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忽然笑道:“沅西,你这话带着怨气。我就不明白了,今日我女儿带怨气也就算了,她不知道当年的事。你明明知道当年之事……”
“当年的旧事,臣不敢记得,”沈江东道,“臣早就忘了。”
“忘了还可以再想起来,”今上道,“说吧,为什么起了离京的念头?帝京城什么不好?”
沈江东道:“几十年来臣目睹龙颜之近,时亲天语之温。臣子光荣,于斯至矣。虽霜花点鬓,时冒朝寒……”
“别打官腔,”今上道,“你这酸话朕早已听得双耳生茧。”
沈江东叹了口气,“那臣实话实说,臣觉得帝京的风不好。臣老了,也怕死,想做全臣,全始全终,请陛下成全。”
今上道:“你这不是实话,是虚话。”
沈江东道:“其实有两重缘由。其一,臣久在帝京,为人瞩目。臣已渐老,智虑驽钝,德才已失,不堪重任。其二,也是臣最不愿意看到的,那就是臣戚畹拥兵,必招致攻讦。陛下,和靖大了,臣也想带着和靖去看看帝京以外的景色。”
沈和靖听到自己的名字下意识的一颤,只听今上道:“和靖的婚事,我不会勉强。如果我家长哥儿真能对和靖好,那我愿意成全。然而你我心中都明白,与其说他看上了和靖,不如说他瞧上了你——”
沈江东道:“陛下慎言!”
今上笑道:“是看上了你家门第。”
沈江东道:“所以臣离京去职,一切迎刃而解。”
今上沉默了半晌问:“京卫当中,谁堪重任?”
沈江东似乎摇了摇头,“此事宜由陛下乾纲独断,这不是臣该置喙之事。”
“你这明哲保身的本事愈发炉火纯青了,”今上似乎有了些恼意,“往事已逝,都到了这个年纪,你还有什么可惧的?”
沈江东毫不畏缩,只道:“回陛下,臣说了,臣怕死。”
今上淡淡道:“沅西,你以前可不是这样。”
“从前壮志,都已隳尽。熙宁二十年左右臣从川湖线兵败回京,内子问臣将来如果再度身处绝地会如何选择,臣答人生贵在适意,臣选莼菜鱼羹。后来遇上那些事,内子走了,臣却没请辞,因为臣忽然想起来臣不是吴中人,吃不惯吴中菜。”
“那现在怎么又想起要走?”
沈江东笑了笑,“回陛下,狐死丘首,臣从那时起就开始吃吴中菜,现在已经吃惯了。”
今上道:“你是预备反把他乡作故乡。我还是想问问你,和长哥儿的那桩婚事,和靖自己怎么想?”
沈江东答道:“陛下何妨亲自问问和靖?”
今上又道:“听你这么说,我心中也算有数了。”
沈江东轻声道:“陛下,今日真正有话对您说的人来了,臣该走了。”
今上忽然问:“那件事情预备的如何?”
沈江东答:“还差些火候。”
今上又问:“沅西,你考虑清楚,若想全晚节为完人,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沈江东笑笑,“臣富贵已极,复何所望?没什么可后悔的。”
沈和靖听见沈江东离开的脚步声,正纳罕今上怎么不走,只听见今上道:“别藏了,沈沅西都瞧见你了。”
沈和靖周身僵硬,还以为是自己被今上发现了,正腹诽老爹把自己扔在这儿不够意思,只听有一女声传来,“爹爹又在筹谋什么?”
这是太康公主的声音,沈和靖暗中松了一口气。
今上道:“与你无关。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太康公主道:“女儿今儿进大内来已经够给您面子了,您还想怎么强求?爹爹和沈伯伯不想让太子娶和靖,何必这么麻烦?”
今上又问:“你有什么高见?”
太康公主答:“很简单,爹爹下旨,让永安宫认和靖为义女,封和靖为郡主。这样东宫和和靖就有了兄妹的名分在,和靖就不宜嫁入东宫了。”
沈和靖的心怦怦直跳,她未及笄时今上就曾提起封她为郡主,为其父固辞。而今她并非贪恋郡主的名位,只是东宫纠缠得太紧,如太康公主所言也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今上良久没有说话,久到沈和靖觉得时间停滞。这时太康公主的声音再度响起,“您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因为您想起了一些旧事?听说当年母亲曾被颐宁宫认作义女,而后母亲私下一直称您为‘三哥’,您自此和母亲有了兄妹的名分在。可是即便如此,您还是娶了母亲。有您这先例在,女儿的主意不大好用。爹爹,父皇,女儿没说错什么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到此就结束了,无意之间想出的故事,断断续续写成的开头,非常非常感谢那一位收藏的读者,虽然不知道这位读者是谁,但是这位读者给了我极大的鼓舞,让我知道有人在读这个故事,使得我将这个故事的开完表描述下来。
同时也非常感谢站内的编辑对这个故事的赏识,感谢莹莹的细致阅读和建议。
有几个问题在此说一下:
第一,这个故事是架空,没有朝代背景,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原型。有的人物姓名与生平可能会与历史人物有相似之处,但这都是为了情节服务的,并非为了以历史人物为原型来着重塑造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典仪制度是半臆造出来的,虽然有参照部分资料,但总体来说臆造的部分多于参照资料的部分。
第二,第一章中诗会出现的诗文和批评都出自王夫之著的《明诗选评》(周柳燕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第三,由于知识储备实在是非常有限,所以文中有关于服饰和建筑、器物的描写部分来自百度,还请指正。目前希望故事以勾勒人物群像的方式展开,第一章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关系繁杂,所以有些人物避名而称封号。封号目前看起来可能有些混乱,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叙述得更细更清楚一些。
谢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