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二十多天,香玲就像在医院里蹲了两年,感觉脸都憋黄了,再这样折腾下去肯定会得神经病,一天到晚找医生要求出院。医生拗不过她,只好同意她早点出院。她像飞出笼子的小鸟,抖擞抖擞羽翼,将医生“伤筋动骨一百五”的忠告抛到了九霄云外。
踏进家门,她看到脏乱的衣服垛成垛,多日未洗涮的碗筷堆满盆,塞满锅,地上的灰尘多日未扫,密密麻麻地铺了一层,精心侍弄的花草打起蔫儿,说什么也坐不住了。她拄着拐杖,拖着行动不便的腿去抹家具上的灰尘,整理零乱的床铺,拖擦布满灰尘的地面。实在不得劲时就坐着干。腿脚不灵便,又空闲了这么多日子,不一会儿身上就冒出了虚汗。
婆婆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嫂子带来了开心的街头巷闻,暂时的喜悦冲淡了笼罩香玲心头的许久愁云。大嫂说话依然不枝不蔓,讲起故事更加绘声绘色,让香玲又开阔了眼界。什么假公安抢走赌徒们的钱财,打了那些赌徒的光腚;什么真公安抓赌打死了邻村逃跑的赌鬼,香玲听得津津有味。事情凡是经过她们女人的嘴述,就更走样了,越走越神乎了。
王茜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第二天,便花枝招展地来到香玲家,像一只美丽的孔雀,落到香玲家院子的梧桐树上。香玲心里格外高兴,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王茜则搂着香玲的脖子摇啊摇,真情的话就像汩汩的泉水流个没完没了。
临近晌午,王茜要回家给父亲做饭,起身告辞。香玲对王茜的家庭了如指掌,知道王茜母亲英年早逝,扔下一个未成年的弟弟,需要她照顾,但是今天讲出什么理由都是托辞。见香玲生气了,要发脾气了,才勉强答应留下来吃晌午饭。饭菜并不丰盛,简简单单,一切都是出于真情。女人的心很细,尽管王茜也并没怎么表现,香玲还是从王茜流露出的神情中看出她对自己幸福家庭的仰慕,和对毕丰收的佩服。
立秋后野菊盛开,秋娘虫夜鸣,大秋作物成熟,天气也开始变凉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整个田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高粱涨红了脸,谷子乐弯了腰,苞米棒子像牛角。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公不作美,旱、雹、风多灾并发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丰收的粮食堆满了场,辛勤劳作的农民,个个像喝了自家酿造的米酒,脸上荡着笑意,心里乐开了花,手中的镰刀挥动更快了,脚步迈得更轻了。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上满市;栗子可当粮食吃,核桃仁儿是油料”。最让人陶醉的是大梨散发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清晨不管你走到哪里,爽快的秋风都会把梨香送给你,让香甜的味道钻进你的鼻孔,沁入你的心脾,让你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收获的季节,毕丰收也从朋友那儿意外地收获到一个沉甸甸的果实——县城开始招工了。人还没进家门,就吆喝开了。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好消息!”他脚还没迈进家门槛,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嚷嚷开了。
“啥事把你喜到这种地步?”
“县里安排待业青年了”
“关咱屁事?把你高兴到这般模样。”
“你可以报名参加考试,邻村王坤媳妇报了。”
“你怎么不给我报呢?”
“没有户口怎么报?”
“这还不容易吗?我拍个电报叫妈妈往这寄,用不上几天就寄到了。”
说干就干,香玲马不停蹄地到邻近的毕郭邮电局去给父母拍电报,让父母尽早把户口拉过来,我们当地非农业户口的待业青年开始安排工作了。
户口很快寄过来了。二人带着户口证明到公社教育组报名,报名已经结束,唯一的希望是到县劳动局亲自补报。看着煮熟的鸭子没有了踪影,香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惋惜。
气可鼓不可泄。 打不到粮食还有口袋在,今年报不上明年还可以继续报,毕丰收自己并没有泄气,还不断地鼓励香玲,决心做最后的一搏。先召开一个家庭“群英会”,围绕香玲就业大事展开了讨论,对相关的各项工作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最后商定由香玲和毕丰收的表弟晓雪第二天到县城劳动局亲自补报。
当时到栖霞县城还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二人来到毕郭,乘上开往栖霞县城的汽车,一大早来到县城。栖霞县城最初是从几家铁匠铺发展庞大的。当初,从东到西只有几盏路灯。他们穿过仅有的几座大楼,径直来到县委大院,没有直奔劳动局,晓雪先是找到在人事局工作的同学打听一下报名的相关情况,让他同学跟领导说明原因,唯一不同的是将香玲说成晓雪自己的媳妇。这一招还真灵,领导把工作人员叫到跟前吩咐:“你就给她办办吧!”
城里有人好做官,厨房有人好吃饭。只有熟悉人才能走后门。中国还是个人情社会,没有办法,做什么事情,都有中国特色的一条规律。工作人员仔细地验证了香玲的户口,填写登记表,最后还要用香玲一寸的照片贴准考证。因为没有事先准备照片,当时还没有速照,照了也冲不出来,香玲只好急中生智从钱包中找出她跟王茜的合影,剪去王茜和太阳伞,就成了不伦不类的单人照。有毛就不能算秃,凭借着那张半截照片,香玲终于报上了名。真正灵验了那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连表面看起来根本没有谱的事也能化为幸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