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宁府城门正上方的阁楼中央,徐应举将军正凭栏远望。
一个骑尉走过来递上伤亡统计,汇报道:“将军,两天阵亡超过四百人,严重受伤五百人。对方发起三次进攻,伤亡……比我们多。”
徐应举说道:“废话!敌方攻城伤亡当然比我们多,我想知道的是确切数字。”
骑尉:“小的……确实查不清楚。”
徐应举:“好啦。伤亡还是太大,对方不过只是几千人试探性的进攻,我们都丢了近一千人,这顺宁府的守军太久没打仗啦!传我将令,把前线的营兵换上去。守军到城楼下作为后备。”
“将军!……”,骑尉指着远方黑压压的一片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敌军来了。
“慌什么!先不换了,去调一营重甲兵守在城门后面。”
“小的这就去!”
徐应举走下阁楼,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在城墙上,边用浑厚的嗓音嘶吼道:“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每一炮给我打中!每一箭给我射稳!把这些没用的蛮夷给我赶出大明,让他们知道咱们云南兵的厉害。数十年没这么大的仗了!打完这仗,咱们死都值啦!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啦!听清楚啦……”城墙上的将士们大声附和着,吼出了拼死抵抗的士气。
全城所有的士兵起身戒备,城内的士兵源源不断的向城楼上输送石头和弓箭,整个城墙上的人如同蚂蚁一般蠕动着,弓弩手和长矛兵插缝占位,后一排也密密麻麻的站着弓箭手和刀盾兵。二十门大炮也已经就位,等待着远方的十万大军。
大地在震动,尘土飞扬遮掩着远方的一切,数以万计的鸟类从守城将士们头顶上飞过,将士们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咽下口水,闭上眼睛,嘴里祈祷着什么……
嘈杂的步伐声渐渐逼近,忽然停了下来。城墙上将士们握紧手中的兵器跃跃欲试,弓箭手抽出箭做好准备。
只见远方一单骑举着一面旗帜向城门骑了过来。不一会儿那兵来到了城门口,对着城楼上一遍一遍大喊,叽里咕噜的东南语腔里隐约可以听到汉语“投降”的字音。士卒们都好奇地抬头望向他。
这时城墙上的徐应举迈开大步走向大门上方城楼的位置,顺手从旁边一人手中夺了一把弓,走到大门上方对旁边说了一声:“箭。”
士兵赶紧把箭递过去。
徐应举接过箭对着楼下那敌兵果断射去,只听“咻”地一声,那箭便从那人的脖子穿了过去,停顿几秒后那敌兵才从马背上摔下。
此时敌我双方出奇的安静。徐将军身后一把总见机大喊:“明军威武!……”
先是近距离的士兵附和,紧接着三里长的城楼上都吼叫着:“威武!威武!威武!”
这声音震耳欲聋!
明军射杀使者的挑衅行为激怒了本就在兵力上占优势的缅军。
随后空中出现好些个巨石准准地砸了过来,一时间明军中许多人都倒下,各负责指挥百总喊道:“趴下!趴下!”。时不时传来惨叫和振聋发聩的撞击声。
在对方阵营那边,领头的将军右臂一挥,随后号角响起,前方的一万大军发起冲锋,顿时人声鼎沸,投石机仍然没有停止,不断将石头砸向城墙……
敌阵与城墙只有不到四百米的距离,对方一万人的先锋军队发起进攻后不用多久便可以靠近城墙,徐应举大喊:“准备应战!……”,接着将官们指挥各自守备区域的士兵起身应战。
“开炮!”一处大炮旁的将官喊道。
随后城楼各处大炮也都跟随着开炮。十几发炮弹在万人的战场上炸开了花,也让很少见过火炮的东吁兵吓破了胆。
当敌军距离一百步时,城墙上弓箭齐射,顿时羽箭像下雨一般冲着成千上万敌军的肉体扎了下去,密密麻麻的人海中数百人瞬间翻倒在地,犹如洪水之中涌起一片横贯东西的大水浪。
不久敌军到达城下,三十多架云梯几乎同时稳稳得靠在城墙之上,东吁的士兵拼了命的往上爬,大明的士兵抱着石头拼了命往下砸,把下面扎堆的敌军砸得头破血流,偶尔也不幸被射得万箭穿心掉下城墙。
没过多久敌人如蚂蚁一般涌上城墙,第一个冲上来的敌军被早已经准备好的长矛戳着抵了下去,然而第二个顺势又涌了上来,一刀劈向守军的头颅。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城墙上敌我双方将士展开混战,时不时有人被挤下去,传来凄长的惨叫。
正在某处厮杀的徐应举见势指挥重甲兵排阵横向清扫敌军,后方士兵补缺位重新守卫云梯突破口阻挡敌军爬城。
重甲兵第一排圆盾防御右手架刀,第二排辅之以长矛,第三排又为刀盾以此规律延续百人一路清理城墙,斩杀散兵无数。重新获得城墙控制权的区域再次给大炮填充炮弹,打向城下。
战斗经过一个半时辰,敌军破门的部队再次被击溃,而幸运的是我方大门并无损伤。
敌军攻城损耗巨大,然而并无任何突破。此时,敌方本阵响起撤退的号角,剩余的几千士兵闻声一个个慌张的跑向本阵。
三里长的城墙上再次传来震耳欲聋的呼啸,震慑着这帮来犯之敌。
而在苍山南面刘掣所在的队伍一路急行军奔向腾冲,路过大理卫时他们也没有任何停歇,之后又巧遇四川的卫所兵,会合后一并连夜赶向目的地。
又过了四天,所有招募和抽调的军队全都会合至腾冲东二十里外的一处军营,这里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营地。
经过半天的调整,军队差不多已经整顿完毕,刘掣准许士兵们回营稍作休息。随行的孙城此时也累得不行,于是和同队的人进入帐篷倒地就呼呼大睡起来。
说到孙城,就要说回十几天前。张继贤那时听说他是军武出身,又是个千户,了解到他因抗击缅军被官府陷害,故而对其有些同情。于是便人尽其才,将他派去刘掣的营兵部队。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锣声四起,给正熟睡的孙城吓了一哆嗦,马上爬起来,掀开门帘,左手揉了揉眼,然后推醒旁边的弟兄们说道:“集合了,集合了。”
紧接着他就拾起兵器向营中的广场跑去,站在刘掣在云南府设立的新兵营队伍的后面。
广场之上,他隐约听到前面的将台上一位将军说:“紧急调兵支援腾冲……”。短暂动员之后,他的队伍和另外几支队伍一齐向西踏进。
此时在腾冲一线防御的军队已经聚集三万人,其中一万人驻守在城内,而敌军有四万人驻扎在腾冲以西的大盈江两岸。其中已经有一万先锋先行到达腾冲城下,展开激战;
而敌军还另有六万敌军驻扎龙陵以北(腾冲南部,龙川江拐角处)预备东渡怒江,还有两万敌军镇守潞西。
刘掣得知消息后,将会师的四万五千人的队伍兵分两路,一万人西进支援腾冲,另外三万多人南下加固怒江防御线。
是此,明缅战争的这条“腾冲–龙陵–顺宁”的西北至东南的战线正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