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曹操的事情,刘辩在洛阳的日子战战兢兢,生怕有人给他来个突然袭击。
现在刘辩手下并无大将,只有王允一个文官,这让刘辩很没有安全感。
刘辩一个人坐在大殿上,批阅着奏折。心中正盘算着从自己兄弟的手下挖几个武将过来。
其他诸侯是不可能把人放给刘辩,为了能掌握大权,只能从自己的兄弟那下手。
但刘协又何尝不是爱才如命,又怎么会轻易将手下的武将给他。
刘辩虽然是皇帝,但确实刘协今后称帝最大的绊脚石,现在刘协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联合自己的皇兄一起扫平天下。
刘辩坐在大殿上,身后站着几个婢女和太监,但刘辩心思可不在这上面。
根据刘辩发出去的诏书的时间,各路诸侯也就在这几天到了。
灵帝和何进的葬礼一起举行,这是刘辩和王允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商量的结果。
刘辩认为何进是皇亲国戚,又与灵帝是同一天去世,就一起下葬。
王允等人思量了一番,觉得可以,就没有多说什么。
潼关
董卓亲自押送他的“流民大军”进入潼关。
在关下,守将亲自迎接董卓。本来董卓是不想和官职低微的人有什么交集,但大事未定,只能暂时给他点好脸。
董卓到了关下,见到守将立刻下马走到他面前。
这和董卓在长安的态度很不一样。
董卓听贾诩报告后,不屑道:“若不是为了进入洛阳,咱家才不跟这种身份低贱的人打交道。”
李儒认为董卓这样的态度不行,会影响计划,便立刻出列,道:“主公,此番进入洛阳,过潼关是最关键的一步,望主公能顾全大局。”
董卓冷哼了一下,道:“咱家到时候下马和他说话,直到咱们的人都进入潼关的。”
李儒还是有些不放心,便一路跟着董卓,以防他出什么差错。
现在董卓站在潼关守将的面前,笑呵呵地向他施礼。
那守将见董卓这样的大官向自己施礼,吓的手都哆嗦,急忙还礼,“刺史大人果然爱民,竟亲自护送流民进入中原,乃我等之楷模。”
这守将也是花言巧语惯了,说的话让董卓是眉开眼笑。
每一个人都想当皇帝,这就是在说董卓像皇帝一样爱民,现在董卓对他的鄙夷少了一半。
“将军言重了,咱家是希望每个百姓都不出问题,这才过来坐镇,但也是仰仗陛下的龙威啊。”
李儒在旁边见董卓没出什么差错,便放下心来。
这时,潼关里面有个人骑马冲了出来,到董卓面前立刻下马。
那守将以为是自己的部下,便呵斥道:“大胆,竟然如此没有规矩,给我拉下去打二十军棍。”
那人没有理潼关的守将,直接走到董卓面前,递给了董卓一封信。
“刺史大人,这是陛下让小人交给您的。”
董卓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给自己写信。
也许是因为做贼心虚的心理,董卓认为是事情败露了,刘辩才写信给他。
李儒也皱着眉头,低头思量了一番,认为整个计划没出什么问题,除非是贾诩通风报信,可这时间又对不上。
贾诩去洛阳报信,刘辩又给董卓送信,来回最起码要花三天。
董卓让那个送信的人别走,现在他看到了董卓在潼关下,如果是事情败露,那就不能让这个人回去了。
如果他回去,洛阳有了准备,董卓就死无葬生之地。
拆开信封,董卓看了看内容,面色瞬间凝固。
李儒将董卓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咯噔咯噔的。
董卓道:“哦,陛下要举行先帝的葬礼,命各路诸侯前往洛阳参加葬礼。”
李儒这才放下心来,并且暗自窃喜,“现在计划更名正言顺了一些,其他诸侯肯定也会到,主公到时候故意给那些诸侯添麻烦,那把握朝政更是指日可待。”
董卓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便望着李儒。
李儒道:“既然陛下有旨,主公当亲自护送流民,到达洛阳后将流民之事上奏陛下,让陛下来处理。”
董卓明白这是李儒让他趁这个机会进入洛阳,也可以带一些护送自己的兵马。
便立刻向潼关守将辞行,道:“将军,咱家要即可前往洛阳,这就告辞。”
那守将也不敢留董卓,便拱手道:“末将派兵护送刺史大人。”
董卓笑道:“这么多兵马,还不够护送我的吗?将军也是责任重大,不敢劳烦将军。”
董卓也不想多待,说完就立刻上马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