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行军、宿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野外生存能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综合训练是集“走、打、吃、住、藏”于一体的全面训练,是提高军人军事体能和军事技能的基本方法。军事体能和军事技能是当代军人必备的素质。军事体能是军事技能的基础。本章简要介绍行军与宿营、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行军
行军是部队沿指定路线有组织地移动,是机动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转移兵力,争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行军按方式分为徒步行军和摩托化行军,按强度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行军时目标暴露,隐蔽困难,对道路依赖性大。必须查明情况,确定行军部署,并按前卫、本队(通常编组若干梯队)、后卫顺序编成行军序列。行军中,必须保持充分的战斗准备,严密组织对空防御等各种保障,适时组织休息和宿营。
战时行军通常在夜暗或视度不良条件下实施。行军的速度应根据任务、道路状况、天候季节而定。常行军,通常徒步每小时4~5千米;强行军是以加快速度或延长行军时间的方法实施,通常徒步每小时7千米左右;急行军是以最快的速度实施的行军,通常是跑步或走、跑交替进行,必要时可轻装。受过良好训练的分队,急行军时速可达8~9千米,最大时速可达10~12千米。乘车行军时,夜间每小时15~20千米,昼间每小时20~25千米。
行军时,休息通常由领导统一掌握,徒步每行1小时左右休息10分钟,乘车时通常每行2~3小时休息20~30分钟。第一次小休息,时间可稍长些,以便整理装具。大休息通常是在走完当日行程的1/2以上,进入指定地区休息2~3小时。走完一日行程后,按上级指示进行宿营。
一、行军的组织准备
(1)研究情况,拟出行军计划。指挥员在了解任务的基础上,应召集有关人员研究敌情、行军道路及其两侧的地形、本分队的任务,确定分队的行军序列和观察、警戒的组织。
(2)做好思想动员。行军前,指挥员应根据本分队所担负的任务,结合分队的思想情况,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保障分队顺利完成行军任务。
(3)下达行军命令。下达行军命令时应指出:
①敌情。
②本分队的任务、行军路线、里程、出发及到达指定地区的时间以及大休息的地点。
③分队集合地点、行军序列,乘车时还应区分车辆。
④着装规定。
⑤完成行军准备的时间,明确起床、开饭、集合的时间。
(4)组织战斗保障。
①指定1~2名战士为观察员,负责对地面、对空观察,指定值班分队及对空射击火器,负责对空防御。
②规定遭敌原子、化学、细菌武器袭击时各分队的行动方法。
③规定在敌人航空兵或炮火袭击时的行军方法。
④规定伪装方法及伪装纪律。
(5)做好物资装具准备。为了顺利完成行军任务,保持分队的战斗力,行军前指挥员必须做到:
①检查携带的给养、饮水、武器、弹药等情况。
②检查着装情况,如鞋袜的整理、背包的捆绑、装具的佩戴等。
③妥善安置伤病员。
④根据季节,进行防暑、防冻的教育和物品的准备。
二、行军的管理与指挥
通常,行军纵队指挥员或其副手位于纵队先头,掌握行军速度。
(1)行军前,教育士兵行军中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队。士兵应检查所带装具是否齐全,佩戴是否牢固,仔细检查鞋袜是否合适,以避免行军中脚打泡。督促战士排除大小便。
(2)行军中应注意保持行进速度和规定距离,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超越前面分队。士兵主要以灯光、旗语、手势等简易信号通信、运动通信等手段传递口令,保持通信联系。
(3)经过渡口、桥梁、隧道等难以通过的地点时,要指挥分队有组织地通过,防止拥挤。通过后,先头部队应适当减慢速度,避免后续部队跑步追赶。徒步行军的部队应主动给车辆、执行特殊任务的分队和人员让路。
(4)在夜间、雨天、山地、沙漠等一些特殊环境和地形条件下行军时,要按命令准备必要的物质器材,应适当减慢行进速度,避免后面跑步追赶和掉队。在严寒地带、炎热季节行军时,要注意防冻防暑。
(5)遇敌空袭时,应就近利用地形防护,并组织火力射击低飞敌机,如空袭情况不严重或行军任务紧迫时,分队则应疏开队形,增大距离,加快速度前进;遇到敌核、化学武器袭击时,应迅速穿戴防毒面具和防护衣罩就地隐蔽防护。
(6)分队按上级指示组织休息。小休息应靠路边,并保持原队形,武器、装具不能离身。第一次小休息时,应督促士兵整理鞋袜、装具等。大休息应离开道路,进入指定休息区。休息时应派出警戒,必要时,可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加强对空观察,并保持战斗准备,以防止敌人地面和空中袭击。教育分队在规定地区休息,严格请销假制度。
(7)行军中要注意跟紧队伍,不要掉队,遇到情况要及时报告。分队应指定一名军官,带领卫生员和若干体力较好的士兵组成收容小组在分队后尾跟进,负责收容伤员,组织掉队人员跟进。
第二节宿营
宿营是指部队行军或战斗后的临时住宿。其目的是为了使部队得到休息和调整,以便继续行军或做好战斗准备。宿营分为舍营、露营以及两者结合的宿营。宿营前,要预先组织侦察,派出设营队勘察,选择便于隐蔽和防护、便于抗击敌人突然袭击、便于行军和随时投入战斗、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进出道路的宿营地域。宿营时,必须充分利用地域隐蔽疏散配置兵力兵器,加强侦察、警戒、防空、伪装等措施。宿营部署力求与战斗部署一致,以便紧急情况下可随时投入战斗。
一、宿营地区的选择
宿营地区的选择,应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行军编队而定。既要能保证分队安全休息,又要便于迅速投入战斗。平时组织综合拉练应以能达到训练目的为标准。通常应远离城镇、集市、车站、渡口、大的桥梁,避开疫区、传染病流行村落,还要有适当的地幅和较好的进出道路。
露宿地域,夏季要尽量选在高处,避开谷地、低地、洪水道和易于坍塌的地方,冬季应选在避风向阳处,便于增设简易遮棚或便于挖掘的地方。
选择宿营地区时,通常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符合战术要求,从具体位置到配置方式都应以预想的战术背景为基本前提;二是要着眼于训练课目需要,有利于达到训练目的;三是要方便生活,尽量靠近水源、背风、避险、地面平整,并有进出道路;四是要选择在群众基础较好或影响群众利益较小的地区。
二、宿营的基本要求
(1)派出岗哨和观察员(有时观察员可由岗哨兼),指定对空射击的火器和昼夜值班人员。如单独宿营时,应向重要方向派出班哨和步哨。必要时,派出游动哨。
(2)侦察宿营地周围的地形,规定紧急集合场、防敌空袭地域和敌人突然袭击时各分队的行动。侦察水源,必要时应设警戒看守,如是河流时,还应区分饮水和洗刷的地段。
(3)组织人员构筑必要的工事,规定伪装措施;如宿营时间较长时,应构筑防原子、化学武器的掩蔽工事。
(4)组织各班、排构筑厕所,教育战士不得随地大小便。
(5)了解当地居民卫生、风俗习惯,教育分队遵守群众的风俗习惯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好防空和防奸保密工作。
(6)督促分队用热水洗脚,整理装具,修补鞋袜,烤(晒)衣服,抓紧时间休息。
(7)注意卫生常识教育,如教育战士冻伤切忌烤火或用热水烫洗;教育炊事员注意饮食卫生和调剂生活,检查食物是否清洁,防止中毒。
(8)逐级上报宿营情况,班向排、排向连口头汇报或连、排深入下边了解宿营情况;连向营呈送书面宿营报告。
三、宿营时遇有特殊情况的处置
(1)接到空袭警报时,应立即发出防空警报,指挥人员疏散隐蔽;当敌机轰炸、扫射宿营地域时,应指挥对空值班火力射击低空敌机。
(2)驻地附近发现敌人空降时,应迅速组织分队,乘敌人尚未着陆或着陆混乱之际,将其歼灭。
(3)当遭地面之敌突然袭击时,应指挥分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边战斗边查明情况。根据上级指示,将敌歼灭或撤出宿营地域。
宿营结束,要认真清理文件和武器装备,避免丢失,消除宿营时所留痕迹,并会同政治部门进行群众纪律检查和做好善后工作。
第三节野外生存
野外生存,即人在住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通信仪器损坏、对外联络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生存的本领。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常识。
一、获取饮用水
水是人体的最基本需求,离开它人就无法生存。因此,保持体液和补充水分是野外生存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一方面,要注意保留珍贵的应急储备水,并尽最大努力去寻找水源;另一方面,一旦出现缺水,当务之急是最大限度地缓解身体脱水状况,以维持体液平衡。下面介绍一下获取饮用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