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运动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人们增强体质,防治多种疾病,延缓衰老,尽享长寿。我们知道,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提高生命力。如舞蹈、散步、导引、按摩等,以“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防病健身。就像古代名医华佗指出的:“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一、运动的重要意义
古希腊有三句名言: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生命来自运动,人只有运动才能够生存。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适当、积极的运动是战胜亚健康的最佳途径。运动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爱好运动的人,心肌纤维增粗,心肌收缩力增强,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管壁弹性增高,从而使心脏供血得到改善,使心脏功能增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最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就是走路。走路可以消退部分动脉硬化斑块,改善糖尿病症状,帮助血脂下降、体重下降等。这样可以预防或延迟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
2.运动可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经常运动,呼吸肌可变得强壮,吸气时胸廓充分扩张而吸入更多的氧气,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排出更多的废气。长期锻炼,肺活量增加,呼吸变得深而慢,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呼吸功能好可维持人旺盛的精力,从而推迟身体的老化过程。
3.运动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运动会加快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新陈代谢加快,从而提高食欲,促进胃肠运动,消化液分泌增加,吸收也增加。
4.运动可改善骨骼系统的功能
肌纤维在运动中会变得坚韧有力,其中所含蛋白质和肌糖原等的储备量增加,血管畅通,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骨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延缓骨质疏松和脱钙等老化过程,从而提高了骨骼系统的功能。
5.运动可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运动时各部分肌肉有规律而协调地收缩,对神经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使机体灵活,动作迅速,精力充沛,机体保持良好的防御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大脑的紧张状态得到缓和,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的耐久力;能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据研究,当脑细胞工作时,它所需的血液量比肌肉细胞多出10~20倍,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运动可以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以消除疲劳,使大脑清醒,思维敏捷。
6.运动可以缓解压力
忙碌的现代生活常令人感到紧张,适度而有趣的运动则可使人身心处于舒畅、和谐和愉快之中,因而可以转移不愉快的压力源。运动后,由于肌肉收缩结束或激素分泌,还可使人处于更放松的状态。虽然运动不能改变压力源,而且运动后也还要面对压力与紧张,但运动可暂时转移压力,并将不利于人体的能量物质通过运动而消除。当人以比较舒畅和愉快的心情再度面对压力时,就会有一种比较超越的态度而感受较低的自觉压力。
7.运动可以美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健康美才是青春美的标志,如何才能健康自然美呢?答案是运动。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提高感觉的灵敏度,加强皮肤和毛孔、汗腺、皮脂腺等对冷热刺激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人体防御力。使皮肤焕发自然光泽,身体发出由内向外的质感美。
二、运动的原则
既然运动有诸多好处,那是不是运动越多就越好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运动要注意的几大原则。
1.四因制宜
即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病而异。
(1)因地而异:运动要因地而异,不能强求一致。选择运动场地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安全,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与状况来决定。
要远离空气污浊的地方,不要在大风大雾或雨雪天气里运动锻炼。
在进行运动时,也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锻炼条件而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
(2)因人而异: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锻炼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体型不同锻炼部位也不同,还有职业不同甚至性格差异,锻炼方法及内容都应有所区别。比如胖人的运动特点是:长时间、慢速、耐久力,瘦人却要以快速爆发力训练为主。不同年龄段的人,选择的运动也不一样。年轻人可以选择剧烈一些的运动,如跑跳类的和对抗******性强的项目;中年人的运动项目应该介于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而老年人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散步等。
(3)因时而异:闻鸡起舞,晨起锻炼,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我们不能无视自然规律。我们知道在6~11时,人的免疫力最低,我们在选择运动时就要避开这段“魔鬼时间”(研究发现,1天当中,在清晨这个时间段内,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要比其他的时间段高出50%,所以有些外国学者把清晨叫做“魔鬼时间”),选择其他时间进行运动。人体的生物节律在每天、每周、每年的不同时段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与健康有很大关系,这是一种自然进化的天人相应现象。喜欢晨练的中老年人,早晨不要起太早,尤其是冬天,最好避开清晨的“魔鬼时间”。
(4)因病而异:传统观念中,病人是不应该运动的,生病了就应该多休息少运动,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有些病人是应该适当运动的。比如哮喘病人,适当的运动对哮喘患者的肺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尤其是游泳。此外还可以选择慢跑、跳绳等运动,但要在运动前10几分钟预先吸入平喘药。运动过程中要量力而行,运动5~10分钟就休息一会。高血压病人可以做一些低强度运动,如步行、健身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等。
2.运动要适度
运动讲求适度,如果运动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素问·宣明五气篇》警戒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久坐、久立、久行都是过劳,成为致病原因。因此,运动一定要在正常范围内进行。在运动后如果出现食欲减退、头晕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等,则说明运动量过大。一般情况下,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
比如说老年人步行运动的限度:每次步行3000~5000米或30分钟左右,每周5次,每次步行运动强度最好要求是年龄+心率=170。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国民运动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中指出,中国人最大运动心率为200-年龄=心率/分;中老年适宜安全运动心率是(200-年龄)×(60%~70%)=心率/分。
一般人的运动量衡量可以参考测算脉搏法:早晨起床前测出安静时的1分钟脉搏次数,然后放在下面公式中计算,即(200-安静时每分钟脉搏次数)×70%+安静时每分钟脉搏次数=锻炼时适宜的每分钟脉搏次数。要是锻炼后测得的脉搏次数和这个得数差不多,说明运动量合适;要是低于这个得数5次以上,说明运动量小了;要是高于5次以上,说明运动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