备后,便没什么建树,似乎没了年轻时候杀的巅峰时期的曹操“割须弃袍”的气势。
有人说马超的家人都被杀了,自此一蹶不振。也有人说是马超有弑父的嫌疑,所以刘备不用他。
但这些都是猜测,谁也没有证据证明。
孙策在孙坚死后,挑起孙家的重任。一个人带着手下的几千人马平定了江东,得到了“小霸王”的称号。
但是遭遇伏击,就在正要放手大干的时候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五岁。
现在因为刘协的穿越,这些英年早逝的人才也许不会发生历史上的事故。
刘协在和刘裕商讨之后,就一直在密谋如何收掉张扬的地盘。
以刘协现在的智力,有足够的时间还是能谋划一件事情的。
根据刘协这几天的思考,认为假途灭虢是最容易成功的方式。
正好今天刘伯温回来了,刘协打算问问他的意见。
刘伯温知道刘协将他叫回来肯定是有大事,所以就把狄仁杰、张辽、徐晃这三人留了在雁门收拾残局。
并且嘱咐张辽率先修筑城墙,并且日日夜夜都得有人在城墙上盯着,现在雁门关的城墙上不分白天黑夜,又将徐晃派给张辽做副手。
经过雁门关一战,刘伯温看出来徐晃有大将之才,才能不下于张辽,只是徐晃毕竟是刘协带来的,而且张辽原本就镇守雁门,张辽的官职又高,所以只能委屈一下徐晃了。
徐晃也不介意,他知道刘协是很看重他的,认为自己迟早会独统一军。
不能光注重军事,刘伯温还把狄仁杰给提上来。
作为查贪污的人,狄仁杰可以说已经被并州军队给通缉了。
现在军官只要看到狄仁杰就想上去砍他。
张辽虽然也讨厌狄仁杰,但自己是主将,不能表现出来。
刘伯温将张辽、徐晃、狄仁杰三人聚集到一起,道:“张辽将军,徐晃将军,狄大人是大王亲自任命查贪污的官员,其能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大王召我回晋阳,雁门的政事就都交给狄大人处理,若今后狄大人有何难处,望两位将军相助。”
张辽和徐晃都是顾全大局的人,自然明白轻重缓急,道:“军师放宽心,待大王和军师再来雁门时,定然能看到战火之前的雁门关。”
刘伯温有些不放心,怕匈奴再来几人应付不了,又问道:“将军,如果匈奴卷土重来,将军当如何?”
张辽道:“死守雁门,拒不出战。”
刘伯温摇摇头道:“此乃下策,若匈奴来犯,当派人讲和。现在慕容恪还在我们手里,将军可用他让匈奴退兵。”
说着递给张辽一个锦囊,“若将军拿不定主意,可拆开锦囊,定然能让匈奴退兵。”
张辽接过锦囊,道:“文远记下了。”
刘伯温这次回晋阳带走了大部分人马,吕布的并州狼骑和高顺的陷阵营自然也是要带走的。
陷阵营因为阻挡匈奴大军,伤亡惨重,这次回到晋阳就要补充兵源。
刘协对这样优秀的将领和优秀的部队从来不会吝啬。
本来在雁门就让高顺在军中随意挑选,挑到谁就是谁。
谁知高顺不愿意,道:“大王,末将手下士兵皆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并且整个过程由末将审核,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就可以的。”
这高顺说话太直接,那时候把刘协搞得有些尴尬,也就随他去了。
刘协知道刘伯温今天回来,便亲自出城相迎。
刘协远远的就看见吕布和刘伯温并排走来。
众人见刘协亲自出城迎接,立刻下马,走到刘协面前跪下,道:“大王出城相迎,微臣惶恐之至。”
刘协虚扶了一下刘伯温和吕布,道:“诸位不必行此大礼。”
刘协对着身后的大军大声道:“众将士辛苦,随本王进城。”
刘协抓着刘伯温的手,走进了晋阳城,直接就把刘伯温和吕布两人拉进太守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