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是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采取了许多令当时鲜卑贵族瞠目结舌的改革措施。
鲜卑拓焘氏建国后,国都一直在单城(今山西大同),后来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也在北魏的统治下。北魏主发现了鲜卑族的落后,提倡鲜卑人从马背上跳下来定居,由游牧经济转入农业经济;同时向汉族学习治国经验,设置百官,重用儒生,使国家机构日臻完善。
那时候,鲜卑人对汉族人民的统治极其残酷。他们强迫汉族人当步兵,打仗时冲在前,鲜卑骑兵在后督阵,稍一迟缓就被处死。鲜卑人还向汉民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许多汉族农民因此破产。鲜卑人的残酷统治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仅在北魏建国后的100年间,起义和暴动就有七八十次之多,但都被鲜卑统治者镇压了下去。
为了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增强北魏的实力,魏孝文帝不顾贵族、豪强的反对,坚决实行均田制。均田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无主荒地)30亩,妇女授露田20亩,露田不准买卖,年届60或身亡须交还官府。男子授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作为世业,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北魏原先实行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为逃避赋税大量隐匿农户,这种制度阻碍着均田制的执行,难以按实际人口分配土地。公元486年,魏孝文帝下令清户籍,实行“三长”制:5家为一邻,设邻长;5邻为一里,设里长;5里为一党,设党长。
均田制、三长制的实行,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朝廷掌握的农户明显增多,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国家开始富强了,励精图治的魏孝文帝时时考虑另外一个重大问题:京都平城地处边塞,风沙大,气候变化无常,一遇天灾,京都附近的居民四处逃荒,灾情严重时,京都的街头上也常有饿死的人;再说这里离中原较远,不利于朝廷的统治。洛阳地区经济发达,一直是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到洛阳既能离开落后地区,又容易摆脱旧势力、旧习俗的影响,有利于朝廷的统治。
但是要想迁都,谈何容易。平城是鲜卑贵族的老窝,他们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贵族们在平城有家有业,并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要他们离开这块他们从小生活的土地,势必要引起贵族们的强烈反对。魏孝文帝思虑再三,决心施计把京都迁到洛阳去。
公元493年的一天,他把文武大臣都召进宫,假称准备调兵遣将,大举攻打南齐。他的话音刚落,立即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魏孝文帝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说:“大胆,谁敢阻挡朕统一天下!”任城王拓跋澄毫不畏惧,朗声说道:“攻打南齐,并非儿戏,万一有个闪失,国家将陷于危难。”大臣们听了任城王的话,纷纷点头称是。
退朝后,魏孝文帝将任城王拓跋澄召进宫,把借讨伐南齐之机迁都洛阳的打算说给他听。拓跋澄听完魏孝文帝的话,这才恍然大悟。拓跋澄也明白,单靠武力难以长久维持对中原的统治,必须要获得汉族地主官僚的支持。他向魏孝文帝表示:坚决支持迁都计划。
有了任城王拓跋澄的支持,一场向南进军的假戏开演了。魏孝文帝调集了30万大军亲征,在马背上长大的文武百官随行。那年9月,30万大军经过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洛阳。这时正是季雨连绵之时,道路泥泞。他们在干旱的气候中生活惯了,遇上这种鬼天气,还得不停地冒雨行军,一个个叫苦不迭。文臣武将想在洛阳歇息一阵子,可是魏孝文帝下令继续前进。大臣们着实发了慌,一个个跪在魏孝文帝的马前,苦苦哀求不要再向南行进。魏孝文帝怒道:“讨伐南齐的大计早已确定,现在怎能半途而废!”大臣们还是跪在地上,全都不肯起身。魏孝文帝严厉地说:“朕要统一天下,你们却一再阻挠,再不上马,朕将依法从事。”大臣们铁了心,就是不肯站起来。魏孝文帝似乎无可奈何,过了好久叹了口气说:“这次出动了30万大军,是何等的不易,要是一无所获,如何向后人交代?你们不想继续南下,总得有个了结。我们把国都迁到洛阳来,你们看行不行?”
大臣们呆住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向南攻打齐国,路途远,风险大;迁到洛阳来,平阳老家怎么办?大家正在犹豫,忽然有人说:“我们情愿迁到洛阳来,也不想冒攻打南齐的风险!”有人开了口,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就这样,魏孝文帝终于了却了迁都大事。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决心继续改革,改变鲜卑人的陋习,学习汉人的生活习惯和典章制度。要做到这些,必须说服文武大臣。有一次,他对大臣们说:“你们想不想像周朝那样名垂史册,被后人传颂。”臣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他接着又问:“是改变我们的习俗能够达到目的呢,还是不改变能达到目的?”臣子们犹豫起来,过了片刻,咸阳王拓跋禧道:“只有改变习俗,才能达到目的。”魏孝文帝不失时机地说:“那好,朕日后下令改制,你们都不许反对!”群臣只得唯唯连声。
公元494年,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不许再穿胡服。鲜卑人穿上汉服后,民族间的隔阂渐渐消除。公元495年,魏孝文帝下令鲜卑人一律说汉语,不许再说鲜卑话。鲜卑人改说汉语后,两个民族渐渐地融为一体。
公元496年,魏孝文帝下了一道令人不敢想象的命令:鲜卑人一律改姓汉人的姓,连皇室的姓也改。皇室本姓拓跋,改为元姓,魏孝文帝拓跋宏也就改名为元宏。他将拔拔氏改姓长孙,达奚氏改姓奚,乙旃氏改姓叔孙,丘穆陵氏改姓穆,步六狐氏改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独孤氏改姓刘,贺楼氏改姓楼,勿忸于氏改姓于,尉迟氏改姓尉,等等,一共改了118个鲜卑族的姓。连皇上都改了姓,臣下怎敢不遵,于是鲜卑人全都改了姓氏。
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必须加强与汉族地主的沟通。魏孝文帝主张鲜卑人和汉人联姻。他立朝中重臣李冲的女儿为皇后,将汉族地主卢敏、崔宗伯、郑羲、王凉的女儿纳入后宫;他为5个弟弟娶了汉人的女儿为妻,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地主。
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也未能彻底贯彻,但总的说来是卓有成效的。它对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对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都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