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有些口吃,李斯则善辩。
韩非的才学在李斯之上,但若要辩论,韩非只能和李斯争个旗鼓相当。
初在荀子门下求学时,韩非与李斯并无多少交集。韩非总觉得李斯的目光如鹰鹫一般好似能将他刺穿,给他一种仿佛与生俱来的隐隐的威胁感。李斯则早早注意到了韩非,韩非虽是贵族,却显出一种与旁的贵族不同的落寞与忧伤。
韩非和李斯的主张不同。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希望才学能为韩国所用。李斯则是一介布衣,善纵横之术,遍寻伯乐。
但文人的圈子就是如此奇妙,不辩不相识,辩着辩着就亦敌亦友了。韩非渐渐和李斯结交了。
韩非能明白李斯,李斯不像他那样天生能纵横于朝堂,李斯必须一步步去闯,去赌。乱世,人命如草芥,一步赌错了,便是死亡。李斯是敢于玩命的赌徒,韩非则是小心翼翼的谋士。韩非想,若有一朝敌对,李斯或许能胜他一筹,毕竟狭路相逢勇者胜。韩非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为何非要想着敌对呢?
终究是要分别的。
学成那天,韩非问李斯愿不愿意一道去韩国。
李斯答得很不客气:“我本一草芥,只愿浪迹四方寻奇货可居。韩兄,以你之才为何要屈居韩国而不受重视?”
韩非摇头,毕竟,那是他的故土。
各奔东西,天各一方。
第一年,李斯在生死的刀剑上行走时,韩非在韩国朝堂上受到排挤和冷落。
次年,韩非仍为韩国羁绊而蹉跎,李斯则已成了秦王的上宾。
两人只有在月色凄清之夜才会搁下手中的笔,抬头望望天空,再于唇角勾起一抹苦笑:“他,可好?”
得一知己,此生无憾。
韩国束缚苍龙埋没圣贤,秦国却已在荒蛮之地拼杀出一条血路。秦国兵临韩国城下,韩国恍然惊醒已为时过晚,只得听从秦国将韩非交出。
李斯想不到他会再遇见韩非,但命运就是如此可笑。是的,李斯是个赌徒,投一掷孤注在那年轻的秦王身上。秦王知悉韩非的才华,挥兵韩国令韩非入秦。
相遇于秦国都城时,一人殿上,一人阶下。韩非和李斯互相看到了彼此,在同一时刻,不约而同。韩非给了李斯一抹苦笑,李斯敛眉不苟言笑。
他们依旧是知己啊。
大殿上,韩非与秦王相谈甚欢。
乱世之中,身不由己。
“你日后有何打算?”李斯问韩非。
“我终究是韩国人……”韩非道。他已经不口吃了。
各为其主罢了。
后来,秦国攻韩。韩非上书劝谏,引秦王大怒,将其下狱。这是李斯预料到的。
后来的后来,李斯察觉到秦王后悔了。法家重理,于是,李斯去了狱中。
李斯是看着韩非饮下毒酒的。送酒者坦然,饮酒者亦坦然。两人相视而笑,心领神会,便是知己。
李斯转身离去,没有回头。
人生有幸得知己,可惜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