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存勖对着一群驴发呆时,刘鄩的大军正在急奔。
要让刘鄩老老实实摆好阵式,光明正大的决斗是不可能的。在太原兵马杀到魏州后,他就看到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李存勖来了,李存审来了,李嗣源也在,周德威在幽州,李嗣昭在潞州,那对方的老巢太原里有什么?
说什么也没有倒不太全面,太原城内有大太监张承业坐镇,可太原不是黑木崖,张承业自然也不是东方不败,更不是《葵花宝典》的作者,做政治工作是特长,守城未必能成功。
于是,刘鄩先用伏击重创了李存勖,再摆下驴旗阵,蒙骗住晋兵,然后领出大军,绕漳水而上,抛开对手,直奔太行山。
巍巍太行的另一边,就是太原。
擒敌先擒王是沙场名言,刘鄩不满足这个层次,要擒就擒王的家属。
要是成功攻破太原,那里面有不少晋将的家属,包括李存勖他娘。怎么利用别人的娘做文章,刘鄩很有心得,这可能是一个兖州之战的翻版。甚至成果会比兖州之战更好,朱三没了兖州,还有别的,李存勖没了太原,还能有什么?估计只能去幽州跟阿保机死拼吧。
能走出这一步,《六韬》算是活学活用了。但在历史上,刘鄩只是一员名将,跟诸葛亮这样的政治家,军事家比还是差一个层次的。差距之一,就是诸葛亮还是气象学家+萨满巫师,能预报天气,能借东风。
而刘鄩没有估算到天气对行军的影响。
七月流火,是诗经上写的。刘鄩的火很大,因为天不但没有流火,反而在流水。
雨一直下。
为了尽快翻过太行山,抵达太原,完成奇袭的任务,刘鄩走了黄泽岭。
这条路是从魏州翻越太行山最直的道路,当日李存勖接到魏州求救信,为了赶时间,抓效率,走的也是这条路。
然而,捷径有时候并不是最快的选择。比如我上学时从录像厅到学校宿舍最近的路要翻过一面墙,一般身手不敏捷的过不去,身手敏捷地过去了,说不定下面有保安在等你。
太行山奇峰峻岭,连绵千里,但大的通道只有八条,名太行八陉。黄泽岭还不是八陉之一。
黄泽岭在今天的山西左权县,用一首歌词来形容黄泽岭再合适不过: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黄泽岭也有个雅号叫十八盘。
大山的子孙唱十八弯时,估计是在某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玩郊游,要是大雨天,身陷淤泥,望着十八弯,九连环,怕只有想哭的心情吧。
雨中的十八盘让人绝望。因为忙着赶路,日夜兼行,又天公不作美,连降大雨,让本来就不是人走的路变成鬼都不想走。摩菲定理说:任何事情只要能往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往那个方向发展,中国有句古话能与之匹敌:祸不单行。
大军传染开了疾病,具体症状就是上吐下泻,得了这个病,不要说爬山了,就是爬起床的力气都没有。
面对困难,刘鄩不断打气鼓劲,大家下定决心,勒紧腰带,排除万难,终于翻过了黄泽岭。一点人数,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二。这十分之二,有掉下山的,有倒在路上的,还有一些是不想爬山,跑路了。
万里长征总算快走远了,这里离太原也就二百多里,再来一个急行军,一天一夜就能到。
可是,机会已经没有了。
据最新情报显示,晋军的一队骑兵已经从一条小道赶在他们前面进入太原,现在的太原已经准备好一切火的热的冷的反正都是要人命的,正热烈盼望着他们的到来,而又据说晋王的大军就在他们身后,准备来个前后夹击。
这个倒不全是谣言,至少太原确实做好了应敌准备。前些天,有个别梁兵不但不想爬山,而且还半路逃回去给李存勖报了信。这证明了两个道理:一:人多了,确实会坏事。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奇袭已经不可能了,现在孤军深入,前有防备,后有追兵,军心慌乱,更倒霉的是因为是偷袭,讲究的是轻装便行,所以大家都没带多少干粮,经过这两天高强度拉练(吃了拉),正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绝境。很多人哭了鼻子,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但是,兄弟们不要哭,率领你们的人不是别人,他是刘鄩。
刘鄩召集众将,分析了眼前形势,喊了一番话。
哭,是没有前途的,逃,是没有出路的,现在只有拼死一搏。
其实喊话也是没有出路的,但刘鄩是智囊智库智多星,他给手下指出了一条出路:转袭临清。
临清在魏州的西边(河北临西),这个地方不大,但很重要,一是魏州粮仓所在,二是镇定两州向前线大军输送粮草的要道,正所谓城不在大,有粮则灵。只要夺取临清,就可以吃李存勖的粮,让李存勖无粮可吃。
听到有饭吃,明显大家都有了精神,具体分析可参考曹操的望梅止渴。
于是,这一群疲惫不堪的军士擦干眼泪,强打起精神,在刘鄩的带领下又爬了一回太行山。出太行后,渡过漳水,直扑临清。这是一个出奇不利的举动,虽然比不上三渡赤水,但也差不远了。
不愧是一步十计。刘鄩迅速将不利的局面扭转。如果奇袭太原是上策,能够让李存勖成为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那夺取临清算是中策,可以让李存勖成为没奶的孩子,还是像根草。
一路上,刘鄩大军紧急进军,却又不得不小心的向前方派出斥侯,河朔大地上兵马横行,太原的镇州的定州的魏州的潞州的,举什么旗的都有,唯一可能没有的就是梁朝盟军。
可刘鄩没有想到这块地皮上又出现了另一支部队。
有一天,派出去探路的侦察兵突然集体回到了军营,这种现象只有一种解释,出大事了。这些侦察兵碰到了强敌,双手都被折断,双腿倒是健全的,他们能够保住双腿回到军营,只是因为敌人要他们带一句话。
“我们周侍中已经进驻临清,刘将军想化斋还是去别家吧。”晋军阵营里姓周还官封侍中的只有周德威。
周阳五来了?!
小心的刘鄩决定就地扎营,先把情况探清楚再说。
他多住了一夜,一夜很短,眼一闭一睁就没了,一夜很长,长到后汉变后周,后周变大宋。
第二天的一清早,一伙黑衣人纵马从他的营前掠过,除了带走一片云彩,还抓走了几个早起的兵儿。
飞马抢夺犯罪团伙的头目正是周德威。大家都认得他的那张黑脸。
这伙骑兵到刘鄩的营打过招呼后,方急驰进入临清。
周德威不好好在幽州搞好边防建设,千里迢迢跑到这里参与大混战干什么?其实原因就是周德威闲不住。
让这么一个黑大汉守在幽州不亚于让太监上青楼般不厚道,好在周德威是有心人,总能找到出工的机会,听到刘鄩奇袭太原时,他没等打报告就紧急领着一千骑兵出幽州,急奔太原,刚到太行山下,听到刘鄩又转了方向,遂南下直追,终于在距离临清四十里的地方抓到了刘鄩的侦察兵。
一审讯,这些侦察兵没有一点守口如瓶,打死你也不说的精神,尽数将刘鄩的计划全部交代。
敌之要点,既我之要点。周德威也不准备跟刘鄩对杀了,直接占领了临清。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关键点,有粮,就有一切可能。没粮,只有一个可能:饿着肚子接着跑。
抢不到粮的刘鄩领着他的马拉松大军掉头南下,一路上,击退了周德威的进攻,甩开了李存勖的追击,成功到达莘城。
到达莘城后,刘鄩马上修起了防守工事,在这里,他要与晋军打一场持久战。
选择莘城不是没原因的,这里位于黄河(古黄河)的边上,过了黄河,就是梁朝的地盘。家里的粮食能方便运抵这里。
方便仅是指地理上的,因为梁朝的粮草能不能顺利运过黄河,除了问河神放不放行,还得问李存勖答不答应。
李存勖紧随而来,就在梁营三十里地外扎下军营,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派骑兵来打劫梁营的运粮队。
从太行山徒步了一趟,刘鄩接近回到起点,而且境况更糟,前面敌军横,后面黄河流。
到今天,只能背水一战吗?
刘鄩同学,这绝不是你的全部。接着出招吧,将你从《六韬》中学到的一切尽数施展。
刘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频率小规模的接触后,再一次选择了防守。
每天,刘鄩就是先去马房看看,然后又到操练地看看士兵训练,偶尔抽个空去河边拉些粮食回来,除此之外,就是吃了睡,睡了吃。
当然,这里不是睡觉的好地方,营门外经常有晋兵前来挑战,大家对晋兵说唱团的挑衅能力都很了解,说到激情处,连黄河都能逆流。
但刘鄩告诉他们,该吃吃,该睡睡,门外的叫阵就当催眠曲好了。
当然,敌人是吃不死,睡不死的,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一个目的,麻痹对手。
一个月后,紧闭的营门突然打开,一万兵马从里面杀将出来,数十天的闭关修炼总算成功。
梁兵直扑对方大营,这个猛然的袭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方没有充分的准备,一时之间,哭爹喊娘,撒腿就跑。
胜利就在眼前,当然,不是全面的胜利的,因为刘鄩袭击的不是晋军大营,而是反梁阵营中的小弟镇定两州的军营。
可就连这个胜利也没办法抓到手里,就在刘鄩大开杀戒时,突然冲出来两千劲骑,将他的兵马断为两截,又一片银光闪耀出来,这是王建及率领的帐前银枪都。
反梁联盟的盟主晋军来帮小弟们了,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刘鄩及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退回营内,又紧闭大门,想找我大战,还是另找个黄道吉日吧。
一切又回归僵局,但要真是这么想,就不能算是全面了解刘鄩,作为一名以计见长的将领,他很快又开辟了新的战场:无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