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县雨坛镇境内的黄公山,闻名遐迩,风景秀丽多姿,涧水潺潺流淌,雾霭缭绕山峰,山花清香扑鼻,微风轻轻拂过,翠竹摇曳……
六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朵朵白云挂在蔚蓝的天空上,我和文友从雨坛镇徒步上黄公山。上山的路是一条蜿蜒曲折宽阔的砂石公路,很好走。山上森林郁郁葱葱,芳草葳蕤,山中的野花静静地吐着芬芳,弥漫着山径,鸟儿欢快地啼叫,声声清脆悦耳,伴着山泉叮咚声,显得黄公山更加的幽静。
走到半山腰,我转过身来,眺望远方的山川河流,河汊山脊,感觉视野开阔,崇山峻岭都在脚下,真是一览众山小。远方的菜籽湖雾气弥漫氤氲,近处的山峰逶迤起伏,山色青紫,秀色可餐!
上山的公路尽头,右边的竹林深处,有一条小路通往黄公山的顶峰,我和文友穿越竹林,走在毛竹林中曲折的小路上,阳光透过竹叶,洒一地的斑驳,山上空气清新,瞬间,人感到特别地凉爽舒适,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走过毛竹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茶园,我和文友从茶园小路继续上山。上黄公山的小路,崎岖陡峭,很难走。我和文友两人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好不容易爬到山上,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绕着山峰的小路,延伸到森林深处。走了一会山路,终于见到山中有两栋房屋,一栋是土墙小瓦屋,一栋是青砖砌墙的房子,可屋顶是红色钢瓦盖的,两栋房屋的木大门都上锁了,见不到一位村民。
在土墙小瓦屋左边,用毛竹篙和钢瓦,简单地搭建了一个小棚子,这就是所谓的“黄观庙”,里面供奉着黄观大人的雕像。黄公座像前,有一块平放的石碑担在两个石礅上,石碑平面上放着香炉,还有数块石碑也当供案用了。我和文友发现,石碑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庙附近的土地上,也零散着破碎的石碑,记载着黄观庙的历史。我个人觉得这些有文字记载的石碑十分珍贵,就这样零散地裸露在山顶而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真是太可惜了!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池州人。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三月应会试,中会元;是年四月,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黄观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从秀才到状元,在县、府、院三级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因性情耿直得罪燕王朱棣,在永乐帝朱棣篡权后,黄观尽忠投江而死。为纪念黄观,他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有“黄公祠”,县城复建状元坊。
据了解,ZY县雨坛镇黄公山上的黄观庙,也是为纪念黄观而建的,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黄公山因此又名“状元山”。据说,山上有清代宰相张廷玉题写的“神林永禁”碑,可惜这次我们没有找到。曾经,雄伟的黄观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据说材料被用来修建中学了。如今原址仅存了由当地居民搭建的这个简陋的小棚子,里面供奉着黄观大人。
我游山时,一贯特别注意山上是否有泉水,俗话说:“有泉水的山,为活山”,料想不到,雨坛黄公山顶上,黄观庙的正前方,有一圆形的沼泽湿地,沼泽湿地里,居然有青蛙的鸣叫声,说明水源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湿地旁边有一口水井,土墙小瓦屋人家大门前的场地上,也有一口水井。这么好的自然生态,山上又有文物古迹,我个人认为:如果上级部门给黄公山上的黄观庙重建起来,是不是一处很好的旅游胜地呢?
黄公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流传至今的“照妖镜”了。文友告诉我:
从前,黄公山下有一户大财主,家中有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儿,这位小姐身边,还有丫环服侍。有一天,小姐和丫环一起上黄公山游玩,走到一块巨石前,只见巨石光滑如镜,丫环先对着巨石照了照,瞬间,宛如梦幻般的场景出现了:云雾缭绕的,丫环竟然变成富贵人家的小姐,锦衣华服,奴仆成群……
丫环兴奋地对小姐说:“小姐,快来看,我的来生是小姐的命运!”小姐走近石镜前,果然看见石镜中的丫环来世无比富贵幸福。
小姐叫丫环站到一边,自己对着石镜照了照,霎那间,镜中映出小姐变成了老母猪……,小姐觉得太羞辱了,一头撞向石镜,鲜血染红巨石,当场气绝身亡。
此事惊动天庭,玉帝派出雷公电母,将石镜劈得模糊了,从此再也不能清晰地照见人的来生。
黄公山景色优美,人文底蕴也深,近年来黄公山白茶更是名闻遐迩。返回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看看黄公山,只见祥云缭绕着山峰,久久不肯散去。美丽的黄公山,让我留连忘返。我曾走过千山万水,但心里始终装着我的大美ZY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