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乡政府门口热闹非凡。猪仔和饲料,老板们都亲自送来了。
乡亲们都等在乡政府门口,如迎财神一样,敲锣打鼓。更多的村民竖起了大拇指,丁书记真牛,说今天猪仔和饲料到,今天就到了。
丁果等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按照议好的分配方案,有条不紊的发放着。
免费的部份直接发放,赊账部份,每户都需要签字,肉猪出栏,必须要偿还。
乡政府出具了一张总的赊账款给大老板,村民们的赊账白条由乡政府保藏着。
试点农户,个个都是喜笑颜开,免费的都值很多钱,
不过,他们都感觉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人生追求的目标。猪仔是他们事业的起点。不再如以前一样,碌碌无为,等待政府的救济。
他们的笑容羡慕死了哪些没有加入试点的村民,很多村民找上了丁泽农。
“丁书记,每户都有两头猪仔是免费的,还有二百斤精饲料和三百斤玉米也是免费的,比我们一年的救济款还多,我们以后会不会也有啊。”
丁丁乡的村民是有啥说啥,性情很直,丁泽农很喜欢,与他的心性很合。耐心地说道。
“乡亲们,试点农户是啥标准,我丁泽农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会有任何的折扣,保证你们明年也是一样的。”
有了丁泽农的保证,没有参加试点的农户,心情也是格外的开朗,丁书记是他们最信任的人,
来看热闹的村民都帮着试点的村民抓猪仔,卸饲料,背玉米,忙得是热火朝天。
“丁书记,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几天后,畜牧大学的志愿者在教授的带领下,也来到了丁丁乡。乡政府给他们按排了房子,宿舍。
一到丁丁乡,志愿者们便走村串户,从消毒到预防,一五一十的教给村民,村民本来就有一些养猪经验,经过志愿者们的再次教育,也可以说摸到了科学养猪的门槛。
整个丁丁乡洋溢在一种创业奋斗的氛围中。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丁泽农来到了县政府汇报工作。
与县书记谈完了正事,丁泽农说道。
丁泽农“县书记,我想将我的户口从京城迁入丁丁乡,希望获得政府的支持。”
县书记“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别人都是挤破脑袋往京城迁,你却要迁入我们贫困县来。”
丁泽农,“我发现家庭循环农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
县书记“不完善没关系啊,只要中心思路是对的,边做边完善,边改进,党的最高层都说过,摸着石头过河,”
丁泽农“我打算在丁丁乡扎下根来,跟贫困户们一样,建设个一模一样的家庭循环农场,潜了研究它。尽量做出一个标准化的样板,将来也好在适合的地方推广。”
县书记“为了村民的脱资致富,你这个红三代真是拼了,是我们党员的好榜样,我无话可说,只有尽力帮你,支持你。”
回到丁丁乡,丁泽农找了一个都嫌弃的地方,没有任何村民想要的山头。
此山头是丁丁乡最高的山峰,也是最偏辟,土地最贫瘠,山上的风也比任何的地方大,常年大风刮个不停。房前屋后不栽上几棵大树挡风,只怕屋顶都有可能让风掀翻。
如果他能在这个地方建好家庭循环农场,可以证明,全县的绝大部份地方都可以开展家庭循环农场的计划。
丁泽农希望在最差的地方建好家庭循环农场,给村民们更大的信心。
在乡政府领取的每一份物资,丁泽农都叫来了县里来此监督的审计员。每次领完物资,都用现金交到了乡会计的丁灵秀的手上,每一件物品,等于和乡政府购买。
丁灵秀死活不肯接丁书记的钱,全乡没有一个人花钱,全都是免费领取,凭什么丁书记要付钱呢。
这时,丁书记便开始批评丁灵秀。
“你一个公务员,怎么能够替政府作主呢,你又怎么能够决定不收钱呢?”
毫不留情的话,呛得丁灵秀满脸委屈,张张嘴,又说不出话来。
县审计员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丁书记,这些物资都是大老板冲着你捐赠的,没有你,何来这些建筑材料呢?何况,你也是为了丁丁乡的村民,继续研究家庭循环农场,你没必要私人出钱啊,也没有理由收你的钱啊。”
丁泽农“不行,我不是贪困户,我是干部,是党员,不属于救济的人群。不能占便宜。”
丁泽农的无私的语言令人感动,也没有人能说服他,他的党性,他的自律,让人仰视。
丁泽农建设自己的家庭循环农场,所有来给他帮忙的工人,每天按时将工资给他们结清,工人们没有一个伸手接。
丁泽农发脾气了,村民们从未见丁书记发火,为了这事,居然第一次发怒了,并声称,凡是不要工钱的,明天不用来了。
工人们无奈,只有使劲的干,天未亮就到了,一直干到天黑下来,实在看不见了,才停下来。
在村民们快速的工作下,丁书记的家庭循环农场也很快就建成了。
忙完自己的事情,还要指导村民。思考接下来的事情。
养猪的事情刚刚按排好,接着就是果园的问题了,栽种什么果树呢。
适合西北地区的果树也就哪么几种,苹果,核桃,葡萄,柿子,桃子,梨子等几样而己。
葡萄需要搭架子,耗费大量人工,养猪是主业,果园只能算辅助,不能投入太多的劳动,否则本末倒置
葡萄剔除了出去,
苹果属于销量最大的水果,桃树和梨树也不用多大的管理。
这三种树最适合,主栽三种树,至于柿子和核桃,随村民自愿。
只种三种果树,不至于分散,具有集中效应,利于品牌的形成,适合水果销售大户的集中采购,也能形成拳头产品,
他又打了几个电话给果木苗圃场,购买三种果树幼苗。
在家庭循环农场计划还在丁泽农的头脑中酝酿时,他就将所需的物资调查清楚,每样物资都留了好多个电话号码,这不,一到需要时,拿出名片,打个电话,就能解决。
三种果树苗木一到,丁泽农叫丁果,丁三等乡政府干部,分给试点农户。
并告诉试点户,乡政府只提供这三种果树,至于其它的,村民们必须要报计划才行。他希望村民们都种这三种果树,将来好形成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