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学开始,马明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就像炼狱一样。
在如此平和而舒适的年代,大学里大家都在玩,反正一样毕业,学术知识就那么回事,学不学都一样,更重要的是社交,社交好就混得下去,不善交际,再牛也混不下去。
何苦呢?没有人明白马明为何像苦行僧一样如此疯狂地学习。
当然,觉得像苦行僧一样,那只是你觉得,马明并未这样觉得,他有他的充实快乐。
尽管他的烦恼远远比快乐多,但他的烦恼却不是你以为的烦恼,迷茫的时候也远远比充实的时候多,但那种痛苦也不是你以为的痛苦。
只有马明自己知道,他是在与时间赛跑。
就连他最亲近的哥哥,他也不曾告诉,到底为什么。
因为他的梦想是那样天真,以致于难于告诉任何人,只能藏在心底。
只能在求知的路上迎风奔跑,与时间赛跑。
他的梦想是那样天真,但从未改变。那是他在八岁的时候立下的梦想——
“让我爱的人,永远不要死去。”
不是让敬爱的已逝的人们“活”在自己心里。
而是在来得及的时候,让爱着的活着的人们,好好地活着,永远不要离开。
——“永生!长生不老!”
这天真梦想无异于痴人说梦,古往今来从未有人实现。就算有人实现得道成仙的法子,或掌握无限新陈代谢的生物科技,也不会告诉你。
因此,虽然无限渺茫且迷茫,他却把这渺茫而又迷茫的梦想深深藏在心底,疯狂地学习疯狂地思考,到底有什么不可能?!
八年半以前,他在十六岁的时候,以全省理科状元的身份,没有填报其他更好的大学,到了双喜市的一所大学上学。
一方面是因为他年纪小,父母和哥哥的思维影响他报了离家比较没那么远的学校。更重要的一方面,他有他的奇怪逻辑,他觉得他填报的大学偏一点,学习氛围没那么浓,竞争没那么激烈,而他就可以更安静地在学校图书馆学习,更安静地在实验室里独享资源。
这是一个奇怪的孩子,他比其他同学小三四岁,他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他。
所以他选择的学习交流方式是:远交近避。
即避免与那些在校不在学的人们过多地玩,避免过多地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与梦想无关的事情上,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更专注地默默关注世界各地名牌大学和专业领域的那些大牛们的论文、论著、论述。
因为他的梦想是追求永生的生命科学,所以填报专业时,他在医学和生物学之间徘徊。
他选择了生物学专业,不过,他既学习生物学也自学医学的全部课程。
很少有人知道,从大学的第二年开始,他就已经有了兼职工作,那是大学附近一家医药公司的实验室的兼职工作。很少有人知道,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大笔的财富。但这一段经历,他永远不想再提起。
四年制生物学专业将要毕业时他才二十岁,尽管学业优秀,导师也愿意为他提供保研名额,他却没有接受。这其中的曲折,他也永远不想再提起。
第四学年下学期,当其他同学除了论文答辩回校之外,或为了考研而呆在学校之外,各自去实习找工作时,他呆在学校上课。因为他在第四学年开始时才申请了第二专业,计算机专业。
在他的第五学年结束时,他拿到了计算机学士学位,也拿到了M国理工大学物理系研硕班的录取通知。
从生物学专业毕业后的那一整年,老同学们觉得他不考研不找工作,却去学习第二专业,没多大用处,闲谈时纷纷评论这孩子还没定性、学得太杂、路子不对。他却在第五年通过了所有考核,去到M国理工大学深造,令人咂舌。
更令人咂舌的是,据说他在M国理工大学钻研的又是另外一个专业,物理学专业。
在不同的阶段,修炼不同的专业,马明经历了弯路,也有痛彻心扉的时候,更有无尽迷茫的时候。
但他走过的弯路却不是老同学们所说的弯路,而是由目标所决定的必经弯路。
他学得太杂,也不是老同学所说的还没定性,而是必须去学这么杂,这么杂,还不够,知识还是太狭窄。
他刻苦学习生物和医学,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
只不过,他发现,父母逐渐变老。
人类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已经走了成千上万年。
但是他却不能花成千上万年,才找到长生不老的生物医学解决办法。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数千年前庄子咏叹此句时,难道没有另一个角度的忧伤?
作为道家的代表,难道他就没有长生不老修仙的愿望?
而今,他的学术永在,但他本人,他本人的灵魂,却在哪里?
他的本质追求到底是永远活在别人心中,还是自己永远活着?
也许若干年后,真的可能找到永远自身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生物医学办法,但那需要全人类若干年的生物医学研究进步。
一个人自己修仙、自己闭门研究,花成千上万年也不够,而在那之前,“生也有涯”了。
靠全人类共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生物医学研究不断发展,这才能“学也无涯”。
但是,假如在获得终极的生物医学永生办法之前,生老病死了怎么办呢?有什么意外怎么办呢?
马明是带着这个疑问选择第二专业,计算机专业的。
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当前世界的研究成果上,他进行了深入钻研。
但跟生物医学一样,他也局限在时代局限内。他对机器智能与人体人脑的替换,对“碳基生物”和“硅基智慧”的交互,对“硅基生物”及更多种类的核子生命或能量生命是否存在,还是很迷茫。
马明非常清楚,关于长生不老,让爱的人永远活着,这个梦想仍然是天真的,天真到不可与任何人诉说。
但说实话,他就只有这一个很俗很俗的梦想,一生不变的梦想。穷其一生,也不会改变。
在碳基生物与硅基生物或其他一切能量生命的交互延续解决办法成熟之前,或许可以用“冻结保留”的方式,使得“碳基生物”得以延续成为可能。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让所爱的人可以“冻结保留”在“能量无限”的“智慧太空舱”,以便有朝一日待科技成熟时,把机体唤醒,让生命得以延续。
这就是马明选择继续攻读第三个专业,物理学专业的初衷。
很天真,很私密,很隐晦,但却支撑着他研究整理当前世界一切学术成就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长生不老”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机缘巧合,某一次马明与艾伦马克的私人交流,使得打造私人方舟、拥有无限能量的智慧太空舱、研究赖以提供能量的轻量化氢能发动机,成为他们一拍即合的研究课题。
马明重新审视着自己的曲折历程。
这个过程充满着自我幻想、自我激励甚至自我忽悠。
但却支撑着他如苦行僧般疯狂学习研究,十年如一日走到今天。
而现在,他发现自己有机会,可以站在更好的平台与起点,重新审视研究这一切。
一个人闭门造车,是异想天开,但假如有国家级的智库资源、人力资源呢,假如能与全世界最顶尖的奇伟人才并肩努力呢,是否会没那么累?
“我要获得这样的资源和平台!”
“我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奔跑!”
因为,现在,重新审视过去长期的学习研究,马明突然发现,对于永生的追求来说,无论是医学还是生物学,无论是计算机还是高能物理学,都不是多余的。
现代生物学和现代医学,并非生命科学的全部,只有领悟更本质的高能物理学,才能更深刻地领悟生命的本质。
而这需要庞大的资源和巨大的平台支持,需要超强的团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深入探索。
现在,长期彷徨茫然孤单无助的马明,发现自己有机会,可以站在更好的平台与起点,重新审视研究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