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如坐在床上,看着儿子在隔壁屋埋头苦读的身影,思绪万千。郭父来自辽北贫瘠的农村,他从小就爱学习,成绩优秀。但因为家里贫穷,读完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但心中理想的火花一直没有熄灭。后来娶徐欣如为妻,也是看中她念过几年书,素质比较好,将来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有了立强后,更是把全部心思用在对儿子的培养上。没想到立强从小就聪明好学,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吃书”,而且琴棋书画,一学就会。小学时曾被一所名校的少儿班选中,面对“天才、神童”的赞誉,夫妻俩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选择让儿子走普通人的道路。小升初时顺利进入县城最好的中学。儿子的优秀给了郭志刚极大的动力和希望,他更加拼命赚钱,让徐欣如全力以赴培养儿子。立强在初中时有一段时间迷上了游戏,成绩直线下滑。徐欣如在劝导无效后,带着儿子去了郭志刚的工地。看着高温酷暑下在脚手架上晒得冒油的老爸,他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此痛改前非。中考时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省城一流名校,人称“清华北大生源基地”的重点高中。到了卧虎藏龙之地,立强这个从小县城来的学生,顿觉矮人一截。入学时成绩垫底,再加上一口方言、其貌不扬、穿着朴素,很受同学歧视,变得自卑、孤僻。她鼓励儿子主动和同学交往,告诫他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该花钱时就得花。为了让儿子参加学科竞赛,郭志刚遍访名师,甚至不惜屈膝下跪。这一跪使老师如获至宝准予免费培训。郭立强如鱼得水,优异的竞赛成绩让他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在同学中有了很高的威望,高一下学期因为安竞当选了学生会主席,他被推举接替班长的职位。为了多赚些钱,郭志刚随着一建筑公司常年四处奔波,徐欣如则随着儿子孟母三迁,每到一个学校,就在学校不远处租一个单间,把靠南的卧室让给儿子,自己则住在厅里。她的一天是这样过的:每天早四点半起床准备营养可口的早餐,五点半钟立强上学走后,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荤素搭配装在保温桶里,各种水果切成小块装在保鲜盒里带到单位(每到一处,她就在附近找份临时工作),午间休息时,骑电动车提前十分钟准时来到校门口,这样能保证立强下课马上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看着他吃好吃饱,她再匆忙回到单位。下班后到一户人家做钟点工,做晚饭、打扫卫生。回去时到夜市,这时能买到又好又便宜的菜。回家后开始准备夜宵。如果饿了,就先垫巴一下。做好后,她就可以直直腰,看会儿电视,等立强回来再陪他一起吃饭——这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立强怕她累不让她送饭。可学校饭菜实在不好吃,就餐时间又短(规定半小时,但路远窗口少学生多,实际吃饭时间就10来分钟),徐欣如担心儿子吃不好,就坚持送饭。其实学校门前有很多陪读家长做起了盒饭生意(原先学校不允许学生出去买,可学校现有的条件造成很多孩子中午吃不好,之后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徐欣如也曾经想做,但怕立强因此自卑,最后放弃了。但是她是不会让儿子吃这些“垃圾食物”的,她宁愿自己累些,也要保证儿子的健康和营养。常年的两地分居及紧张忙碌的生活,使她内分泌紊乱,更年期提早到来。可她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尤其看着那满满两大抽屉的获奖证书,她就觉得后半生有了盼头有了希望,每一天对她来说都是暖洋洋的。
她把补课的情况和郭志刚说了,只考虑了几分钟,他就同意了。她马上给马悦回信儿。过了半个多小时,马悦回信儿了。
“立强妈妈,我刚和老师通上话,他时间安排得可紧了,我好说歹说总算给挤出了一个时间段。”
“那太好了。”
“是这样定的,先补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以后再补,先预交三万,不够再补。”
“噢……”徐欣如只觉“嗡”的一下,“咱光补语文行吗?立强就语文弱一些,其他……”
“那哪行啊?都是捆绑的,我这都是好说歹说人家老师才答应的。”
“噢,那……俺和他爸再商量一下……咱家钱的事儿都是他爸管,俺做不了主。俺现在就问他,一会儿就给你回话啊。”
“那你可快点儿啊,那边等信儿呢。”
“好,好,马上。”
徐欣如刚刚有些透亮的心,瞬间堕入黑暗之中。
三万元,这也太贵了。再说,这才是几个月的啊。她不敢想了……
“妈,你别为难了,我不补了。其实也没什么用,我完全可以自学。”
“立强,这老师可是名师啊,人家杨美娜妈妈费老大劲儿才请来的。你参加竞赛落了那么多课,不补怎么行?”
“可那也太贵了……”
“立强,你不用管这些,你只管学习,钱的事儿你爸会想办法。赚钱不就是为了你吗?现在不花啥时花啊?等你考上清华北大,将来找个好工作,一年不就赚回来了吗?”
她偷偷给郭志刚打电话。两人商量后,决定把那五万定期存款取出来。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底,现在都押在儿子身上了。可是他们非但没有凄惨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悲壮。在对待儿子学习这件事上,夫妻俩高度一致。为了儿子的前途,就是砸锅卖铁,他们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