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在把******推举到领导岗位的每一步都不轻松,阻力重重。有时成功了,有时退却了。退对于******来说并非败退,他不把******培养成可靠的接班人是绝不会罢休的。
1950年******复职总统后,他急于安排经国的职务,夫人宋美龄一段肺腑之言,打消了他的念头。他表面上像是退却了,实际上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努力。因为他的既定方针是传位于子。但因公子羽毛未丰,尚不具备人事支配力量,仍需磨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950年4月1日,******正式出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委员,官阶二级上将。命令一宣布,很多元老就“炸”了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就很不服气。当有人向他祝贺荣升一级上将时,周当着公子的面不屑地说:“现在将军贬值了,连老百姓都可以当上将。我在沙场打搏了几十年才升了这么一个一级上将,你们说有什么可庆贺的?!”说得在场的蒋公子满脸通红。他除了对周不满外,而他在“总政治部主任”任期内,始终不敢穿将军服出入公共场所。
蒋家王朝退守台湾后,什么工作最重要?******左思右想,感到台湾安全最重要。现在一切的核心问题,就是再也不能丢失台湾,不然就死无葬身之地。故此,******又奉父命独揽了整个台湾岛的安全,情报与特务系统大权,负责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和对大陆游击活动的指挥派遣。******具体负责“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该机构下设保安处,实际等于夺了毛人凤掌管的保密局的业务。此时的******,尽管官职不高,但其权力,可与当年戴笠相媲美。他可以在总统府内发号施令。只要戴上红袖标,想抓谁就抓谁,想杀谁就杀谁。躲在幕后行使法律以外的特权,指挥喽啰狠狠打击异己,一直是蒋家第二代、第三代在“蛰伏”阶段的特色。遇到人事安排,父亲开始先征求儿子的意见。对此,江南评论说:“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转折点,由此时开始,******真正掌握到威灵显赫的权力之柄。”
再说吴国桢后来下台之事,就是得罪了蒋公子。
且说吴在任职台湾省主席期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所豢养的特务打手的横行、猖狂。当时吴出于对老蒋的尊重和忠诚,向主子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如钧座厚爱经国兄,则不应使其主持特务,盖无论其是否仗势越权,必将成为人民仇恨的焦点。”吴国桢还向******进言说:“国民党费应不用国家经费而向党员筹募,且应鼓励反对党之成立,俾能奠定西方两党制度。”
人或许到了老年的时候就变得固执了,******对别人的好言一点也听不进去。他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把此事告诉了经国。
******在与父亲多年的相处中悟出一个道理:父亲杀人的手段总是藏而不露,父亲说话的意图总是让人多方揣测。作为父之子的******,不用揣测,他已清楚父亲的用意。
既然是一块“绊脚石”,******决定搬掉它。怎样巧妙地又是滴水不漏地搬掉它?倒需费一番心计。于是******和他的狐朋狗党们,整整一个来月,关门闭户,策划于密室,他们把这次搬石头计划,定为“十三一工程”。
世界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作为台湾高级领导层的宋美龄,在此以前,曾听到吴国桢和太子之间的激烈冲突。后来,吴国桢也亲自找宋美龄上书。她感到矛盾越来越激化,并凭她以往的经验,预感到一场暴风雨要到来了。
宋美龄终于睡不着觉了。有时睡着了,还常做恶梦,醒来后满身汗淋淋的。
她要保护吴国桢,她要警告******,制止这场事态的发展。
这是一个风雨之夜,狂风吹打着屋外的树梢,吱吱作响。宋美龄循着唐诗里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著名佳句渐渐入梦了,梦中她看到被狂风暴雨袭落的片片花瓣,有的飘落在池塘,有的飘落在地面……渐渐地那花瓣变成了一个模糊的东西,她大胆地走近一看,啊!原来是吴国桢的人头……她吓呆了,她惊叫了起来……
“夫人,你这是怎么啦?又做恶梦啦?”被叫声惊醒的******这时推了推她。宋美龄醒了过来。
“你们不能加害吴主席,他是个好人啊!”宋美龄直抒胸臆。
“此话怎讲?夫人。”******为之一愣,心想,“她怎么知道了?”
“我在梦中看到。”确确实实,宋美龄在抓不到对方确切证据的时候,以梦作据是如何的巧妙。
“不会的!不会的!”******哭笑不得。
“我要警告你那个‘大义灭亲’的宝贝儿子,如果吴主席有个好歹,我要拿他是问!”宋美龄要是火起来,锋芒也是咄咄逼人。
******知道夫人的厉害,说了声:“快睡觉吧,不要疑神疑鬼的。”便蒙头入睡了。
作为夫人,宋美龄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她在冷静地思考着。她要阻止那项可怕“工程”的进行……
宋美龄这个“敲山震虎”的警告,果然使那项可怕的“工程”推延了。一年多来,事态发展平缓,使宋美龄悬吊上来的心也放了下来。她也自以为胜利了。可是事情恰恰与善良人的愿望相反,在人们不警惕的情况下,事情又突发了,连宋美龄也为之惊讶。
1952年10月30日,是******65岁的诞辰。生日祝寿,这是往年的习惯,今年******却打破了这个习惯。这天,******与宋美龄离开了台北,到郊外草山别墅过寿,但特邀请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夫妇上山吃晚宴,以叙旧谊,并殷切地挽留他们在山上过夜看焰火。
总统再三挽留,吴国桢夫妇岂能再次婉言谢绝。住就住吧,他们夫妇便答应下来。第二天吴氏夫妇离开别墅时,一个意外的事发生了——司机小刘不在了。派人去找也没有找到,只得由蒋宅另派了一名司机开车下山。那天正巧吴的妻子大闹腹泻,开车不久就停车到路旁一老百姓家中如厕方便。等吴氏夫妇回到汽车旁,发现司机小杨的脸色都吓白了。
“怎么了?小杨?”吴国桢急问。
“你看,多险呀!”司机小杨指着三个车轮的固定螺丝钉早已被人拧掉的孔孔,道,“要不是在这里停车,我们怕是下山没命了!”
“娘的,蒋家想要我的命了!”吴国桢甩掉烟蒂,狠狠地骂道。
正在这时,******的巡逻车队来了,发现吴国桢的车停在这里,便下了车,春风满面地道:“吴主席怎么不走了?”
“车坏了!”身在郊外荒野,吴国桢不便发火。此时,他知道发火会意味着什么!吴国桢不愧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训练出来的政治能手,十分成熟,尽管对此事心中有恨,却不露一点声色。
“上我们的车吧!”******摆了摆手。
“不啦,我已另派车了!”吴国桢说到这里又道,“谢谢,你们先走吧!”
就在******巡逻车队走后不多时,吴氏夫妇随便找一辆他认为比较安全的大卡车回到了自己的官邸。
吴国桢夫妇越想越后怕,半个月后向******交了坚辞省主席的申请。接着,他又暗中活动美国两个学术团体,弄到邀请吴到美讲学的签证,可是******坚持不让吴离开台湾。
在这个家族独裁统治面前,吴国桢一筹莫展,在这时,他又想到蒋夫人。于是吴国桢连夜给宋美龄疾书了一封长信。信的内容是从******生日那天写起,反映他们夫妇回官邸途中发生的意外,以及他现在手执护照不能出国的急迫心情。
“真是的,简直是法西斯****!”宋美龄看完这封信愤愤不平。她连夜找到******,把信往他办公桌上一摔道:“瞧一瞧,这是你们办的好事!如果一年前我是做梦说胡话,这总是事实吧!”
******戴上花镜,一口气把这封信阅完,他秃脑门上汗涔涔的,连忙矢口否认:“这是栽赃!”
“栽赃不栽赃且不说了!你让不让他出国?”宋美龄直言相告,“如果你不愿批的话,我批!”
“此事不清,恐出国风波更大!”******已预感到事情败露可能给他引起更大的麻烦。
“什么不清!只是不敢承认罢了!况且人家有美国的支持,起码的外交脸面你也不顾吗?你说话,到底批不批?”
“夫人,你容我想想不好吗!”******口气显然比先前软了下来。
“你说,什么时间答复?”
“三天行吗?”
“不,明天12点前,我等你的电话。”
******出于夫人的当面干涉,第二天12点终于答复了:批准吴国桢夫妇离台出国,却留下吴的父亲和儿子做人质。
吴国桢1953年5月抵美后,有相当的克制程度,没有半句对蒋氏父子的不满之词。但******的嫌疑,亦未因吴出国而平息,江南先生在《******传》中写道:“恐怕,太子也有几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歇斯底里。”
1954年1月,台湾报纸披露吴国桢在台从政期间苟取巨额外汇、中饱私囊的内容,有的报纸还刊出《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的长篇社论。吴先生只是要求台湾报纸登启事辟谣,但吴的父亲跑遍各报,不得要领,吴忍无可忍,于是在美发表对台三点“政见”,主要内容是:一、台湾如不实行民主,将无法争取美国和侨胞的支持;二、目前的台湾政府过于专权,是一党统治,应该结束;三、政治部全部照搬苏联的方法。这三条分明专指******但尚未指名道姓。
台湾自有许多忠于******的要员已“义愤填膺,揭竿而起”,始与吴国桢隔海骂战,指责吴“反动”,“狂妄”,“包庇贪污,营私舞弊”等,罪名达13条之多。
吴国桢在台湾的一片谩骂声中,复刊出《上总统书》一文,才正式点出蒋氏父子的名字,说:“太子是台湾政治进步之一大障碍,主张送入美国大学或研究生院读书……在大陆未恢复以前,不必重返台湾。”同时批评******“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且又固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之机会”。
吴国桢的一纸上书,等于在蒋氏父子的后院丢了一颗原子弹,发出惊人的震动。美国各大报纸无不争相报道。******赶紧发表“总统命令”,开除了吴国桢的党籍,官方策动“上书”、“签名”、“声讨”运动,以维护领袖和领袖儿子的形象免遭吴国桢糟蹋,结果却于事无补。通过吴国桢事件,已给中外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仍然是大陆期间的******。大陆惨败的教训,并未能使******洗心革面。
这时,******出来埋怨宋美龄,当初不该放吴国桢出走,造成吴借外国政治保护,肆意攻击“国府”,******更恨蒋夫人帮助释吴。由于吴案更使******与宋美龄间的斗争白热化了。
后来,吴国桢才真正深悟出蒋老先生“爱权之心,胜于爱国;爱子之心,胜于爱民”。应该说这是吴的刻骨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