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几乎和很多人一样,认识弘一大师即李叔同是通过这首《送别曲》。还记得第一次听它时,就被“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和“人生难得是相聚,唯有别离多。”所打动。至此,就迷上了弘一大师的传奇人生,不愿自拔。不过在此,我并不想对弘一大师做过多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关于他的书,喜欢的朋友,我们可以在生活里慢慢回味有关弘一大师的字句和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生。从而让平凡而简单的自己依然可以在静好的岁月里进行一场人生的修行。
喜欢弘一大师。我喜欢不单单是喜欢书本里描绘的那个人物,更喜欢他的那种心灵的回归。总觉得,在这样一个浮躁喧嚣,对物质名利疯狂追逐和占有的时代,弘一大师就那首《清凉歌》,给我们这颗狂躁不已的心带来丝丝清爽与洁净;他不弹琴唱曲,却可以给我们的心按下一根宁静平和的弦。
终于,看了一些关于弘一大师的书,耐不住感动与震撼的我,静静地写下‘回归本真’。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果然,乘一叶扁舟漂游在你的城南,满眼风景如画,别是一番韵味。
犹记当年,也是泛舟湖上,你面对的是妻子苦苦的眼神和求归去的哀叹。心定如你,毅然决然选择归于平淡。事后,你谢绝一切名闻利养,只澹定闲适地与自然相伴,不忘初心,回归本真。在城南以粗茶淡饭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闲暇时刻,还不忘勤勉自己,静心研究佛学,并将所学力致于实践中去。
丰子恺先生说人的一生可以分为物质,精神,灵魂三个层次,并把其喻为三层楼,而你是众人所见的为数不多的一个从一楼到二楼再至三楼的人。你不急于自己的人生,在哪一层就全力做好哪一层的事,你不将就,你说“于做事,必克己瑾严,做到极致;于生活,应谢绝奢华,一切从简。”你就是这样,敢于随着自己的本心而走,说到就做到。不单是语言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
还记得,你笔下的秋日城南的夜晚。纤云四卷风凄紧,寒鸦树上尚未定,萧疏梧桐摇月影,万里皓空人意静。到处一派静谧而安宁的氛围!试想,如若不是你,谁又能够明白体会到如此别具一韵的城南?“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这样淡泊的你,不禁让人觉得,与其做一个物质上始终不渝的执著者,不如做一个精神上优秀大写的我!
无论是用仅裹着一层纱布的脚走路,还是坐藤椅前先晃一晃使小虫得以逃生;亦或是临终嘱托弟子置水榻前只为救因臭味而来的小蚂蚁们,你一直都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用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去完成大多数人都不肯或忘记去做的事。你真的是我们的大师,是我们敢于回归本真的力量!
只是,我觉得你更像是一本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一直鼓励支持我不断前进的勇气与力量。因为有你,我在明媚而忧伤的高三岁月里哭笑自如;因为有你,我在琐碎而烦心的小事里领悟到生活的点滴;因为有你,我在所谓的漫漫红尘里进一步体会着生命的苦痛与欢欣;因为有你,我明白即使在乌烟滚滚的风尘里,依然可以坚守自我,让我只是我。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彼时,你对月喟叹的话语,依旧存在于我的脑海。是因为偏爱于自己本真的回归吗?你从不仰望和羡慕众人乐此不疲地追求的名与利;是因为执著自己本真的回归吗?你不曾厌烦自己单调而孤独的生活;是因为深谙本真回归的必要吗?你依然选择独啜苦乐参半的人生。城南的多少寒暑花落花开,多少脚印来了又去,在空灵易蹉跎的岁月里,你独自将寂寞饮醉!
于是我想,能够回归本真的人,必然懂得生活的艺术,使自己在尘世的繁忙喧哗中守有一方心灵的净土;能够归于本心真的人,必定颐养着一种通透辽阔的气象,使自己在历经人世沧桑后懂得亲近自然的妙趣;能够回归本真的人,也必定有着独特的人生格局,使自己在时间的轨道里彰显出生命的本色!
最后送上弘一大师的一段话: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又因看大师的佛学知识有感,遂作《尘》以勉励自我。
《尘》:望尘世事皆需烦,几多情意几心残。何去何从需己渡,他人言谈亦必参。浮生若梦不似梦,世间几人忘尘穿?恶言万千留善念,勿作巫气误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