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父爱如山,让向东登高望远,树立起远大的理想,那么母爱似水,滋润向东的心田,教他学会做人,启帆远航。
说起自己的家世,娘就非常自豪,桩桩件件,滔滔不绝,无比的骄傲。娘告诉向东,她生在中医世家,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人们都说,她长得又聪明又漂亮。生性活泼好动,说起话来,甜甜的,干巴乱脆,很讨家里人喜欢。在她那个时代,推崇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家里的大姐二姐都没能去上学,唯独她跟着自己的二哥,上了三年小学。然后就跟着自己的父亲行医,负责照顾父亲的衣食住行。帮忙抓药、配药、煎药。她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会帮忙打理生意,或者遇到妇科的病人,替她父亲诊脉,说明病症,做出判断,进行观察等等。深得她父亲的喜爱和青睐。父亲说:“自己的事业总算是后继有人了”。事实上,娘的大哥出世后,她父亲就想把自己的事业传授给儿子,让他继承家业。谁知大哥死活不爱从医,就是让他空闲时间帮个小忙,他都不干,说什么“治病救人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别帮了倒忙,丢了父亲的脸事小,害了人命事大。”就是不帮,气的她父亲直跺脚。但毕竟是长房长子,供其读书,是他老慕家的规矩,或许以后能混上个一官半职,光耀祖宗。大哥也非常争气,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也很优秀,考上了曲阜师院。毕业后,在牟平城里当了一名中学教师。都说他非常有才识,三年后就当了校长。但不知为啥,他却极少回家,总说学校里很忙。老太爷心中很是疑惑。有一年的暑假老太爷不放心,早上五点钟起床,步行了一百多里的山路,到达牟平城。当找到大哥时,天都黑了。对于父亲的到来,大哥既高兴又惊奇,急忙把父亲迎进自己的屋里,给他倒水端饭,饭后打来热水给父亲烫脚。说山路太远,步行太累,让父亲解解乏。问父亲有啥急事找他。见到自己的儿子,又高、又壮、又结实,精神好好的,父亲别提多高兴了,笑哈哈的说:“不放心,我就是想来看看,你在忙什么,连假期都不回家看看。”听到父亲这样一说,大哥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温和地说:“爹,你今晚先在这里休息休息,养养精神。我还有点急事,等我办完了事情,马上就回来陪你。”说完就急匆匆的走了。父亲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是两套一大间的小厢房,外间是大哥办公的地方,里间放着一张床,是大哥睡觉的地方。床上厚厚的草甸子上放了一张凉席,床头放着夏日的被单、枕头,床头边放着一个立柜,里面放着各种书籍。老太爷六十多岁的人了,翻山越岭,走了一天的山路,确确实实的累得腰酸腿疼。反正儿子不在,干脆到床上先躺躺再说。哪知头刚碰到枕头,就睡着了。黑夜中他被一阵悲壮的歌声惊醒了,仔细听听,就在自己的隔壁。他立马爬了起来,悄悄的来到门边,从门缝中看到了一面绣着镰刀斧头的红旗,挂在教室的黑板上。面对着红旗,有十来个人站在那里。歌声就是从他们的嘴里发出来的。“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唱完后,他看到自己的儿子举着右手,领着大家,面对红旗,极其庄严的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任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之后,大家相互握手致意,改称同志。看到这里,老太爷突然明白了,儿子是在做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似乎还是这群人的领导。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嘴里念叨:“革命党、革命党。不对,不对,我听的清清楚楚是共产党。”在他的脑海中迅速地搜索着对共产党的印象。听说是专门为天下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人民的队伍。儿子有出息,有见识,有胆量,是好样的。放心了,放心了。他刚想坐下,儿子就推门进来了,看到自己的老父亲站在那里,大哥就明白了八九分,心想父亲一定听到,看到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于是,忙招呼父亲坐下来,给父亲冲了一壶新茶。两个人就坐在床头上,畅谈了一夜。当父亲问及二哥的时候,大哥也作了如实的回答,告诉父亲,二哥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二哥被派到外地筹备物资去了,有机会一定让他回家看望父亲。父亲语重心长的说:“老大,你一定要照顾好你的二弟,我最挂心的就是你们哥儿俩。”当大哥问及家乡的情况时,父亲说:“一切都好。你大姐、二姐都出嫁了。小妹跟着我行医。你有眼光有见识,如果有合适的人,给她物色一个对象,我也好去了这份心思和挂念。”
在十分的眷恋中,父子俩各自忙着各自的事业。但从此以后,父亲再也不说儿子的不是了。娘说:“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很佩服她大哥的”。有一年夏天,二哥急忙忙的回到家里。刚坐下不久,父亲高兴地想和二哥谈谈,把心里话吐吐。哪知小儿子和他的大哥一样,满口的大道理,说什么,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以天下为公,民族为重。说的处处占理,头头是道。父亲根本插不上话,想想孩子大了,各有志向,干的又都是正事儿,随他去吧。
三个女儿,老大干起活来毛手毛脚,不是这里办差了,就是那里出问题,不宜从医。老二虽比她大姐强,但其心思不在医上,扭扭捏捏的。再说她们都不识字,也就罢了。唯独小女儿,从小就爱跟着他,捣鼓捣鼓这里,捣鼓捣鼓那里,求知欲极强,说话又好听,吐字又清晰,人又聪明。她爹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让她跟着二哥读了三年小学,知书识字明理。又让她跟着自己行医。有时候他眯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给人看病把脉,抓药、配药、说的头头是道,句句不失医理,俨然一个医者。这真应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那句话。看着她的沉稳劲儿,细心劲儿,用药的严谨,还真有点医学世家的风范呢。想到此处,心情豁然开朗,眉开眼笑的自语道:“天无绝人之路,全靠祖宗的保佑了。老慕家有了传人了。”从此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医技倾囊传授给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言传身教,使娘的医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发展了慕氏医馆的医技,又光大了祖宗阴德,在当地获得了极好的名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