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铁路巡视员,主要工作是负责巡查铁轨故障,白天刚刚下过雪,风停时捎带着也吹走了漫天乌云。晚上十点多闹表响起,我把手里的茶杯放下。穿上棉服拿着手电筒又开始巡检我所管辖的这几公里铁轨。
从值班小屋出来,每次巡检大约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走个来回,不过十几年走下来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今天和往常一样由东向西巡检,这里远离市区,巡检的目的就是怕有什么碎石子或者其他硬物被野兔之类的小动物奔跑时碰到而崩到铁轨上面影响安全。
不过雪后应该也没什么小动物会出没,更别说大点的兔子了,雪后的一切在月光下都显得比较亮,尤其是铁轨,如通电后的冷光灯一样,在脚下向远方延伸。我很熟悉这几公里路,周围这么亮的环境下也就没开手电,慢慢的走着想感受下这夜晚的宁静。
慢吞吞的往前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突然我发现前面铁轨上好像躺着个人。我赶忙蹲下仔细看了看,发现那个躺在铁轨上的肯定是个人,多年经验立刻明白这是要卧轨呀。看了眼表,按列车时刻表算,不到十分钟就会有趟快车会从这里经过,不行,必须制止他,怕被他发现,我悄悄的蹲着蹭了过去。
时间飞逝而过,终于在火车汽笛声响起的时候,我来到了他脚下方的位置,算了下距离,猛地起身一把抓住他的脚脖子,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要凌晨了这里会有人。还没来得及反抗呢就被我往后一拽,我俩一起倒在了雪地中。火车两秒钟后在我俩旁边呼啸而过,因为速度太快,被火车带起来的气流刮得我脸生疼,他反抗着还想往火车下钻,被我紧紧的从后面搂着脖子压在地上才没得逞。时间仿佛过了好久整列火车才开过去。
我站起来说:“朋友,我不知道你遇到了什么事情,不过这么做真的不对。俗话说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呢。”
这个人看了看我说:“谢谢你救了我,可这次你拦住了我,下次你就拦不住了。”
我看他情绪比较激动,心想先稳住他,就伸手指了指我值班的小屋方向说:“这样吧朋友,我不管以后能不能拦住你,今晚你肯定不会出事了,前面不远就是我的办公室,咱们去那待会吧。咱俩聊聊,你说说为什么这么执着的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就当做是我救你后对我的报答了。”
这个人站起来说行,我一听这事有缓,立刻打开手电照着路带他回了值班小屋。进了屋我让他坐到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又给他倒了杯开水,我这才坐到床上对他说:“现在可以聊聊了吧?”
看他的外貌应该是四十多岁左右,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不过脸上写满了颓废。他喝了口水说:“我今年四十三岁了,活的很失败,活够了,既然你说权当是报答你,那我就跟你聊聊我的人生,也算是我的临终遗言吧。”下面就是这个名字叫陈斌的失意人的人生故事。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早上五点多,天色还很漆黑,抬头除了能看到像银盘一样挂在天上的圆月也能看到天上的那条璀璨的银河。凛冽的寒风不停的摧残树枝上那仅有的几片枯黄的树叶。
在一个村庄外面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上,出现了一个快步走着的小男孩,他头上戴着一顶绿色的棉军帽,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斜背着一个绿色的帆布军挎包。手里还拎着一个装的满满的篮子,从露出来的部分看,应该是劈好的木柴。
他瞪着大大的眼睛走的很快。看到地上有冻上的小冰坑时,就跳起来踩碎,冰面在压力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他又时不时的抬头望向天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突然一颗明亮的流星快速划过夜空,他马上停下来小声念叨了一句:我愿幸福!然后又嘿嘿笑着望了望银河继续往前快步走去。
陈斌,这年10岁,他生在一座三线城市的郊区,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到了八岁,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随他们一起生活,因为出生的生日太小不符合上学年龄条件,所以又先在学校的学前班上了一年,9岁才上的一年级。
他是和爸妈居住在一个村庄旁边工厂的家属院里,他爸是这个事业单位工厂的医院化验员,单位分的住房就在这。母亲呢,在离家十几里远的一个地方工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至于陈斌上学的事,那个年代都是就近上学。他要是去镇里的小学上学那就太远了。爸妈没时间接他。所以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在村里的小学上学的原因。
今天这么早去是因为轮到他去班里生炉子,那时农村家里是没有暖气的,民办小学更不会有。所以每个班都是学生自己生炉子取暖。全班所有人,值日轮换。要求必须赶在七点之前把炉子点着并且把火烧旺。这样大家早上上课时才不会挨冻。
陈斌所在的学校位置在村子的正中心,传说原来是一个土地庙,后来六几年拆了改建的,不过他上学的时候,已经看不出土地庙的痕迹了。学校围墙是由山上开出来的大块石头加泥垒起来的。两米多高以上才象征性的加了两层红砖充充门面。村子离山不远,所以山上开采下来的石头比红砖要便宜很多。村里很多村民家也都是这种建筑格局。下石上砖。
他走了一会就看到了学校的围墙,顺着学校围墙绕到西面,有一个不知道从哪找来的破旧的大铁栅栏门,这就是校门了。每天大铁门被风吹的忽忽悠悠,总像要倒了一样。
敲了半天门,校工才哆哆嗦嗦的披着一件衣服快步走过来打开了小门,还嘟囔着埋怨了一句:“刚几点你小子就来了!”说完后也没理陈斌,扭头又回了门卫室。陈彬快跑几步到了教室门口,掏出钥匙哈了哈冻的麻木的双手,这才用两只手指捏住锁头打开了铁锁。
进教室后他先用火柴点燃了一只蜡烛(因为学校规定各教室每天七点半才会通电,第一是为了安全,第二也是为了省钱。)真冷呀,讲台旁边他们放饮用水的铁皮桶里的水都冻成冰坨了。赶紧干正事,生火开始。
教室当中有一个红砖大炉子,四四方方的结构,这炉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扫地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只要点燃就会烧的特别旺。炉子上面是由白铁皮打造的连接样式的烟筒,一节节串联着接到了窗户外面。
陈斌先掏出炉子里昨天的灰烬,然后从自己带来的小篮子里拿出桦树皮点燃放到炉子里,再轻轻的放上几块木柴,因为他家不是这个村的,所以没有地种庄稼,陈斌别的同学家里都用自家种的玉米剥完玉米粒后的棒子生火,陈斌只能用木柴生火了。随着炉子里火苗逐渐变大,这才把炉子旁边准备好的煤块逐渐倒进了炉子。看着火燃烧没问题后,又去讲台旁边拿过铁皮桶放到炉子上化着冰,忙了半个多小时,陈斌最后才坐在炉子旁边,从书包里拿出来个馒头和咸菜吃了起来,这是他的早饭。看他大口吃的很香。
一会太阳就从东边露出了半圆的头顶。同学们也三三两两的来到了学校。当完整的太阳跃出地平线时阳光才吝啬的照进了这个教室,借着阳光终于让咱们可以看到这个教室的全貌了,教室不大,土瓦山石红砖房。虽然窗门破旧但是也在漏的地方订上了塑料布,好歹不透风。教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桌椅。为什么是各式各样的桌椅呢?因为是村办小学,所以国家谈不上什么大力支持,这些硬件都需要学校自己解决。就这些各式各样的桌椅那还是校长从各家各户四处淘换来的,拿回来后修修就用上了。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乡亲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认认字和会算数。所以上课时教室里也能坐满人,基本上都是三人一桌。厉害吧,人多。可惜现在全班64个人,到六年级的时候两班合并后才27个人,这是后话。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推门进来时。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起立!”扎着马尾辨的班长甘晓香带头站起来,哗啦全班紧跟着都站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老师把书放到讲台上回了句:“好,同学们请坐下,打开语文书的第85页,今天我们来复习这一章的内容。提醒你们一句,还有十天左右就要寒假考试了,大家在家里一定也要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陈斌掏出语文书刚打开,旁边的赵小双捅了捅他的胳臂,小声说“给。”然后在桌子下面递给他了两个铅笔头后又说:“别忘了,考完试该发新书了。”
“嘘,没问题。”陈斌把铅笔头放进书包里后,他就想去哪给赵小双找书皮呢?那个年代的课本都是在学校发完新书后为了保护书不破损,孩子都让家里的大人找硬点的纸给包上书皮,好点的呢是用挂历纸,差点的就是略硬的牛皮纸了,而赵小双给陈斌铅笔头,是因为他发现陈斌包书皮的纸很好看。这纸是陈斌他爸单位来了一批设备的外包装纸,纸外面银光闪闪,里面还有层塑料膜,那包完书皮就显的很高大上了。所以赵小双也想要点这样的纸把书包上。不过陈斌有个条件,就是必须用东西换。那时缺什么呢?当然是缺铅笔和作业本。新的作业本陈斌也没想过要,赵小双家条件不好,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哪有闲钱给他买多余的本呀,所以他只要几个铅笔头,一个铅笔头换一张纸。小双也就答应了,这给他两个铅笔头,那就是代表想换两张纸。唉,不想了,回头中午问问我爸单位还有没有吧,没有的话再得把铅笔头还给小双就行了。先听老师讲课吧。一会下课还有任务要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