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儇看到两方之间愈演愈烈的紧张气氛后连忙站出来阻拦。
长安一逃后,又经历这路上跋山涉水,一路追杀之难,李儇心中已经越发对自己之前多般所作所为感到后悔,眼下他只想弥补自己的过失,而田令孜与郑畋都是他未来需要依仗的重臣,实在不愿意看到两人在这时候发生争论。
他拦下两人劝道:“两位此番祸乱,全赖朕一人,请两位不要争吵,当当务之急,朕还希望诸位通力合作,能够匡扶我大唐,为国家收回长安。”
郑畋听闻李儇此言,脸色也缓和了许多,他让属下收起刀剑,询问李儇:“陛下现在还有重复山河之心?”
李儇连连点头:“国家至于今日,全朕一人之错,若是再不弥补,朕就再无颜面见我大唐十七代天子了。
舍朕余生,只愿平定黄巢,还都长安,还请相公助我。”
郑畋见李儇知道自己的过错,有悔改之心,也不好再责备他。
于是言道:“陛下有心振作,国事也不是一发不可收拾,现黄巢只不过占据京兆,及洛阳一带,而其余诸地依旧归我大唐,即便是关中也还有凤翔,泾原,邠宁,麟坊,朔方,夏绥这六镇在我大唐手中,黄巢虽占据关中,但一时之间也无力拿下这六镇之地,我等还有机会慢慢翻盘。”
李儇听闻郑畋的分析,顿时如离水之鱼忽遇大河,死死的抓住郑畋之手,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问:“相公此言果真不假,朕还有机会?”
郑畋宽慰道:“黄巢之事不难,难在平定之后,不过陛下既然有心,国事就还有希望。
这般老臣就是舍下这张老脸也要为我大唐再行奔波,不使局势败坏下去,还请陛下放心。
只是为了收复长安,驱逐黄巢,臣希望陛下可以让臣全权统辖关中诸镇,以便合力抵御黄巢。”
李儇如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此是应有之事,只是要劳烦相公五十高龄却依旧为我李儇奔波去填补篓子了,朕于心有愧。”
郑畋听言感动不已:“陛下能有此言,已然值当,老夫便是死在战场,也无怨无悔。”
李儇连忙堵住郑畋的嘴道:“相公莫出此言,为我大唐还请接下来有意保全此身,不要多行冒险,不然朕真的是后悔莫及了。”
一旁的田令孜见李儇与郑畋两人越聊越热切,眼见天色将晚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出来打断道:“陛下,现在黄巢正是气焰嚣张之时,陛下又是刚刚撤离,这里离长安不是太远,某恐黄巢派兵追击,还请陛下先往蜀中安顿再说。”
李儇闻言惊醒,向郑畋抱歉道:“郑公,朕恐怕无法再与您多说了,不如就此别过,关中诸事,就全部仰赖郑公一人了。”
说完李儇向郑畋三拜九叩,恳求他一定挽救大唐。
郑畋受宠若惊,急忙拉起李儇向他做出保证,同时趁机避过田令孜暗中塞了一张纸条递给李儇。
李儇感受到手心的纸条有些意动,忽然见郑畋眼神示意自己,知道郑畋有些事情不想让在场的其他人知道,于是向郑畋暗暗点头,将纸条收入袖中,准备回到马车上再看。
郑畋见手中的纸条成功递给李儇,李儇也有心振作,心中再无遗憾,他向李儇拜别之后转身离开。
田令孜等郑畋带着麾下远行后,才站出来向李儇抱怨:“大家您乃是我大唐江山的天子,他郑畋身为臣子,为您平叛黄巢,收复长安,自然是份内之事,您何必做出那等姿态,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让那些市井小民轻视您。”
李儇苦笑道:“现在黄巢占据关中,朕这天子早已颜面丢尽,那些骄兵悍将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会认可朕这个天子,难得郑公不埋怨朕,反而愿意尽心尽力为朕奔波。
朕态度诚恳些,行些大礼又算得了什么,若是郑公果能为朕收回长安,便是在他门前跪上一夜道谢,朕也心甘情愿。”
然后李儇拦下还想说些什么的田令孜:“好了,阿父,你也不必再多说了,我们还是赶紧赶路要紧,可别被黄贼的追兵追上。”
田令孜听到李儇这一番话,发觉到小皇帝经过这一难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像从前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心中有些忧虑,但正如李儇所言,这里太过危险,他也不敢久留。
准备等到达蜀中再想法子解决此事,反正巴蜀之中都是他的人,小皇帝在他手中也闹不出什么乱子来。
想到这里田令孜也逐渐放心下来,他将李儇扶回马车上后,命令队伍继续出发。
这期间李儇一直表现的与往常一样,丝毫没有引起周围特别的关注。
等回到马车上,周围空无一人后,李儇才取出袖子中的纸条打开。
只见纸条上是郑畋写给自己的一封谏书:
臣畋闻:“吾唐始历四甲而不衰,实赖诸帝之有功,陛下百元之首,承天命而治下民,本应引万众而创盛业,启太宗之治,然家国衰颓至此而何?
臣始思之,盖以陛下微,而权操与内侍,祸及朝野,流毒天下,黄贼因而振臂呼庶黎反,终至于此。
今陛下有悟,迷途而返,当重领国务,不使政令出于阉宦。
宦阉之大始自安史,后虽猖獗,然终归于大家,不至泛滥,至于贞元终一发不可收拾,受封神策,始掌禁军,横行于大内,几无可制。
而后六君天子皆为其所控,但有不合便行废立,嚣张至此,历代之所未闻,黄贼祸大虽因天灾,源实出此。
然今陛下有幸,虽内宦之权依旧,然中尉田通智不达,实无力以控中朝,三镇节度虽其亲信,亦皆无能小人,无得上下人心。此乃陛下之机,今往川蜀,坐镇兴元,当图大事,以收国权。不然一夕贼平,藩镇四起,陛下凭何重威四海,以临天下,当此之时天数之有尽矣。
臣凤翔节度畋谨再拜,伏愿圣人知此国事之难,勉力而行,臣不甚受恩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