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书市场捡到这本《聚书的乐趣》令我颇感意外。这是三联版1992年版本,又是特价,所以算下来不过是三块多钱,真算得上是便宜。但是说实话,这本书我以前从未看到过,也从未听说过,更不知道书的作者爱德华·纽顿是何许人也。虽然翻译者赵台安、赵振尧先生的译著曾经读过,现在想来那本同样是由两位先生翻译的茨威格先生的名著《异端的权利》可能和眼前的这本《聚书的乐趣》正是同一系列的。出于对译者的信任,更由于书名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地就把它买下了。也许这个举动本身就是在体味聚书的乐趣。
看过介绍后知道,这是一位20世纪初的英国藏书家,并且他自认为自己是不错的藏书家,正因为此,他才会不厌其烦而又不禁洋洋自得地历数家珍。这种举动不免会令那些不爱书的人感到可笑,而爱书的朋友却不难从中感到阵阵的暖意,并获得极大的乐趣。
在前言里作者写到他是“为兴趣而写作”,并且“在写所有的文章时我均乐不可支”,那么我想这样的结果必将使文章的质量得以保证,而这也是这本书之所以出版了近一个世纪尚不至于灭迹的原因。
应该说这本书并不厚,除了《开场随笔》外,作者将整本书分为十三章,但是细看,实际上这十三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章都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并分别在当时的一本名叫《大西洋》的杂志上发表过。因而说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的一个关于藏书的随笔集子。纽顿说,他认为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才是书。这种思想令我们感到吃惊,因他的身份是个藏书家。然而事实上它们并不矛盾,并且这种思想也很好地在本书中得到了体现。在前四章中作者集中写了藏书,而在后面的九章中作者集中写的是人,各种各样的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爱书、藏书、品书和写作,甚至治学。还有一点,他们都有趣。我认为,他写人的文章远比他写藏书的文章更有趣,更有文采。也许这个结论会令老纽气歪鼻子的。
在前四章里作者开始了长长的罗列,一长串的书名,并且在每本书后面都标有价格,以至于使人怀疑他的书“是叙述书的价格而非书的本身的”,但是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个爱书者对书的热爱,这种热爱也只有一个真正的爱书者才能感觉到。对于一个爱书者来说,单单是看看那些书名,听听那些价格以及买书的经历都会心旷神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嗜书的试金石。
然而我总认为本书的章节排序并不那么合理,尽管每个章节是彼此独立的。在读过写人的后几章时我发现这些当时——甚至是今天——灿烂的名字曾频频地在前四章出现,而假如我们不是对他们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很难真正深入地理解作者前面所叙述的故事。从这一点来说,在我阅读过包斯威尔、约翰逊,以及美丽高雅的思罗尔夫人后我宁愿再重读一下前四章,这时我将会发现我从书中的得到的乐趣将会以几何基数的方式翻倍,而这又是一般的读书人所难以理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