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09700000041

第41章 心理基础:揭秘心理学的前世今生

学科的细分,让心理学分裂出众多分支与流派,并逐渐以“复数”形式取代单一的学科形式。在美国,人们对心理学研究一直情有独钟,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之下,这种喜爱之情也少有衰退;但英国却呈现了一番截然相反的景象:在这片相对保守的土地上,心理学遭受冷遇的情形已经成为常态,即便如此,它依旧站稳了脚跟,于并不热情的环境中顽强发展;德国是实验心理学的发源地,心理学曾在此迅速生长,但好景不长,在后期强大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它一直保持着停滞状态。

但是,伟大的格式塔心理学却诞生在这片看上去沉闷无比的土地上,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格式塔心理学融合百家之长,揭示了心理学的本质问题,摒弃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弊端,使德国的心理学研究水平在一定时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从幻象走向事实的心理学

于我个人而言,心理学研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相较于过去,我对心理学劲敌所持有的憎恶心理在不断减少。今天,如果将人类知识的其他分支同心理学相比较,就能确切认知到,这一学科所作出的贡献到底多么巨大。

那些哲学研究者们往往能获得些许暗示来应对某些巨大而深刻的问题,无论是从远古走来的学者,还是现代致力于思想研究的专家,这些问题都成为他们内心最深刻的困扰。举例来说,研究历史的人总是去关注人类的力量,生物系的学生需要具备对自然与实验相结合的认知,数学研究者需要懂得思维的力量和美妙。但对于研究来说,我们却很难具体说清这些巨大而深刻的问题是什么。

有时候,心理学很难发现一些有益的事实,但这不能成为人们对其横加指责的理由。通过心理学确实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尤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今天这些知识,依靠自身的权利被当做一种目的来看待。哲学上说:研究发现的事实还是事实;当对事实深信不疑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方设法为其设置理论依据。无论如何,心中所认定的事实才是最重要的。

现如今,这一哲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它揭示了两方面内: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既然是客观事实,自然不会受制于人为行动的干预和支配;二是假设和理论,可以单纯地说这是心灵的产物。

很显然,价值的来源更多的是客观事实,而非理论。在心理学当中,这也是此观点存在的正当理由。实际上,心理学在新时期开始之前,是由一些综合理论与简单科学事实共同构成的,而实验的加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事实被发现,与此同时,理论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成为心理学向真正科学转变的开始,当它决定去探索事实的时候,便等于进入了科学之门。

确切来说,心理学成为一门真实的科学的过程,是从一种幻象多于认知的状态向认知多于幻象状态的成功过渡。即使依然存在幻象,但至少,它开始存有某种意识和目的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种进步呢?

我认为有效的评价必须先对“知之甚多”一词做出明确的解读,在拉丁语中,“甚多”主要指数量方面的优势。依据这一解释,我们可以说了解20个项目的人所知要比了解2个项目的人所知多出10倍。但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后者了解了2个项目的本质关系而前者没有,后者多了解的东西是否就比前者要多很多?或者前者只是简单地聚合了20个项目?由此可见,这种解释仍存在很多悖论。

所以,对科学的探寻不应拘囿于概念的藩篱。在我看来,科学的初始是发现其自身,文艺复兴的到来让它们进入了全新时期,从那时候开始,任何一门科学都在尽量减少命题的数量。到今天,这一事业已经变得愈发成功,伴随着实验方法的更新,更多的事实也开始被发现。除此之外,科学还摒弃了过去那些过于主观的测试,以及众多先入为主的幻象。

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通过科学事实的研究,日常事实也能从中推导出来。这种科学的进步被人们看作是已知事实数量的稳定增长。不过在我看来,科学的进步不是单一的,它存在多方面的可能,例如学科越来越成熟,最后成为聚合的统一体。科学的理性特性决定了它确定的事实也必然存在着秩序,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彻底了解的事实。也就是说,事实是理性系统的知识,需要事实的相互依存为基点,这才是对真正科学知识的正确解读。

2.心理科学:一种基于可理解的理性事实

对科学的解读于心理学的研究而言,是极为必要的。科学体系的统一性尚不完整,不断更新的事实由此发起“挑战书”,这种挑战存在于个别的科学范围中,再加上科学的多样性越来越被关注,来自新事实的挑战也愈加明显。

在我看来,这些全新的事实都来自于共同的发源地——哲学,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随着科学特殊化的不断渐进,作为科学的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其进步的一种标志。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这种分离和特殊化都是极为必要的,虽然同知识的统一性相比,它与目的相悖。

在实际应用中,心理学所具备的价值是在后期才被发现的,这是科学的伟大胜利。作为一种科学,心理学不应该被视为少数人的游戏,因为它同所有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当然,即使没有科学,行为同样会产生,心理学也是如此。在任何一门科学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通过行为来改变环境了,时至今天,人类形形色色的行为也并非由科学来决定。话虽如此,科学尤其是心理科学对人行为的影响还是明显的,而这种影响也更加突显了科学的作用。

对于二者的差异,我们可这样解释:前科学阶段,人类的行为方式完全由情境决定。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具备可操纵性,而直接的知识可能并不科学。这一论点在许多情境中完全正确,在另一些情境中则是谬误。眼见未必为实,这是人类在科学进步中总结出来的真理,相应的,思维成为了一种人们热衷的新活动,大家都能品尝这种活动所带来的好处。

借助思维,人们可以对事件和行动结果加以构建,通过思考,科学意义上的知识可以被人们创建出来。因此,人的行为越来越趋向于理性,知识的获得逐渐趋向于间接。除此之外,原始世界的统一性也因严谨的思维过程而坍塌,在思维不同的级别和等级下,特征、行为方式与定律也有其特殊性。

因此,如果期望科学知识去引导行为活动,就必须遵循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但是这一过程却难以提供一种清晰的决策。具体来说,就是在原始世界,人的行为是由环境所决定,但是在科学世界中这一方法不再适用,真理往往是由推理来获得,但是真理却无法指导行为,这也是为何在科学之外会产生神学的双重真理。

痛苦的敌意和科学的伤感充斥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中,如果人类想要收获就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这算不算一种悲剧真的很难界定。在我个人看来,我们没必要纠结于这些无法抗拒的规定,科学必须顺从系统化的事实,因为它们建立在理性的知识体系之内,如果将其看作成一种选择,那么这种选择难免会忽略或拒绝另一方面的事实。但即使如此,只要科学研究者们明确知晓自己的目标,所做的每一件事,就不会存在太大风险。科学家们要做的,是不要忘却在获得成功之际,他们所没吸收或忽略的现实。或许,这是他们有意为之,因为科学得以产生的问题,往往会被科学家嘲笑,这种态度并非是对神学的敌意,但却有可能将导向本质的大门关上,从而阻碍科学的进步。

对此,我的观点是,任何一扇大门都可以向科学关闭,虽然今天的科学还不能对所有问题都给予回答,但在意识到科学不完整的同时,它也在不断扩大自身基础,以此来包容更多的、在最初予以否认的事实,并对人类的难题予以作答。

这就是包括心理学在内所有科学的任务,如果对这一任务有所误解,那么科学就会处于危险当中,其独立完整的地位就会丧失。错误的科学态度容易对理智加以谴责,对此,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作专门探讨,找寻科学正确的发展途径。

在这里,我的期望在于科学能够帮助重建原始世界的统一。这也是一门科学发挥价值和意义的所在。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在于收集了多少数量的事实,而在于其理论所具备的力量及普遍适用性。虽然这一论点同我们最初所谈论的相对立,但是这种结论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理论,它不是主观臆测,而是通过事实检验得出的调查结果。

所以,在心理学描述中,我会着重对理论层面加以强调,虽然会说明很多事实,但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罗列或堆砌,也不会单纯地去展示奇异的心理现象,而是会在心理学的体系之内,去探索理性上能够被理解的事实。

也就是说,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作为一门科学,它所追求的是在事实的建立当中寻找最大的确切性。这种确切性要求一切出发点都是事实,这样一来,科学便摆脱了科学家的个人愿望。同样,理论也会对事实有所要求,在事实和理论相悖的情况下,理论要么错误,要么不完整。

从这一意义上而言,科学也是学科,对于心理学研究者来说,我们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必须以事实要求为基础去行动。科学的成功能够给研究者带来极大的骄傲,但这是不恰当的,科学家既可以是科学的主人,同时也是科学的仆人,在知识的进步上,我们会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制造的“永远”是那么贫乏,所以成功不是自负的理由,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更应谦卑。

分崩离析的世界,需要用真知灼见去整合,真理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认知态度对待客观关系,我们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源自于内心对周围一切的敬意。

3.自然关系:那些被拒绝的解决办法

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特殊的功能,心理学也不例外,它更适合于整合任务,会对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在我看来,这就是心理学的特别声明,它处于世界三大领域——心理、生命和自然的交叉点。

心理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行为,就像生物科学一样,心理学也会面临两种自然的关系,即有生命的自然和无生命的自然,虽然有时候它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不过,对心理学家而言,行为是所有研究中较为特殊和重要的一个方面。

拳手被击倒六分钟未恢复知觉,这意味着在被击倒后的六分钟里,倒下的拳手并未死亡,他只是失去了行为方面的某种特定功能。一般情况下,人的意识同中枢神经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可以把中枢神经系统视为心理、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这三大领域的聚集节点。对于神经组织的化学构成,我们可以进行细致研究,这种组织的功能和特征我们有足够条件去了解,而神经系统的生命功能同意识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更为深入地去探索。

社会上曾经存在两种被拒绝的解决办法,第一种是原始唯物主义。在上世纪中叶,原始唯物主义的发展达到顶峰,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20世纪左右所出版的畅销书中也对这一方法进行过表述。

这种唯物主义的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它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一种错觉,物质、生命、心理这三种形式或者实体根本就不曾存在,物质这种东西是由不断回旋的原子构成的,因为数量太过庞大,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结合,而动物和人类只是无数种结合当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只是原子的某种运动。这是我对这一观点的简单表述,更深层来说,这种观点不仅是一种科学信念,更多时候,它还被当做教义和愿望。

我们成功地将科学应用于技术,随成功而来的就是自负,在自负的驱使下,人们对科学的畏惧感消失,而恰恰是这种畏惧感承担着真正知识源头的角色。这就像那些获得胜利的野蛮人一样,无论他们获得了怎样的身份,对于被征服者来说,他们都是文化的摧残者。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原始唯物主义者开始对一部分人类哲学充满憎恨,因为这部分哲学所指的方向超越了他们的概念范围。

对于这部分人,我并不厌恶,虽然他们看起来是如此狭隘。既然他们已经形成一道自我承认的宗旨,那么在此之下自然会建立起一道防御。而至于原始唯物主义本身,我们更没必要同它抗拒。在这里,我只补充一点:关于物质、生命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被原始唯物主义者错误地提出,也因此导致了结果的无效。这是原始唯物主义者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即在严谨的科学之上,对以上三个概念做出的区分过于武断,并且在接受一个概念的时候,绝对性排斥另外两个概念。殊不知,这三者之间所包含的终极真理,恰恰是取决于互存共生。

第二种方法是生机论和唯灵论,这一方法并不否认问题的有效性,相反,它为了解决问题,甚至会建立两个或三个独立的领域来帮助自己。在这些领域之间,它们彼此独立,并且存在明显的区别。对此又有三种假说,我们可以加以分辨。

第一种假说:生命同心理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界限,而生命同无生命的自然则被划分为同一类,在这种假说看来,心理作为一种全新的实体,能够帮助人类同人类的创造物进行区分。

第二种假说:生命同心理属于一类,它们属于天然的力量,同生机论力量不同。

第三种假说:三重区分,每一种领域内都具有一处特别活跃的原理。

在以上方法中,分量最重的当属生机论假说,它所具备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帮助人们建立起真正的科学理论,因此,有关于生机论的问题,也一直格外受到重视。

在此,我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排斥这些解释类型,因为生机论虽然帮助人们建立了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比原始唯物主义更为优越而已。所以新名称并不代表新的解决方法。

在真正的科学队伍当中,生机论并未受到过重视,尤其是在生物学领域更未曾被青睐。如果将生机论作为真正的事业,则需要莫大的勇气。

4.以数量和顺序为基础的心理整合

以上的讨论已经或明或暗地显示出心理学对于整合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既要顾虑到身心问题,同时也要避免上文中三个领域的彼此分离,因此,心理学所具有的整合性质就突显了出来。

原始唯物主义是一种简单的体系,它期望通过一部分的贡献来对整体加以解释。同理,在心理学中,为了实现真正的整合,我们也需要通过部分贡献来使整体体系得以建立。当我们将目光专注于自然、生命和心理这三大领域的时候,就有机会从任何一个领域抽取特定的概念,具体来说,我们要从自然当中抽取数量的概念、从生命领域中抽取顺序的概念、从心理领域中抽取意义的概念。

下面,我们来一一说明:

(1)来自自然的数量。

现代心理学起步的源头就是量化,用纯粹的量化术语可以对任意心理功能进行描述。韦伯定律出现之后,科学研究者对数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数量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诸多路径,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大量危害。

我发现,很多人开始对所有事物进行测量,使之量化,包括人们的情绪、感觉和智力。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对心理问题的量化持有坚决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心理学不应该以量的范畴来界定,它应该属于质的范畴。

在我看来,这种质和量的对立并非彼此不容,它之所以如此盛行,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仍然难以了解量的本质。

的确,量的测量是现代科学的开端,现代物理学也表现出了对精确测量数据的重视态度,但是物理学家们不会去测量任何东西,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某种方式的理论成果贡献加以测量。在这里,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对物理学的全部量化结果进行讨论,但是,物理学家扮演的绝对不仅是数量统计员的角色。

物理学家所感兴趣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量当中,那些可以通过测量而获得的特征分布,外加它们的变化过程和相应规律。依靠数学公式,他们可以对事实进行描述,具体数字和抽象数字则是当前数学公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学公式的确定关系建立在其中的抽象数字之中,在这样的前提下,测量就具有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即对其所描述的过程的有效性的检验。这样的关系就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量化关系,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数字,都可作为量化关系来看待,它们同质量之间的对立也就不复存在。

但是,如果只是考虑测量的数据和个别事实,而不去考虑其分布方式,就很容易出现误解。因为分布方式同数据的真实性是一样的,它所揭示的是在条件当中或者过程里的特质。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质的身上,就容易发现在很多情况下都很难确定一种情况到底是质的,还是量的。当一个物体以一种恒定的速度前进时,无一例外都是既有质又有量的,不论速度如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物理学对于量的数学描述在本质上是对质的一种特殊表达。现在,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描述应用于心理学,心理学是完全可以量化的,同时它也能保持质量科学的特征。更加重要的是,在保有量的同时,它也属于质的方面,如果能够对它的质进行正确描述,那么在需要的时候,这些质就可能会转化为量的术语。

(2)对顺序的解读。

“顺序”这一概念的起源是生命科学,对于这一概念,我们能否提供一种解说让所有人都满意呢?当一个物体处于确定位置的时候,位置的确定就取决于它同周围的关系,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有序安排。

我们不能说随便堆杂物的储物间是有序的,但客厅家具的排列则是一种有序。同理,事件的有序发展指的就是每一事件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特定的方式来展开和发生。例如一名专业的演奏者在弹奏音调的时候,钢琴琴键的运动是有序发展;如果是一只猫跑过来不小心踩下了琴键,那就不能说是有序了。

以上所举的例子有时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但也可能衍生出偶然顺序理论。现在,我们先来假设一下反对意见:

假设P是反对者,P:“为什么动物按下的琴键没有第一种情况有顺序呢?或许你更喜欢第一个例子,但是这种主观偏见不能作为理由。更何况这种主观偏见也无法从中区分出全新的科学类别。上一个例子也是如此,当你正好喜欢客厅,所以你说客厅是有序的,但是我可以想象一个来自外星的陌生人,他可能会更喜欢你的储藏室。所以,我们看待这个例子需要一种不带偏见的前提。在这样的基础上你会发现所有物体,无论是在客厅还是储藏室,它们都处于自己的位置上。因为依照数学定律,它不可能出现在任何其他地方,同样每个钢琴的琴键运动也是依照规律而行,无论是演奏家的手指还是受到惊吓的小猫。如果可以用原始的定律来解释这些,为何又要引进‘顺序’这一全新的概念呢?这种人为的差别太容易让问题产生混淆。”

对于P先生的争辩,V先生做出了如下回答:“亲爱的P先生,在谈论这一问题的同时,不渗入自我情感对你而言是很难界定的,因为我清楚每个人对顺序都很敏感,无论是家具杂乱的房间,还是无序的钢琴曲。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我会排除一类人,他们只会去看两个房间中的一间,或者只选择钢琴的两个音调序列。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存在两种选择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方式当中,顺序和安排早已经产生。

“我相信大部分储物间的东西都是以一种偶然性的状态被放置,它们的位置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这一点就像你所说的那样,每个物体依照机械定律各就各位,但是机械定律不会对物品的行动做出任何干预。将这种情况同客厅比较,在摆放家具之前,我们会先做详细的规划,确定每个家具所应在的位置,以使它们符合客厅主人的整体审美。

“在最开始,床头柜可能被推向了左边,偏离了原来的位置,那么人们就会把它再推回到合适的位置上;挂歪的画像也会在发现之后被纠正过来。这一切都需要机械力量的帮助,但仅仅是依靠机械力量又很难完成。对于两种音调序列的看法,我不再去重复,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应用。对此,我的结论是:盲目机械力量的相互作用在无机自然界全部存在;而在生命领域内,顺序这一全新的概念会发挥极大作用,它是无机自然界运动的一种新动因。”

由此可见,在对P先生的疑问做出回答时,V先生就已经开始谈论我们所要思考的理论,关于先前生命和自然的谈论,V先生一定会将其归入生机论的范畴。事实上,生机论的论点在于对有序过程和无序状态的区分。

在对意义做出解释之前,我们先对P先生和V先生的争论做出解答。我已经明确表示过心理学是排斥生机论的,但是对于V先生的解释,我们却必须考虑。这样的态度似乎是充满矛盾的:在接受顺序的同时我们却排斥顺序所产生的特殊因素,于前者而言,我们会遭受P先生的质问;于后者来说,我们又可能触怒V先生;而如果采取折中的态度,那么两个人对立的观点就都有道理。或许为了避免他们水火不容,我们应该接受这两种主张,由此可看出我们的任务体系也是具有明确界定的:对于那些我们接受或者排斥的理论,我们应该尝试着去调解,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发展一种不会受到生机论支配的顺序范畴。

因对生物体的观察,才出现了现代的顺序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应用范围只存在于生命领域。如果将顺序作为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特征,生存于物理学领域之内,那么在生命科学范畴当中,无需引进生机论也能够接纳它,这就是格式塔对心理学整合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然,这种方式仅仅指出了格式塔的整合作用,使得生命同自然的结合不需要否认自然的特征也能实现。格式塔理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对无生命的事物所予以的尊重和有生命的事物是一样的。

原始唯物主义的整合方式剥夺了生命顺序,这一理论让人们轻视生命,将生命看作是无序事件的结合,很显然这是不合常理的。

5.基于理智气候的意义和价值

意义,是我们要解释的最后一个类别,同数量和顺序相比,意义这一概念要更难懂、更难解释,它所呈现的,是格式塔理论更深层的渊源。这种情况归因于理智气候这一东西的存在,理智气候同气象学中的气候一样,在不同地域有不同表现,就像植物的生长依靠物理气候,观念则需要理智气候提供空气和养分才能成长。

同样明确的是,德国和美国的理智气候完全不同,德国的唯心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派别,它已经渗入到每一个德国人心中,并且公开地在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中显现出来,汇聚成一种人格意义。在德国人看来,历史的重要性应该摆放在第一位,它构成了德国人的生活和作品,相比较于一项伟大的外星人计划,德国人对历史学更感兴趣。

相较德国,美国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美国的理智气候是务实的,在这里,所呈现的东西都是当下即刻需要的,这种气候占据了整个美国的中心,同德国人对精神层面的高度关注相比,美国人更热衷于实证主义,在他们看来,德国的这种气候是无用的,不在实在范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美国人的态度是有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可能会对单纯的事实给予过高评价,而对于那些抽象的思辨问题却漠不关心。美国这种高度关注精确性的态度,是对形而上学持有厌恶、蔑视态度的根本原因。

所以,当格式塔理论第一次面对美国公众的时候,其中描述精神的一面被束之高阁,而表现科学特征的一面则被高度重视和强调。如果依照这样的方式来安排顺序,那么就极有可能因为偏见而带来危险。

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便拥有不同的理智气候,所以人们很容易只关注自身理智气候与格式塔理论相关的一面,将其视为纯粹的神秘主义,一旦无法熟悉它的科学内涵,人们就不会同整个理论发生关系,也不会掌握它。

当前,格式塔理论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将旧有的束缚解除,把它的整体呈现在人们面前,是它最主要的任务。

6.德国心理学的两难处境

回归到格式塔理论的起源,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斯·韦特海默是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前文已经说过,德国的理智气候并不适宜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但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因为同哲学不和,长期以来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和思辨心理学成就一直被压制和贬低,哲学家们声称,心理学的真实性不能依靠科学方式(自然科学方式)去调查。

同时,这个观点还认为,感觉定律和联想定律是科学心理学的主体,而反对者们所指示的事实同实验心理学所研究的事实有着很大差距,这让二者看起来似乎属于不同的宇宙,在实验心理学的体系当中,宏观事实从未拥有进入的门槛,它们只是在微观事实的基础上做研究。

在上述情境当中,我们迫不得已采取了一种类似唯物主义生机论中所持有的态度。对此,我不得不承认哲学家们的批判有着切实的依据。不仅仅是细微的研究让心理学处于精疲力尽状态,在它们实际研究的问题上,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

从这一点来看,历史学家是正确的,他们认为历史的决定不是依据哪种定律而做出的,所以要将文化数据纳入心理学体系之内。但这样一来就不得不破坏文化的真正含义,这也是为何历史学家们声称文化存在的同时,也具有意义价值的原因。

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给予意义和价值相应的地位,如果心理学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成为完整的心理学,充其量只能研究事物的一个层面,而这一层面会将人类文化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对于实验心理学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它的地位: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一直认为心理学是惟一正确的科学,但事实并非如此,它甚至从未成为过一门真正的科学。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将聪明的表现归纳为人类的高级活动,但是这样的归纳带有非常深刻的个人人格烙印,它不可能被证明,更不会形成科学体系。

科学往往会根据因果关系对事物做出解释,而心理学的解释过程则是依据动机和价值,这一直以来被科学所反对。实验心理学认为,科学家们所反对的根本不是解释,而是对因果理论的关心。

对文化的涵盖是所有科学的必修课,如果心理学现在没有做到,只能说明它还太过年轻。就像万丈高楼必须从地基盖起一样,当前心理学的口号是“一切从基础开始”。如果所有的科学并不是独立活动聚集,而是“科学”这一大的整体的各个分支,那么,在原则的解释上,我们就要求方向上的相同。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德国心理学的两难处境:一方面,心理学具备科学意义之上的解释原则,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却难以依靠这些解释原则获得答案。另一方面,当心理学试图去处理这些问题时,却没有了科学的解释原则,只剩下了理解一条路径。

7.韦特海默的“钥匙”

韦特海默还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对德国心理学所面临的两难处境予以了极大关注,他心中对答案的寻找从未停止过。在对这一问题不断探索的同时,韦特海默也辩证地看到了它们所具有的优缺点,而他则一直以公立的态度去对待,全力去寻找解决危机的有效办法。

韦特海默知道,不论是哪种解决方法都不能丢掉科学和意义这两项原则,因为正是这两个原则构成了困难的根源。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基本科学概念的考察,这促使了科学本身的不断进步,韦特海默所要做的就是继续这种考察。

我们可以用几个简单明了的词语去概括韦特海默的结论,虽然我们的思维习惯因这一结论而发生激烈碰撞冲突。在他看来,解释和理解不能作为处理知识的不同形式,相反,它们是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因果联结拥有了更为宽阔的外延,它不再单纯地是一种记忆事实的序列,而是像名字和电话号码之间的关系一样,有了一种可以被理解的联结。

借用一个韦特海默用过的比喻:假设我们带着好奇进入天堂,发现所有的天使们都在忙碌着作曲,每个天使都有一门乐器,他们在演奏着各种各样的曲调,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些乐曲中找到某种规律。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天使们音调的公式,所以很多科学家或者哲学家们也会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天堂音乐的规律。

但是这种规律不过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它所具有的实际特性使得预言成为可能,但是它却没有意义。

或者,我们可以像聆听伟大的乐章一样去倾听天使们的演奏,然后去掌握音乐的内容,如果我们最终能了解整部乐章,那么就可能解决当初的问题。不过即使如此它所具有的意义也是微小的。

如果天使们确实是在演奏乐章,那么用第二种方式去了解就更为合适,这种方式能够告诉我们特定时刻天使们所做的事情,也能告诉我们天使这样做的原因,把整个表演的意义呈现出来,就构成了我们对它的知识。

我们对世界知识的解读存在不同的可能性,问题是这些可能性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当意义、价值和含义作为一种经验数据呈现出来,就会为人类提供某种暗示。那么,我们就不能将意义和价值这样的概念同心理学隔离,而是借助、利用它们,去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心理和周围世界。

这也是数量、顺序、意义这三个概念对心理学所作出的贡献。我们将其从不同的科学当中提取出来,虽然它们的根源不同,但这不会对它们的普遍应用造成影响。事实上,这三种类别都拥有普遍原则,我们必须杜绝和防止那些彼此分离的事实,致力于将各类因素整合起来,对一组事实用特定的联结形式来思考。只有这样,数量的质化才会成为可能,顺序和意义才会服务于原有的实体。

8.囊括心理科学的格式塔理论

一直以来,心理学都处于一种令人不满的尴尬境地,它不像物理学那样能获取大量事实,相比之下,人们自然会质疑心理学职业培训的现实意义。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同样可以为宇宙做出贡献,而且它是一门不会脱离生活的科学。

数学太过抽象,尽管这样的抽象是美丽的;物理学过于神秘;生物学脱离实际……如果将这些科学看作游戏,那么生活就应该是寄托于科学的游乐设施,但是科学却放弃了使自己存在的惟一媒介。于是,心理学就成为了连接生活和科学的桥梁,成为指点二者相遇的路径,在人类知识体系的奠定方面,心理学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

对于格式塔理论范畴的适用性问题,我们却不能像实用主义那样教条,避免将所有事实都包含在联结单位内。要知道,并不是每一种量化都是对真正质量的描述,也不是每一种序列都有意义和顺序。在实证主义者看来,没有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它们自然也不会有顺序。但是,因果关系范畴并不是事件的彼此联结,同样格式塔范畴也不是单纯的整合。

对因果关系范畴的运用,就是要去寻找那些属于自然界关系中的部分,而对于一种格式塔来说,则意味着去寻找那些属于机能整体的部分,同时确定这些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相对程度。

在不同的领域,科学会寻找到等级不同的格式塔,每一种格式塔都存在顺序和意义,而且对于一种格式塔来说,它的量和质是一样的。在目前所有人类知晓的格式塔当中,最为丰富的就是心理学格式塔,所以我们也很难用量的术语去表达它的质,正因如此,它的意义就更为凸显出来,其普遍性也是宇宙中其他科学难以比拟的。

同类推荐
  •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是一本探讨我们内心隐秘情绪的心理类图书。我们内心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坏东西”?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它们?本书系统阐明了这些隐藏心理的成因、类型,并邀请读者反思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情绪和心理来更好地感受自己。
  •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

    精神焦虑症的自救:演讲访谈卷

    本书简单明了而又具体地说明精神焦虑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治疗它的方法。作者不仅告诉读者要正视自己的焦虑症状,还提供了大量摆脱焦虑情绪的技巧。阅读本书能让人克服压力、战胜恐惧、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 成交心理学

    成交心理学

    本书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的方法,认为与老客户建立更深、更持久的关系远比追求新客户能带来更大的利润。作者深入分析了客户的购买行为,保持老客户长时间的购买力,持续提取顾客的价值。本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通过介绍成交要素、成交的关键步骤、成交的核心因素、广告、情感、体验、售后服务、品牌、自媒体等方面予以阐述,达到持久吸引顾客,进而实现最终的目标——成交。
  •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使焦躁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每天专注自己的内心,学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以现实故事为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为您讲述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让您扫去心灵的尘埃,愉快地享受生活。
  •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套装共4册)

    阿德勒心理学经典(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括:《洞察人性》《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学》《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热门推荐
  •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

    本书系统地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管理方法与开发技术,重点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过程,说明了物流信息系统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技术,详细地分析和论述了物流信息管理具体的实际应用实例。
  • 神载

    神载

    倘若我闭上了双眼,看到的是一片黑暗,那我睁开眼,又是否会是一片光明?
  • 入谓

    入谓

    两人去陌生海域上学在车站遇上了一个人,结果在学校是同班同学,开始了奇妙的缘分与纠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陆荒经

    大陆荒经

    这是一个由林、李、舒、陈四大家族组成的修真世界。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 为梦想去奋斗吧

    为梦想去奋斗吧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努力实现,一切都有可能,为梦想奋斗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的出现烙进我的心

    你的出现烙进我的心

    “加油!再见!”这是钱芷文对湛禹希在学生时代说得的最后一句话!还是通过短信的形式!五年后……一家酒店“听说,你暗恋我,嗯?”职高暗恋文(介意慎入)
  • 医品神算

    医品神算

    何谓天眼?天眼又称天目,传说中这一能力,号称天眼通,能观三界六道,能看万物本质,可洞悉世间万物变化。江南—一个孤儿,重回八岁,开启传承。从此医界多个神医,风水界多个神算,商界多个女王,时尚界尊其教母,娱乐圈多个大佬。
  • 异缘录

    异缘录

    千年流逝难分爱恨对错!溪水冲石只愿再度重逢!榕树夏花许下不悔誓言!多少痴情,等不来花前月下!百色争艳,君独赏一花!却留不住她美艳年华!因果结局摘下壁上美卷!只铭记,曾经拥有红帐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