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兼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急症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脾胃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从医近 30年,主攻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名医杨晋翔结合防治,参加国家科技部对萎缩性胃炎的攻关研究,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科研项目三项。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主编《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著作及参加编写书籍 10余部。
‖你知道么?
1.长期劳心,用脑就会伤到“脾”。
2.同为“解毒丸”,主治各不同。
·佟彤笔记·
杨晋翔是著名中医董建华的学生,记得他刚做医生的时候曾经说过,他很喜欢大黄这味药,因为人们胃肠不清洁,大黄可以涤肠荡腹,清扫“内环境”。这次直播时他只字没提大黄的事,一个可能因为和直播的主题没太直接关系,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现在人们已经劳心不劳力了,大多数人的工作方式和过去的文人无异,这就是每天去杨晋翔那儿看脾虚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而他们的毛病已经不是大黄的率性能解决的事。
以前有句话说文人是“手无缚鸡之力”,这话其实有道理,因为文人多脾虚,脾在中医里又和肌肉有关,所谓“脾主肌肉”,脾虚人自然不能强壮了,即便是胖也是“虚胖”,用老百姓的话是“囊腄”太多,虽然倒不至于不能“缚鸡”。就让杨医生告诉脑力劳动者们,如何正确地扭转脾虚的状态吧。
一、脑力劳动者是“脾虚”的高发人群
我们所说的“脾”是中医的“脾”,不是西医的“脾”,不是说我们做 B超检查的时候的那个脾,那是西医的脾脏。而中医的“脾”包含了现代医学里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诸个系统,脾虚也是一种综合征的表现,是一组功能失调的组合。
既然说到是功能的组合,我们知道中医有句话叫“思劳伤脾”,就是说过度用脑会伤到“脾”。比如大家都有体会,过度用脑,像考试前的紧张复习或者开了很紧张的会,胃口马上就没有了,这就是伤到“脾”了。
说到这儿,先要谈谈“脾”的生理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说,“脾”有几个功能,一个是主运化,这里分两方面,一个是负责运化水谷,第二个是负责运化水湿。这两个功能失调了,首先会出现不想吃饭、浑身没劲之类的症状,同时还有代谢废物的堆积,比如中医经常讲到湿邪,是代谢废物,所以脾虚人的胖总是显得虚胖虚胖的。
“脾”还有升清的功能,“清”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营养物质,“升清”的意思就是把精微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脏器,如果送不到所需位置就会产生废物的堆积,会产生“水湿”之邪,“痰湿”之邪。
脾还主肌肉、主四肢。脾气不足的人一般都会面黄肌瘦,身体没有力气等等,这都是因为脾的功能失调,功能不足造成的。
总的来说,如果出现了不思饮食、身体乏力、大便偏软、爱出汗等都可能是脾虚的问题,所以说,“脾虚”是一个症候群,脑力劳动者是“脾虚”的高发人群。
上面说了思虑过度会引起脾虚,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打乱了消化的节奏,也容易引起“脾虚”。比如白领,工作紧张,吃饭又没有钟点,就容易引起“脾虚”了。同时,由于劳累损伤、过度劳累也会导致“脾虚”。我认识一个白领儿,家里装修,他平时很少干体力活,本身也不是特别强壮的人,装修房子加上工作非常的劳累,房子装修完了,他却表现出一派的“脾虚”症状,非常典型。
第四方面,久病也可以导致“脾虚”。比如说慢性病或者长期消耗的疾病,使体质明显下降了,也会导致“脾虚”。
二、怎样扭转、减轻“脾虚”?
“脾虚”在现代社会还是很常见的,既然容易出现,可以掌握一些小偏方、窍门,帮助抑制其发展。到药店和超市都可以买到,比如说茯苓、白术、山药熬粥,这就是治疗脾虚的方子。还有喜欢药膳的,可以买点黄芪,15克左右就够了,在炖鸡肉的时候加上,味道不错。比如说你有点水肿,是属于脾虚运化不利的,这个时候黄芪炖鲤鱼,对于脾虚伴有水肿很合适。
对于长期脾虚的人,可以自己做做穴位按摩,形成习惯之后脾虚的状态会慢慢改善。脚上的穴位有“太白”、,小腿内侧的“三阴交”,“公孙”再往上面一点,小腿外侧上面有“足三里”,每天按两次,每次 20分钟,具有保健强身、健脾作用。
如果脾虚比较重,可以开一些中药调理脾胃。如果周身没力气、不想说话、大便偏软,上午还有精神,下午就没精神了,或者说搬点东西就疲乏了,吃些什么呢?有一个“四君子丸”,药店就有,还有“香砂六君子丸”,都可以。
即使是脾虚,也不是说一个方子就全包治了,因为脾虚往往还和其他症状间杂着。举个例子,脾气不足,但是大便稀汤比较明显,甚至每天拉几次。这个时候可以用“参苓白术丸”。如果是睡眠不好,可以用“人参归脾丸”,既可以解决脾虚的问题,同时还有益气养血安神,有气血双补的作用。
如果说爱出汗,有“玉屏风”颗粒,也是个中成药,对于容易感冒的人非常好,可以增强他们的抵抗力。中医讲,肺主皮毛,可以卫外,常感冒是因为肺气虚,卫外功能不足,而肺气虚归根结底还是脾虚造成的,“玉屏风散”的组成很简单,黄芪、白术、防风,前两个药都是肺脾双补的药。
除此以外,脾虚病人发展严重的话就会比一般人怕冷,四肢、手脚冰凉,这种情况在白领中,特别是女性很常见。这说明脾气不足影响到脾阳了,是整体的动力不足。这时候可以用比较热的“附子理中丸”,既可以健脾,还可以温阳,但要注意,吃这种药的时候舌头不能很红,舌苔不能很厚,否则就有热象,吃了会上火。
如果是小孩脾虚,而且老是腹泻,还有一个“启脾丸”,健脾而且可以消食积,治疗小孩腹泻,包括大人的腹泻,也可以吃。
现代人压力都比较大,情绪容易不舒畅,久而久之就出现中医讲的“肝郁”,可以和脾虚同时存在,这时候可以用“加味逍遥丸”来疏肝,防止肝郁久了进一步克脾,使脾更虚。
‖佟彤说:有两个与“脾”有关的常用中成药,名字也非常近似: “人参归脾丸 ”和“人参健脾丸 ”。但治起病来两个药有很大差异,通俗地说, “归脾丸 ”治的是失眠, “健脾丸 ”治的是消化不良。
“归脾丸”里除了人参之类的健脾药之外还有龙眼肉、酸枣仁、远志,那种平时有气无力,面无血色,到了晚上还睡不好的人最适合吃这种药,通过补脾来安神。“健脾丸”主要针对本来就吃得很少,而且吃进去的东西很难消化,药里有助消化的山楂、神曲,也是治脾虚,但这种脾虚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
感冒药里也有两个名字类似的,“感冒清热冲剂”和“感冒退热冲剂”。
“清热”治的是因为着凉引起的感冒头疼发烧,人怕冷得厉害。
“退热”主要是在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时候用,治的是风热感冒,这种感冒一般是恶寒轻,嗽子痛。
还有“连翘败毒丸”和“连翘解毒丸”:“败毒丸”主要针对的是脸上痤疮,皮肤湿疹,而且红、肿明显的时候比较适用。“解毒丸”更恰当地说是感冒药,发热、嗓子疼、嗓子红肿,属于风热感冒的适于用。
三、补脾需要有什么具体指标么?
想进补了,首先要看看自己的体质,自己目前的状态该不该进补?比如说,既有脾气不足,但嘴发干,这种情况挺多见的,特别是在比较干燥的季节。如果用党参,补的力量就比黄芪重一些,会上火,如果是上述情况,用西洋参比较好一些,西洋参既补气又补阴,不容易上火。
吃西洋参的方法也比较多,切成片的可以用热水像泡茶一样泡开,既喝到了水,还可以把泡过的西洋参片咀嚼一下,充分吸收有效成分。西洋参的粉剂也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剂量。
有些病人是不能吃补药的。比如说舌头是红的,舌苔特别厚,大便比较干,或者吃的稍微多一点,比如说吃肉,就感觉不消化,肚子胀,紧接着就会出口腔溃疡,就敢喝点稀粥,这些就不能吃补药了,舌头红说明胃里有热,这个时候吃补药就是“火上浇油”。如果确实存在虚的本质,也要看一下医生,开一些清泻胃火的药物,比如“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之类的,先把胃火清了,然后再考虑进补。
四、舌头上为什么有很深的牙齿印?
舌头上表现脾虚的有几个情况,首先舌头的质地是淡的,再重一点的话舌边会出现齿痕,就是牙齿印儿,舌体显得很胖,舌苔是水滑的感觉,都是典型的脾虚表现。
如果舌苔比较厚,又有点水滑的情况,不是很干,不是很黄腻,这种情况有可能脾虚,但这种脾虚不是单纯的脾虚了,是脾虚的功能失常以后,运化功能就不正常影响代谢了,会产生湿浊,这种情况是“脾虚夹湿”,这个时候治疗既要健脾,还要化湿,相对复杂一点。
五、胃口很好但不敢吃,吃了就不消化,还是脾虚么?
想吃饭但是不敢吃。这种情况中医一般认为是“胃强脾弱”,想吃是“胃强”的表现,吃了消化不了就是“脾虚”的问题了。
这种人的舌头如果很光,没有舌苔,那就是典型的胃阴虚了,胃阴虚会导致胃热,这个时候可以用沙参、芦根、麦冬,滋补胃阴,胃阴充足了,热也就退掉了。
‖佟彤说:用红小豆和薏米一起,像家里熬豆粥一样熬粥,每天喝,能够帮助身体排湿,减轻轻微的水肿,是利湿很常用的中医食疗方子。这种粥的升糖指数很低,因为粗纤维多,不会像喝了白米粥那样引起发胖和血糖升高。但要想根本去湿还是要通过药物治疗,任何一种食疗都没那么高的疗效。
‖佟彤说:我姨就是典型的“胃阴虚”,舌头上从来没有舌苔,中医看病时总和她说,什么时候你舌头长出点舌苔了,你的消化功能就提高了。舌苔厚了是病态,没有舌苔也是病态。她做过胆囊切除,各种消化液一直分泌不足,油的、死面儿的、稍微硬点的都消化不了,总觉得堵胃里。后来吃了 “复方消化酶 ”,也是中医给开的,效果非常好。
如果是吃的稍微硬点,或者油腻的,就胃不舒服,自己都能觉得是消化不了。这是典型的脾气不足。如果说昨天晚上吃的,早上还在胃里停滞着,这个时候可以用中药来救急一下了,比如“香砂枳术丸”,药店就能买到,能健脾还能消食,“保和丸”也可以,都有消食去滞的效果。
中医讲补脾要运脾,单纯补脾,一个劲地吃补药会欲速不达,因为虚弱的脾也吸收不了过多的补药,这个时候要加一些能够调理气息的药物,“枳术丸”就是这样,其中的枳壳是中药的胃动力药,有理气的作用;白术能健脾,这种配伍补起来会更适合。还有“香砂六君子丸”,也是补脾兼消滞的,脾虚的人可以长期吃吃。
六、大便很稀但又喜欢吃冷的东西,到底属寒属热?
如果是中老年人,建议他先到医院查一查,可以做钡灌肠或者结肠镜,看看肠道里有没有长东西,要排除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这种情况可以判断是脾虚,还有因为脾虚不足导致的水湿运化失调,湿阻而化热,有了热才喜欢吃凉东西。治疗应该健脾、祛湿、清热三者兼顾,可以吃些茯苓、白术、山药,这些是健脾利湿的,加一些清热药,比如连翘,既可以清热又不伤脾胃,但他这种情况要用轻柔一些的清热药。
纯自然的中药也有副作用?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
名医张纾难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你知道么?
1.“至宝锭”服用时可以沉淀掉朱砂,避免汞中毒。
2.人参用错了也可以导致“人参滥用综合征”。
·佟彤笔记·
2000年的时候,同样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的谌贻璞教授给我打电话,让我快去他的病房看看,他收治了几个吃“龙胆泻肝丸”而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只能靠透析延长生命。我第二天就去了医院,看到了一个病人肾脏的 CT片,硬化缩小成了一个小球。一问才知道,之前,她居然吃了半年的“龙胆泻肝丸”。谌教授很遗憾地说,那样的肾脏已经不可能恢复功能了。
从那时起,“龙胆泻肝丸”就被归了另册,但没有一个搞中医的人不为这个经典老药喊冤的。
其实,龙胆泻肝丸有着不凡的出身,它始出于宋代翰林医官院组织编著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这个药能沿用到今天,肯定是因为没出过大乱子,直到现在,治疗属于“肝火上炎”的带状泡疹、急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仍有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