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午后,我正好拿出书本准备学习。胜福嫂跌跌撞撞地冲进屋来,“衣依,衣依帮帮我,我,我……”
“胜福嫂,歇会再说。”我看她又急又累的样子,赶紧让她坐在凳子上。
“衣服,衣服……”
“衣服,你没做好?”我站了起来,今天刚好第三天。
“昨天就做好了,今天拿出来,袖口被老鼠咬了个洞!怎么办她们马上要来取货?我撞大祸了,胜福要打死我的,怎么办?……”胜福嫂急得团团转,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脑袋。
“去看看。”看着她一脸的恐惧,我也跟着急了起来。
胜福家里,严阵以待。一见了我一个年轻媳妇赶紧捧了衣服到我面前。袖口上有一个铜钱大小的洞,一眼看出是被老鼠咬了,我又仔细把件衣服检查了一遍。好在只有这一处被咬,我问“胜福嫂,把你的线拿出来,快点。”
“你们把所有的针都穿好线,各种颜色都穿一颗。”我指着几个年轻人说。
我拿了红线那颗针,飞针走线在烂洞上垫了一块上好的本色布料,用手比了比,在上面绣上一对简易的鸳鸯,应该没问题。
绣第二只袖子时,出去望风的人回来说,取衣服的进村了,胜福望着袖子上刚刚绣好的一只鸳鸯,紫胀着脸在屋子里踏踏地乱转。胜福嫂子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阿弥托佛,阿弥托佛……”。
“胜福,三天时间到,衣服做好了吗?”门外传来一阵骚动,那中年妇女扯着嗓子大叫。
最后一针绣完,我的额头和手心都冒出了冷汗。我悄悄吩咐“快把这些针线收拾好。”自己赶紧把衣服折叠好后成品衣服上面。
胜福和胜福嫂子因为太紧张,竟然答不出一句话来。
“呵呵,衣服。可以试试。”我把衣服展开递给年轻女子。
“哦,好漂亮,这还有对鸳鸯,妈,好看吧。”年轻女子兴奋地对她母亲说。
“穿穿看。”
“好俊,我闺女好俊像画一样。好!好!”中年妇女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口里不停地赞扬。
这个年轻女子,颈子特别长,瓜子脸上长着柳眉杏眼,鼻梁略凸,樱桃小嘴,唇不染自红,她不像普通农村女子那般泼辣,时时处处显出少女的羞涩。我不由自主地对她有种偏爱,所以才这么费力地帮她,帮福嫂。她穿出了我想要的效果,看着她满意幸福的表情我悄悄走了。
回到家里,我又拿起了爸爸给我的书,这些天我耽误得太多,我必须补起来。
阳光灿烂,屋顶上的亮瓦把阳光射进屋子,一缕阳光刚好射在我的身上,我趴在桌子上写爸爸规定的作文。
读《祝福》有感
祝福是最美好、最善良、最祥瑞的词语,然而对《祝福》的主人翁祥林嫂来说,却是最悲惨的最残酷的讽刺。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普通妇女的典型形象。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成了她性格中最美好的品质,原本她可以像普通妇女一样嫁人生子,从此过上稳定的生活,但是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她成了寡妇。婆婆为了赚回娶她时化去的金钱,将她再嫁贺老六。和善良的贺老六一起生活后生育了儿子,她以为生活就这样平静详和,没想到贺老六死了,儿子又被狼吃掉。至此祥林嫂不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作者前后两次见到的祥林嫂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再嫁前,她头发花白,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在鲁家她做事麻利,深得鲁家人的喜爱。再见时,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最后她惨死在除夕夜万家祝福的风雪中……她的一生真是悲剧。我以为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在和命运斗争中,一路反抗,但最终输给了命运,为什么?我以为她努力抗争的方向是错误的,或许是她已然麻木,无力再抗争。她的愚昧无知更加速了命运的终极。去捐门坎,逢人去述说她的悲剧,这样让每一个原本同情她的人都厌倦了她的哭诉,继后的反感,以至后来的侮辱……。
读了这篇小说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不管身处什么环境都必须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生存的智慧。而智慧的出处便是知识,在书本中去吸取智慧。其实现实中一样,利琼的死难道不是悲剧吗?不论是书还是现实都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作为女人,最重要的一点必须要保持尊严,严守贞操。
“衣依,衣依。”还没写完,外面又传来了胜福嫂的声音。我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赶紧去开门。
“衣依,给。”一开门就闻到一股香味。胜福嫂手里端着一盘子蒜苗炒腊肉。“胜福嫂,这个……”我还没说完胜福嫂转身就跑了回去。
“衣依,不简单,连胜福家给你送腊肉吃!”茂雷从隔壁木工房里钻了出来。
“嘿,你好久回来的?”我不由得惊奇地问。
“才回来。你这个腊肉就这么端起哇?”茂雷指了指腊肉。
“哦,我去请二叔公,你去请英姐,我马上烧火煮面条。”我有些兴奋。腊肉可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虽说要过年了,但很多人家舍不得吃。
“嘿嘿,好妹妹,二姐真是运气,过年洗了膝盖骨。还没进屋就闻到三妹的腊肉香了。”我刚把柴火烧起,茂雷就把吴英、刘玲一起请到了。
“嘿,二姐真是运气哈,来了都不通知我一声。”我瘪嘴看着刘玲说。
“要过年了,刘玲给我们带了两个红烧罐头,她刚到一会。”吴英赶紧打圆场。“这可是好东西。肉一咬就化,好吃得流口水,这是凤凰村凤玉的对象从部队带回家准备结婚的礼品。就给我们家送了五个,太好吃了,所以赶紧给你们送来。”刘玲红着脸想着红烧肉的香味就滋滋流口水。
“二姐,罐头要热吗?”我把刘玲拿来的罐头翻来覆去地看了看问。
“当然要热。”
我们五个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谈。我把刚刚写的读后感拿出来给两位姐姐看,一心想让她们做评价。
“衣依,先不做评价,在坐的每个人都看一遍,然后在一张纸上写出自己的评语。然后我们再讨论鲁迅写作《祝福》的背景以及作品的意义和特点。”吴英接过读后感建议。
最后,二叔公给了我及格。大姐吴英给了七十分,评语稍显浅陋。刘玲倒是给了个有特色,八十分。茂雷夸张地给了一百分。百分之百优秀。
我望着二叔公,绯红了脸问“二叔公,究竟该怎样写读后感?”
第一步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第二步是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第三步就是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第四步是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最后一步就是,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你这篇读后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一点值得肯定。
读书时老师没教?”二叔公说完问。
“哦,我只读了小学。我爸把初中,高中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课本全部给我拿来了。他叫我每天学一点,争取在农村这两年把该学的都学完。并且写六十篇作文。”
“哪你,学到了呢?”二叔公看着我又问。
“初中第一册还没学完。”我有些还羞。
“你不错了,以后有问题可以问我。”二叔公抽了口烟,许诺道。
“衣依,真了不起。有这个决心,一定大有前途。”刘玲竖起了大姆指。
“衣依,我说的浅陋,是忘了你只是小学毕业生。即便是初中生,写到这样也不错了。从你的文中看出你的语言积累是可观的,如果你再细细的斟酌一下或许你就会有飞跃。以后,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吴英看着我拍了拍我的肩头。
“刚才说了,要读好一部作品就需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还有作者本人的背景……”二叔公刚起了头。
茂雷就站起来说“我知道,鲁迅最初在日本学医,后来,他认为医生只能医治肉体,不能医治人的灵魂,而文学则是治疗灵魂的灵丹妙药,所以他弃医从文……”
对于鲁迅,我只知道他是写课文《祝福》的作者而已,没想到他还是那么伟大的作家。
更没想到我的读后感会引起这样的讨论。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讨论,语言,句子,文法……我一一记着生怕漏掉了一句。
他们离开时,吴英说“明天到村小来,我给你一本《语法修辞》这是写作中最基本的知识,你一定要学会运用。”
“《基督山伯爵》看完没有?”临出门二叔公又问了一句。
“看完了,看完了。”我赶紧转身回屋给二叔公拿书。
“有何感想?”二叔公又问。
“感触很多,一句话,想当中国的基督山伯爵。”我气昂昂的,扬着脖子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