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流逝不分日夜,在太阳与月亮的交织和继承下,日子像流水一样匆匆流过。一转眼,津津九岁了,秋半年就能上三年级了。小菊已经能和津津坐在杜鹃树下玩泥巴,不时咯咯吱吱的笑了。林林也快上一年级了。金宝一岁多了,能独立的站着,但是走路还是一摇一晃的。
孩子们的快乐总是很轻松容易,不管在哪,只要是一起玩,跑跑闹闹的,就有源源不断的笑声。
大人们也都太忙了。自从赵生去世以后,赵二就出门打工去了。据说是去了很远的浙江,在做一些打隧道,修铁路的活儿。附近也有和他一起去的,但大都是杜鹃不认识的十七八岁初入社会的黄毛小子,赵二必须事事关心,保证他们的安全。赵二出了远门,一个人忙不过来,杜鹃就没再种烟了。她种了一田的苞谷,她说,苞谷总是好的,只用忙两季,还能喂猪喂鸡,多的能卖钱,一点儿也不浪费。
但种苞谷的她也是真的很忙。清明前后,一个人播种。左边挂一个小篓子,右边挂一个小篓子,左边装玉米,右边装肥料,然后一边挖坑一边放苞谷种子和肥料,六亩多地,杜鹃要马不停蹄的花上两个星期才能种完。
到了秋天苞谷能掰回家了,又是一个人,拿着背篓,一根一根的把苞谷秆砍倒,然后把苞谷掰下来放在背篓里,一步步走回家。
对于一个以前娇惯的没有做过农活的女孩子来说,这些年真的是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不论是栽烟的时候,把烟叶往回来扛,还是挖田种苞谷,还是将来的挖红薯,都必须要靠她自己一个人完成。她是别无选择的。有时候,回到家已经完全没有力气了,也还是不得不喂猪做饭。尽管如此,她也总觉得生活没那么差。她说,看着津津和小菊她就忽然有力气了。懂事的津津每次会倒水等她渴了回来喝,或者是背着小菊去送水到田里。津津作为姐姐完全帮到了杜鹃——她对妹妹的照顾让杜鹃轻松了许多。杜鹃很欣慰,她的两个女儿又乖又安静。
赵二的爹娘一如往日,一门心思扑在田里,早出晚归的忙农活。翠玲自然而然的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然后准备一日三餐。
不光是在现在,即使在那个年代,单身的女子也是很受欢迎的。其实赵生去世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已经就有人上门来问了。但都被赵二的爹娘一顿棍子呵斥着轰走了。赵二的爹娘怕啊,怕他们曾经宠着爱着的儿媳妇说跟人走就跟人走了,带着他们的宝贝孙儿,不要他们两个老人家了。他们确实不太有自信,因为他们的观念自古从来就如此流传,儿媳妇永远不是亲生的,你对他的好她不一定能回应你。或者有时候反咬一口也是有的。
但赵二爹娘也无法选择了,他们从一开始就认定的儿子赵生,居然就这样丧了命,现如今只有儿媳妇还在眼前。他们祈祷,他们希望,翠玲会一直记得他们的好,就算没有了赵生也一样对他们毕恭毕敬,孝顺有佳。翠玲也确实如此,虽然赵二的爹经常喝了酒胡言乱语的诅咒她,她还是强忍着本着指责本分在做一个子女分内的事。
但是她的压力让她日夜睡不着觉,她一个女人,要养活两个老人,要抚养两个孩子……翠玲不堪重负。刚开始翠玲已经完全放弃了,她想要一走了之。受不了赵二爹言语侮辱诅咒,翠玲沿着赵二山林里的小路,一边哭一边走,但是六岁的林林赤着脚跟在她后头,脚被扎的只流血也不停下来,翠玲她能不心疼吗?只好忍着痛又回来。日复一日,她好像习惯了,就算被骂“扫把星”“害人精”“克星”她也能面无表情的一掠而过,不听半分,照常吃饭睡觉。
但是上门提亲的人却是只增不减的。
那个时候,农村里有太多没有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的男人了。或许是女孩子稀缺,或许是他们缘分没到也或许是他们有些什么缺点,总之,他们就是一边努力找结婚的人,一边潇洒的玩。他们大多不上进。
随着提亲人的增多,赵二的爹娘也开始思考了。或许真的有那么个万全之策?在众多的提亲者里,他们终于挑选了他们中意的那个:能奉养他们二老,能帮助抚养两个孩子。
这个人姓唐,叫唐光,是个很壮实的小伙子,他比翠玲小三岁,没有结过婚。他又黑又胖,脸颊上的两坨肉圆鼓鼓的,走路一抖一抖的,圆圆的肚子从外套里露出来,像怀了小孩似的。但是杜鹃告诉过津津,男生是不会生小孩的,所以津津和林林看了他的肚子都会躲在门后嗤嗤笑。
翠玲现在有些破罐子破摔了,虽然才不到三十岁,但她已经卑微的认命了。她像是一个木偶人,任听赵二爹娘的摆布,一言不发,不露声色。她对杜鹃说:“我的赵生走的时候没有带上我和两个孩子,狠心的把我们抛下了,我的心也随着他的死跟着灭了。往后的日子,不管怎么过,不管我有多苦多难堪,我都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之前的所有事都是以赵二爹娘的利益为先的,主要是赵二的爹,像是做生意一样,做任何事从来不会吃亏,他打的算盘从来都是最有利于他的。但是这场婚姻,赵二爹的要求却很少,他只要求老有所依,体面而且安稳。唐光答应在意料之中,不管是尽孝奉养老人,还是尽责抚养孩子,唐光都很乐意。当然,唐光绝对是不吃亏的,他直接得到了赵生生前所拥有的一切,也就是赵二爹的一切。房子,地,山林……赵生的这些农村人耐以生存的资本,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上上等的。
林林七岁,赵生死后一年,金宝一岁多。唐光的到来,算是再次让这个家有了光辉,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之前的那种和谐宁静,大家依然忙忙碌碌的做着同样的事。只是相同又不同。
翠玲门前的杜仲树已经越来越粗了,尤其是今年长大的特别快,现在,杜仲树顶上的树枝丛里,几只喜鹊每天飞来飞去,做了一个窝,整天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杜鹃门口的杜鹃树也长得很快,现在四个小板凳放在下面一点也不挤了,有时候,还能放个小方桌,四个小孩在纸上涂涂画画就是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