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登上玩月亭,望着满目的春色,内心有无限的感慨。
玩月亭取自“同来往月和人在,风景依稀似旧年”。先皇后在世时常常再此亭中凭栏远眺,熙宁二十一年的春日,也是这般繁花似锦、惠风和畅,沈夫人即将离开帝京前往江南办差,先皇后也是在这玩月亭上与她话别。如今看来“玩月亭”三字当真是一语成谶,如今同来玩月无人在,风景依稀似旧年了。
沈夫人收回思绪,慢慢地拢了拢蓬松的鬓角,她不想在太康公主面前流露出感怀伤春之情,更不想在太康公主面前提及先皇后有关的旧事。
太康公主穿着一件淡黄色小金花竖领斜襟长衫笑吟吟地站起身来笑道:“我不请你,你就不预备来叫见我了?”
沈夫人欠身笑道:“这几日府里事多,便没来拜会,公主海涵。”
太康公主见沈夫人还穿着礼服,于是道:“跟我还这样客气?姨母先去换换衣裳吧。”
原来当年先皇后与沈夫人是手帕交,太康公主与徽衡二王自幼都与沈夫人熟识,私下里都以姨母唤之。
沈夫人自去换衣裳,太康公主忙着张罗茶点,一时沈夫人换了一件大袖褙子出来,见太康公主正在写字,写的是玩月:初生如金钩,将满如玉盘。
古人爱明月,月色疑可餐。
贾岛倚长杉,精魂化蟾间。
李白捉皓色,狂不如波澜。
何为梅山翁,见月长兴叹。
月多照予愁,未久先掩关。
又有一首,是《秋夜四鼓玩月》:
琅玕衣袂竹方床,热恼肝脾顿得凉。
谁送苕溪来枕畔,轻裘短棹水云乡。
太康公主道:“却不知通县有什么好的,你只是一味的住在那里,不肯回京来。等我得了机会,一定得去看看。”
沈夫人笑道:“通县自然没什么好的。僻壤穷乡的,公主去了,只怕第一日就受不了了。”
“那你还习惯住在那里?”
沈夫人道:“人少,清净。京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吵吵嚷嚷的,闹得我头痛,晚上睡不好觉。容色都暗淡无光起来。”
太康公主觑了觑沈夫人的脸色,“原来姨母修道去了,修成了神仙,长生不老起来。你看起来可一点都不像和靖的母亲,倒像是和靖的姊姊。”
沈夫人见话题已然入局,于是道:“我倒是想当和靖的姊姊,只怕有些话她还肯同我说说。”
说着二人入席坐下,太康公主开门见山:“那天宴席上的事我已经听说了。”
沈夫人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一阵风话,就跟刮柳絮似的,刮过去也就好了。”
太康公主笑:“柳絮年年都挂,今年过去,明年又刮回来了。说完正色道,说到底,阿济也是姨母看着长大的,他并不是这样轻薄的人。倒是我爹爹那日一时性急,错怪了他。”
沈夫人道:“果然是和靖有些其他心思,也不会写那样的信给东宫,公主也应该清楚的。”
太康公主追问道:“舅舅的事……”
沈夫人趁机道:“我听见沅西说了,公主,你能确定那日见的人一定是顾梁汾顾先生么?”
太康公主望向太液池,沉默了片刻,“说实话,我并不能确定。我一共也没见过舅舅几次。但是那天在城外,我瞧见那个人的背影,就觉得像被雷击了一样,我觉得他就是舅舅。”
沈夫人沉默了片刻,“公主也许认错人了。”
太康公主垂头道:“也许吧。从前有人说舅舅卖舟去了爪哇国,我是信的。后来又传言说他葬身南海,我是不信的。”
沈夫人忽然转过头去看太康公主,太康公主又问:“有一次爹爹身边的内侍说漏了嘴,我听说我母亲去世发丧时在殡宫舅舅曾经和爹爹起了……”
沈夫人心下警惕起来,轻声道:“先皇后下世时,我在金陵做事,返京以后就送灵了,确实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你舅舅同先皇后虽然不是嫡亲兄妹,但是比嫡亲兄妹还亲些。先皇后猝然没了,你舅舅一时接受不了也是有的。”
太康公主又道:“母亲去的是很突然。”
沈夫人犹豫再三,还是道:“公主大抵不知道,先皇后在那之前就遇过刺,贯穿伤差点伤到心脉,后来一直很虚弱。”
太康公主沉默了许久许久,“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就是不甘心,母亲的命,为什么这样不好。”
说着两人都沉默了下来。
太康公主似乎想起一件事,忽然道:“有一年爹爹忽然和我谈起舅舅来,我们一边说,爹爹一边写了一幅字,我猜爹爹是在说舅舅。”
沈夫人问:“陛下写的什么?”
“是李义山的诗,”太康公主道,“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沈夫人笑道:“别的我不知道,你舅舅是不可能‘青楼自管弦’的。你两位舅舅别的不说,都是痴情的种子。”
太康公主忽然凑近了沈夫人,压低了声音。她耳边戴着一对梅花竹叶坠子。六粒珍珠中间围着一粒红宝,穿成了梅花。下端是碧玉雕琢成的竹叶,那竹叶尖尖,像利刃似的,在她的耳边晃来晃去。
沈夫人把目光移开,只听太康公主轻声道:“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说完犹疑了片刻,先问,“当年上直京卫江南司,是不是您南下主持成立的?”
沈夫人点了点头,“是,但我就去江南呆了不久,退出京卫后与江南司并无往来。”太康公主道:“想请你帮个忙,动用你旧日在江南司的同僚,查一个人。”
沈夫人问:“公主想要查谁?”
太康公主道:“您能不能查一查安良娣的母家?她是江都人。”
沈夫人问:”为什么要查她的母家?陛下下诏册封册封她之前,难道就没有去查一查?“
太康公主摇了摇头,“说来好笑,从前那位弟妹——”太康公主说是太子已故的元妃,“她早早的故世之后,不知道是谁和我爹爹嚼了舌头,说的是她的八字和阿弟不和,因此是阿弟克死了她。所以这一次,爹爹便叫人把阿弟身边的人的八字都合了一遍,说是这位安氏的八字最好,因此就册了她为良娣,其他的事爹爹统共都没有去计较。”
沈夫人又问公主道:“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查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