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那模糊的身影变得清晰,近了一瞧,应该是三个孩子,再近了一瞧,两男一女,再再近了一瞧,能看清他们的模样,温和的日光爱抚着三张灿烂的笑脸,肤色黧黑,应该是当地的一种常态,身上穿着脏兮破旧的衣服和鞋子,像是用泥水洗过一样,唯一还算干净的是系在脖子上的红领巾,那般鲜红明亮,夺人眼目。
他们小跑着进入了教室,从我身旁路过,和那老师问了声好,便快速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也只有和学生说话的时候,他疲惫的脸上才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我再次回到了教室,站在她旁边,紧接着,陆陆续续有一些孩子从“天边”走来,进了这教室,依次向老师问好,他也一一回应,乐此不疲,不知不觉间,教室里已坐满了四十位学生,一张桌子挤着四个孩子,原来如此,我说为什么一张桌子放了四个本子呢!
他撸了撸衣袖,看了看手腕上的机械表,微微点头。
“上课。”一阵洪亮的声音环绕在这不大的教室里,铿锵有力。
“老师好!”四十个孩子迅速站了起来,虽高低起伏,但动作统一利索,精神饱满。
“好,请坐。”他扶了扶镜框,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激情澎湃的上着课,仿佛在他眼里,面前的这群孩子,不止是他的学生,更是祖国可爱的花朵,未来的新星。
“他们都有多大啊?”我看向她指了指身旁的那群可爱的孩子好奇的问道。
“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有十一二了吧!”她看了我一眼,语气还是那般平淡,冷静。
“沃特?那他们就在这一个教室里学习着同样的知识?”我有些惊讶,更多的是悲悯。
“不然呢,还能多出来一个教室,一位老师吗?”她轻轻一叹。
我再次打量着这群学生,在我印象里十一二的孩子都有一米五六了吧,而他们最高的也不过一米二的样子,显然是营养不良导致的。
看着看着,我竟看不到他们有什么未来可言。
因为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我不相信能有什么狗屁希望,是真心看不到一点希望,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当他们还在学习一个个生僻的汉字时,他们同龄的孩子,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早已把与世隔绝的他们甩在身后一大截了,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人生起点是“他们”奋斗一生都有很大可能达不到的终点。
因为,一步慢,步步慢,生活条件好的孩子们,他们教学资源优质,除了在校学习外,家长还会帮他们报名各种补习班,发展兴趣爱好,而眼前的孩子们呢?可能他们连加减乘除都不知如何运算,连英语都不知为何物吧?
这样的现实,你让我如何升起一丝希望,连幻想都无从幻起啊!
那站在讲台上的他,又有何意义呢?他的努力在我看来是徒劳无功的,改变不了什么,就只是让这群孩子们能多认识几个字,好不让他们不成为文盲罢了,还能有什么呢?他们以后会走出这片山区吗?又能有什么作为呢?这一切的一切虽说还是未知,但在我看来,又是已知,是已知。
也许真如那一句句话所说。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富人只会越来越富,而穷人只会越来越穷”。
“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拿什么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