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
烧制耐用的陶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每一个步骤都要细致精确。
黏土挖掘出来,需要粉碎过筛,但是蚺族这里太原始了,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是的,吕孟是要大规模量产陶器,而不是做一两个手工艺品。
何况吕孟面对的是一个六百多户四千多人的大部落。
没有条件,吕孟只得再使用原始的办法。
找个石板用石头把土块砸成粉,把里面的大石粒捡出来。
而后找一个平摊的地方,挖两个长方形的土坑,一个浅一点,一个深一点,土坑底部用黏土加水抹平,再铺上一层小鹅卵石。
说的可能有些复杂,实际上就和乡下用生石灰制作石灰膏的池子一样的。
据说制作粉条用的淀粉也是这种原理。
通过水池搅拌黏土粉,再通过水,把漂浮物过滤,沙泥沉淀分离,两个水池交替使用,便会大量生产细黏土泥。
吕孟没有塑料布,只能用黏土层和鹅卵石隔离池底杂土。
将过滤好的黏土泥捞出来,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开始晾制,控制泥土的含水量。
剩下的就是关乎于制陶配方的问题。
黏土基础泥简单易学,而后加入黏土泥的羼(chan)合料才是重点,和釉一样的重要。
羼合料的配方,可以让你烧制的陶器值一万,也可能一文不值。
总得说来,陶土中的羼合料,主要是石英,长石颗粒、砾石或者各种岩屑、蚌壳甚至各种谷壳,不同种类陶器的羼合料在物质、大小、配比上都可能不同,如何使用羼合料,估计需要一个学院来研究。
吕孟没什么毅力研究那种价值连城的配比,只学了几个烂大街的配方。
其中一个就是制作中药罐的。
因为熬制中药非常麻烦,不是加水就是添药,耐火工艺要求高一些,不然药没熬好,罐烧坏了,就不好了。
这个配方最适合做炊具了。
云母石及石英石具有良好的耐热耐高温特性,所以云母石和石英石的比例高一些。
再加上一些草木灰等粉状物。
将黏土泥和羼合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搅拌,便制成了陶土。
而后便是釉料的制造。
陶罐上釉,能更好的抗裂,抗高温,使水密性和气密性更好。
釉的制作更麻烦,原因无它,釉料决定你是要唐三彩还是青花瓷,亦或者是珐琅。
吕孟现在烧陶是为了给蚺族制造炊具,又不是烧青花瓷,所以一般耐高温的釉就合适。
只不过在这种原始环境下,根本没有什么配套可言,吕孟解决掉陶土和釉料之后,尴尬的发现,自己还是高估了自己。
想规模化制造,一些硬件是必须上的。
就拿给陶罐塑形的拉胚器,吕孟原本使用原始洞穴的那个骨盘,来实验配方。
后来打算成品制造,却发现,手动旋转的骨盘,一个是太小,不能制作大一些的陶器,一个是速度不快更不均匀,手感不好掌控,另一个是根本没有平衡稳定性,骨盘是个没有固定的活动盘,由鹿她们几个轮流转动,一旦受力不均匀,刚拉好的胚体,就会倾斜歪倒,变成一滩泥土。
为了造一个自动转盘,吕孟研究了一个星期。
造出来拉胚转盘,又被陶窑给难住了。
成批烧陶可不是简单的挖个坑,放上柴,点燃。
特别是烧制小水缸那样大的陶器,离开专用陶窑是烧不出来的。
而专用陶窑,吕孟压根没接触过。
因为在陶艺馆,有专门负责将半成品拉走,送窑烧制,烧窑控火又是一门学问。
不是专业学陶艺的,基本上不会学烧窑,因为烧窑花费更大,耽搁时间也更多,即是力气活,也是耐心活。
现在吕孟不研究不行,批量烧陶不是烧个杯子,烧个碗罐,挖个坑,堆上柴,一把火就完事。
印象中砌火窑需要耐火材料,耐火材料吕孟肯定没有。
吕孟只有陶土还耐烧一些。
没办法,吕孟为了砌窑,专门土法烧制了一些陶砖,而后用陶泥加陶砖,在挖好的土坑里砌了一个大柴火灶台。
就是一个乡下那种烧柴带土烟筒的大号的锅台。
为什么说是大号的,因为窑有二米多宽,一米半高,上面封顶。
火窑内部,吕孟先用石条和木棒支撑,而后同泥土将整个窑体掩埋,再向窑內放入木柴,点火烘窑。
也就是说,等于吕孟先烧制了一个窑体,而后再用窑烧制陶器。
总得来说,这种设计施工方案,已经是吕孟能拿出来的极限了。
“祭祀大哥,族长让我问一下,这个东西真的能制做圣物嘛?”陶窑建好,吕孟差点累死,正打算睡个懒觉,结果一大早就被鹿叫醒。
大人变大哥,这也是吕孟将近两个月普及现代语言的结果。
是的,从制作陶土到建造陶窑,吕孟用了五十五天。
“哎呦我去,怎么又来了,不是告诉你,我今天要多睡会,烦不烦啊,最低再过五天,我就能烧出来,不是烧了很多半成品嘛,先用着。你困不困?要困的话,一起吧!”吕孟发现鹿是弯着腰,低着头和自己说话的……
“我…我就是问问。那我去做饭,你睡,你睡!”鹿忽然发现吕孟看自己的眼神好像哪里不对,有种心里慌慌的感觉。
“唉,这丫头,越来越漂亮啦!”吕孟愣神的功夫,鹿早已跑出去,看着鹿那原始人的装束,吕孟的鼻孔忽然有液体流出。
“卧槽,不会吧,哎呦我去,一个鸡蛋又白费了。”吕孟发现自己竟然流鼻血了,尴尬,大写的尴尬。
吕孟的确是尴尬了。
这五十多天,吕孟一直吃住在工棚里,压根就不去神庙,关键还没练出什么好陶器。
什么是好陶器?
好陶器就是耐火耐用。
原始人嘛!
使用方式上难免不注重使用说明。
比如刚煮好饭,饿急了想吃,又怕陶罐烫手,就一心急给扔凉水里,然后就啪啦一声就炸裂了。
有些大老粗就不该用陶器。
这样子也怪吕孟,吕孟大方过火,一开始就把土法制陶教给好奇心重的蚺族人,而后为了实验配方什么的,烧了一大批没上釉的半成品。
吕孟觉得砸了可惜,就都免费的送给蚺族人。
结果没用多久就都坏了。
更别提那些学了半吊子土法烧陶的蚺族人,根本烧不出能耐火的炊具。
于是吕孟这个蚺族大祭司在蚺族人的心目中,水分越来越大了。
背后里,就有了些议论。
吕孟性格又大大咧咧的,也没放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