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只用一句话就打动了朱温。
王室有难,正是成立霸业的好时机!主公亦称得上是唐朝的齐桓公,晋文公了。可是,如果主公连两个太监犯下如此罪行,都不去讨伐,将来怎么号令诸侯?
杀国之奸贼,主天下正义,才是王道!
文官访华团的两位宗师终于抛弃分歧,一致对外。
朱温对这种吹捧式的劝谏相当受用,当年周式就是这样忽悠他的。
朱温马上派出亲信前往长安与崔胤密商救难大计。这个人我们认识,曾经给葛从周当过监军的蒋玄晖。(史书记为蒋晖,疑为一人)
十二月底,蒋玄晖悄悄地进了长安,然后到了崔胤的府上。
崔掌门见过朱温的信,连忙将蒋玄晖请进来坐下。
“梁王果然大义。”崔掌门一脸崇拜地说道。
“长安城内情况如何。”蒋特派员是干事的,废话不多说。
“皇上被关在少阳院,太监们每天在抓人。”
“崔相得抓紧将皇上救出来。”
“那汴兵什么时候开进长安?”
“汴兵不会进长安。”
不会?!崔掌门不解,但他马上明白了,是的,汴兵不能来,一来,太监们就会发觉,自然就会挟帝出奔。此类事情这些年发生的太多了。
“不来也对。”崔掌门自问自答。
“那崔相有把握救出皇上,诛杀奸人吗?”蒋玄晖问道。
崔胤想了想,答道:“有!”
没有一兵一卒的崔胤要擒拿手握禁军兵权的刘季述。想来,这实在太困难。可等崔胤把计划全盘向蒋玄晖托出时,这位汴州特派员不由得叫声佩服。
也许,该给朱温打个报告:此人有谋略,日后当提防。
各位要问,没兵,蒋眩晖只身一人来干什么,搞公费旅游,白吃白喝白玩啊?
蒋特派员此行当然有用,他已经给崔胤吃了定心丸。
放开手脚干,出了事,有朱老大给兜着!
崔胤什么都没有,却敢保证一下能成功,是因为他抓住了刘季述的命门。
任何人都有命门,像黑木崖的东方不败有绝世武功,穿针引线,天下无敌,可最后仍死翘翘,是因为东方大姐爱上了帅哥,也就因此有了命门。
刘季述也有,诚如东方不败的命门是她身边的杨莲亭,刘季述的命门就是他的搭档王仲先。
王仲先是个奇妙的人。他跟着刘季述引兵犯皇宫,囚大帝,犯的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可他竟然还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
他是一个反贪先锋。
自从阉族掌控长安后,刘季述们忙着清理异己,而王仲先同志另辟蹊径忙着清理账目,那是忙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国家满是蛀虫啊。
王仲先出离愤怒了,恨不得备一口棺材,与这帮国之蚀虫同归于尽。
当然,唐朝的反贪事业是太监事业,向来是有上文没下文的。
王仲先查出了不少大蚀虫。可他不敢动手抓人。
因为查出的对象多是禁军的军官,很多禁军军官都有虚领工资,侵占国有资产等等经济犯罪。
王仲先确实不含糊,查贪污反腐败就从自己的阵营开始下手。
这个举动,把刘季述吓了一跳。
我的大爷呢,咱这是在干祸国殃民,犯上作乱的勾当,要的是黑白颠倒,惩善扬恶,你怎么干起这等事情了。
你简直是丧权辱帮的阉帮叛徒!
可王仲先不听,他虽不敢直接拉人,但给各位贪污腐败分子下了催款通知书,限时上交所有赃款。
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这边刘季述忙着给禁军的众军官们发宫门之变的项目奖金,这边王仲先却在催缴赃款。
这一对乱国搭档真是活宝。据我翻阅史书,像谋逆这种事,讲究的是心狠手辣,阴险狡诈。可刘季述不够狠,王仲先不够邪。
选择事业伙伴很重要。这样的组合其中有一个,迟早都会出事。两个占全了,马上就会出事。
果然出事了。
拜反贪局局长王仲先雷厉风行的打贪风暴所赐,有一个禁军将领领到了一张催款通知书。
这个人叫孙德昭,禁军分支盐州六都兵的都将。
他曾经救过李晔的命,当年,李茂贞的凤翔驻京办与王行瑜的邠州驻京办在长安宫门前大搞夺帝大会,差一点就将李晔撕成两半分了。危难关头,孙德昭从天而降,架七彩云,执喝杀棒,领金甲兵,驱散恶人,救下李晔。
这样的忠将,也跟贪污沾上了边。
据说清账之后,孙德昭欠了五千贯,又据说孙德昭为了这事十分上火,天天喝酒,一喝就醉,一醉就哭。
五千钱折煞英雄?
有一天,有一人专程过来陪他喝酒。
这个人是孙德昭新交的朋友,姓石名戬,为人随和,气质不凡,言词儒雅,更经常为孙德昭倒酒。
“来,孙将军,再干一杯。”
“唉,人事三杯酒啊,干。”
“孙将军可是为催款的事担忧?”
“区区阉人,区区数千钱,何须我愁。我只恨陛下身居囚笼,为臣的却无能为力。”说完此话,孙德昭突然感受到一股不寻常的气息,放下酒杯,抬头,看到石戬的两眼露出兴奋的光芒,全身更因激动微微颤抖,让人分不清那身青衫是为冬风所鼓,还是为情所动。
“将军如果有反正之心,何不起兵兴事!”
“现在作乱的不过刘季述,王仲先两人而已,将军只要除掉这两位奸人,迎太上皇复位,则富贵不可限量,忠义流千古。(富贵必须提)”
“不要迟疑了,将军,这是你立功的大好时机,不然,为外人夺也。”
李德昭被这人激昂的神情撩动的全身发热。
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立功取名,正在此时。
可孙德昭叹了一口气:我不过是个小军将,国家大事,怎么敢一个专权处置。
停了一会,孙德昭突然说道:如果相公有命,就是去死,我亦放手一搏。
那人微笑,原来孙将军在这等着我呢。
石戬不是别人,他正是崔相崔胤的手下。
第二天,石戬找到孙德昭,引至别室,掏出一块布,这块布据史书记载是崔胤从身上割下来的,上面手书着庙堂救急令:举兵救帝。
营救行动马上展开,孙德昭利用在禁军中的关系,又拉拢了两位军官:董彦弼、周承诲。
如果说孙德昭的贪污可能是个美丽误会的话,这两位确是实打实的腐败分子,贪污款项巨大,正为王仲先的催款单吃不香睡不着。
为公为私,这两位都有要王仲先死的心。
人员齐整,行动的计划也定了下来,大年初一,唱晓时分,安福门外,诛阉贼,救大帝!
长安安福门昭宗光化四年元月(901)初一清晨
安福门在长安皇宫的西边,进了安福门,就是太监们的办公地点:内侍省。而安福门外,是长安横向上最宽的一条街。
数年前,这里曾经上演过一场争帝大戏,那天李晔在城楼上观看凤翔驻京办与邠州驻京办的武装械斗,还差点被乱箭射中。
那时,人声鼎沸,刀光剑影,热闹非凡。今天,很冷清,大街上没有人影。刘公公近两个月来施行的白色恐怖卓有成效,大年初一的,群众还是不愿早起,以免惹上飞来横祸。
可仔细看,还是有人的。
在大街的转角处,未开的阴影里,有一群军士。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深冬的早晨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可这一群人呼着白气,紧握着腰间的刀柄,两眼死死的叮着宫门,丝毫不觉得寒冷。
这些人正是李德昭和他的盐州六都兵。
等待的时候风轻,空寂,似乎听到这些人的心跳声。
终于,苦苦等待的人来了,转角处过来一顶轿子,直往安福门。
来的人是王仲先,王公公为人正气,工作认真,上班都要提早来。出门时,王公公望了望阴晦的天空,心想着,到了办公室说不定天还未亮。
早死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公公被人吃,他确实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了。
黑暗里久候的人冲来出来,抬轿子的一见不对,撒腿就跑,王公公探头出来,看到杀气腾腾的大兵直冲而来,叫声糟糕,拔脚就跑。
只可惜,王公公一心扑在反贪大业上,对于身体锻炼一向忽视,要是他早点响应全民健身的口号,说不定真能逃脱。在座的各位,站起来,扭扭脖子扭扭腰。练好四肢,指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话说,在长安大街这边,没过一会,王公公被大兵赶上,一个踉跄,扑倒在街上。
再起身,脖子上已经架上了冰冷的刀片。
他看到了孙德昭那张铁板般的脸。
今奉相命,诛杀奸贼!
王公公双腿一软,前些天,他把这位孙德昭叫到面前,就赃款追缴进行了批评教育。那时,他手中仿佛握着道德的制高点,浑身正气,充满力量。
可他的内心一直有个阴影。
比起人家的贪污,自己背的是逆谋的大罪。
他闭上了眼睛,这一天,他早猜到了,这两个月,他工作勤奋,做事公正,就是想做给天下人看:自己真的是废昏立明,真的不是为已谋私利。真是为天下,为大唐江山着想。
可大节已亏,小节再怎么弥补又有何用?
来吧,这两个月他生活在惶恐当中,死亡是他需要的一种解脱。
孙德昭一举手,大刀掠过天空,划过了一条美丽的弧线,直劈下来。一朵绚丽的血花盛开。王公公顿时身首两处。
拿着王公公的人头,孙德昭领着众人直奔少阳院解救人质李晔。
对了,少阳院已经被刘季述改名为问安院,其实叫拘留所,或者强制养老院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