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浩然正气的人,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坦然面对,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说谎,或者寻找各种借口,更不会把责任推脱给他人。显然,在这个世界上,仅仅生存还不够,更重要的都是正直地活着,活出自己的气概。
西点要求学员要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这是当学员时或成为军官后,在下级、同事和上级心目中树立自己形象的基础。美国陆军军官的个人品德,是使美国公民确信哪里有陆军哪里就有安全的根本原因。西点学员的个人品德,更是他们学有所成,按时毕业,获得好评的保障。
提升情商箴言
品德是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是锻造个人形象的现实条件。所以,青少年注意品德修养,这是成人成才的根基。
把人生建立在人品上
1971肯塔基州西点协会主持的创办人纪念日集会上,画家雷·哈姆献给西点军校一幅油画,这幅画似乎象征着校友们对自己同社会关系的看法。在湛蓝色天空的陪衬下,一只美国鹰展开雄健的双翅,爪上抓着一根死树的枯枝。右角有个小小的金色的西点饰章,标志着此画是西点军校批准认可的。
今天,这幅画的复制品悬挂在许多军官家中和军校的办公室里。这只鹰和它所象征的东西——西点军校——被认为是这个社会的力量之所在。这里的枯枝仅仅是因为支撑了这只猛禽的重量才变得有意义。
在世界各地,西点军校已然成了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尺。只要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人,其才能、品德都会被认可,不会有丝毫的怀疑。即使不是在军界,政界、商界的组织聘用西点出身的人,会义无反顾地大胆聘用。这是因为,西点不仅教给了学员知识技能,还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品性、道德,后者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谋求更大发展,并大有作为的关键性力量。
多年来,西点的辉煌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许多人把能进入西点作为最大理想,为此不遗余力。许多青少年把人生目标首先定位于西点,可见西点的分量。有些人如愿走进西点受训,必然带着自豪之情、骄傲之情。而这种情感如果不是盲目的,而含有理智的成分于其中,那它就是了不起的精神动力。
在这里,先是斯巴达式的训练,艰苦的、几乎难以忍受的“野兽营”式的训练,然后是雅典式的灌输,高质量、高水平、高智能的灌输,身心智力比翼飞动。如此,一个西点军校的标准军官产生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经过西点的淬炼,一个青少年能够在道德、人品上无瑕疵,从而奠定了人生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
在一次集会上,马修·李奇微将军说:“从塞耶创办军校开始到现在,西点一直是高标准品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它通过它的毕业生们把这种品德灌输到整个军官团,再通过他们传给军人们。我知道,这种高标准的道德力量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绝对不能对社会上的低标准让步,绝不能有损于这一道德规范。”
西点校友会主席保罗·W·汤普森说:“一个门外汉,当他仔细思考军校领袖们必须准备好承担的责任时,可以看出事情的核心和重点并不是教育技术和训练(相对而言,这一切都可以看做是当然的事),而关键的是品格。肩挑重任的人都必须具有特殊的气质,才能挑得起这个担子。他的学业可以上下浮沉,但却不能失去这种品格和气质。细细考虑这种品格和特殊气质的养成,人们不禁要回想起西点的那些戒律——那些戒律同培养品格息息相关,同书本学习的关系只是偶然性的。确实如此!在这里,我引用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名将的话:‘今后,在其它场合,这些戒律将带来胜利——可能是在关键性的情况下带来胜利。’”
任何组织聘用人才的时候,都不会忽视对“人品”的考察。在这里,“人品”包含了诚信、尽责、忠诚等要素,是一个人担任更高职位、谋求更大发展的必备素养。很难想象,一个担任管理及领导职务的人,如果在人品上存在瑕疵,那么他就不会好好做人,也会在做事中碰壁,势必影响整个团队的协作、发展。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对每个人来说,在做人上不出问题,是做好事情的基础,是创造业绩的关键。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关键岗位上影响更多人的时候,如果人品不过关,那么他的能力越大,将来产生的破坏力也就越大。所以说,人品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青少年都有远大的梦想,渴望在未来有一番作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无论选择哪个职业,没有人品作为支撑,注定无法走得更远。
因为德行不足,那些才华非凡的人遭遇重大失败,这种教训实在太多,也太深刻了。因此,我们不应该让“人品”成为自己的短板,甚至毁掉自己的一生。
提升情商箴言
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说:“一个公司只有在它的追求与社会的追求一致的时候,即公司生存的根本是惠于顾客、惠于员工、惠于社会,它才能永远兴旺。”青少年的命运也是如此,把人生建立在人品上,用道德照亮世界,才是一生中最美的风景。
西点军校的道德哲学课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曾经在西点军校讲授正义论课程,结果广受欢迎。在讲座开始的时候,他询问学生对“电车难题”的反应。所谓“电车难题”是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菲利帕·富特提出的思想实验,最早见于1967年《堕胎问题与双重效果原理论》一文。
一列失控的电车正在冲向被绑在铁道上的5个人,他们肯定会被撞死。附近有一个人,他扳一下道岔,可以使电车驶上岔道,救下这5个人。但是岔道上有一个人,会被电车碾死。他该不该扳道岔?
后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朱迪斯·托马斯提出另一个设想:同一列电车会碾死5个人。这次,你站在铁路上方的一座桥上,身旁有一个胖子。如果你把他推下桥,落到铁轨上,他的身躯可以挡住电车,救下那5个人,但他会被碾死。你应该推还是不推?
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90%的人会选择牺牲那个在岔道上的人,但不会选择把胖子推下去。但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一个人被碾死,救下了另外5个人。那么,它们在道德上的差别是什么呢?
在西点军校授课的罗格斯大学教授杰夫·麦克马汉认为,电车难题使托马斯·阿奎那在13世纪建立起来的双重效果论变得更重要了。
阿奎那提出了正义的战争需要符合的原则,他是历史上首位勾勒出双重结果论的人。他认为,如果一个行为有好的结果,也有坏的结果,但坏结果并非有意造成的,且整体上好结果大于坏结果,它就是被允许的。
如果把双重结果论运用于电车难题上,其论证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电车司机并没有有意要碾死岔道上的那个人。如果你调整电车的方向,而岔道上的那个人奇迹般地逃开了,你会很高兴。但在第二种情况下,你是有意要让胖子送死。如果他从铁道上跳开,逃出电车的行进路线,那将阻止你实现你的目标,因为那5个人还是会被碾死。
在课堂上,西点军校的学生都不赞成杀死那个胖子。他们解释说,这两种情形之间的区别,就如同在知道会有平民伤亡的情况下瞄准一个军事设施,与故意杀死平民之间的区别。显然,老师教军校学生自己做道德决定,而不是盲目地遵守道德规则。这就是西点军校在教育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显然,培养这样一代懂哲学的士兵是有风险的。对此,西点教官并不否认。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在战场上,士兵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才能处理特殊情况。这时候,如果价值判断出了问题,不但贻误战机,也会让当事人陷入道德焦虑。
对此,在课堂上必须通过思考电车难题等问题来提早解决。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力量无所不在。但是,技术越先进,越需要道德的力量来关照人的发展。任何时候,有关人的道德哲学等命题,会从根本上左右人的思想,进而决定其价值判断。
今天,道德哲学成了西点军校的必修课。课上学生必须研习的一个难题是,是否应该牺牲一个人的生命来挽救另外几个人的生命。这些终极问题的探索,关键不是答案,而是这个过程让每个人懂得,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活着,并作出合理的人生选择。
提升情商箴言
对青少年来说,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更需要在是非、曲直等问题上有深入的思考。这不仅仅是思维的乐趣,也是对许多人生终极命题的探索与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