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唐家老爷在办他三十六岁生日,家中大摆宴席,宴请宾客。其实唐先生并不打算这样铺张,毕竟不是大寿之属,只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日,但李先生是十分喜欢热闹之人,他不听唐先生的劝阻,在官僚州府发了请柬,自然,那些想借此机会大献殷情的或者感恩戴得的,统统礼数周全。而唐先生说他自己分明没有这个心情,绝非口是心非,因为他夫人肚子里的孩子已经超过预产期两个多月,他既担心夫人的身体,又对那个未谋面的孩子耿耿于怀。李先生最后这样说:“哥哥,跟你说实话吧,估计这回是位千金,她一定是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和你见面,你得给小公主一个排场气派的欢迎会,人家才会考虑是否入住唐公馆,呵呵。”“为了这孩子,咱们全家从她满十个月起未见动静起,就一直吃素,你嫂子更是每日在菩萨面前参禅诵经,这些你都是知道的,哪敢这样做?”唐先生听到李先生的话是有了几分动摇,但心中仍是放不下,看见佣人扶着唐夫人坐起身来,唐先生赶忙过去搀扶,唐夫人虽然面容憔悴,却依然维持微笑,从容的抬起疲倦的眼睑,是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却从没感觉这样累:“先生,李叔的话也并无道理,况且我们家很久没有和大家一起热闹,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我是担心你受不得刺激。”唐先生看到夫人的样子甚是担忧心疼,但夫人娇羞的语气和眼神又让他有几分感动,“哥哥,嫂嫂都允许了,您就答应了吧。”唐先生看看夫人,点点头“罢了罢了,一切就拜托贤弟了。”“得令,您放心吧,嫂夫人您安心休息吧。”
接着就是隆隆鞭炮,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唐公馆气派的大门外是配枪支的整齐列队,再之外是排了满满林荫道的老爷车。司机们都衣着整齐,规矩的坐着,多个拉黄包车的汉子,将黄包车靠在汽车旁,掏出寥寥几根万宝路香烟让给车子里的司机,自己则拿出长长的旧烟袋,吧嗒几口,便兄弟长兄弟短的问上几句,洗耳恭听这些来自唐公馆内部的消息,而司机们则正好趁此机会好好侃上一番,车夫认为他们跟自己是同一阶级,只是操作工具高级一些,而司机则认为两者之间决然不同,甚至和车夫交谈是看得起给车夫面子。只有汽车和黄包车毫不言语,在唐公馆气派的大门口前都显得相形见绌。不多会儿,黄包车夫心满意足的离开,好像见了很大的世面,只要将得到的信息讲出来,从此自己有了不被看不起的资本,而司机则是自作从容的微笑,坦然像是施舍后的光荣。
唐公馆的大厅内更是热闹非凡,虽然宴会是从中午开始,但为了烘托气氛,室内大厅的灯光全部点亮,更有一些地方设备有专业装潢师设计的蜡花烛灯。公馆修建时在天花板上吊好的琉璃彩花顶,在灯火的映衬下绚丽夺目,假如仰头观看,那一定是名副其实的头晕目眩。除了公馆的水泥墙壁上涂抹了当时欧洲最新型的油漆制品之外,唐先生的父亲生前请来了北京当时最为出名的工匠,匠心独运修理雕刻了花式木壁,材料选用檀木,在这满屋子的富丽堂皇中保留着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木壁蜿蜒处便能时不时寻得各时代杰出工艺作品,它们被玻璃匣罩着,身旁有专业的解说员面带微笑。鲜艳的红地毯从楼梯上一直绵延到大厅门口,在减轻人们嘈杂的脚步声同时,也使得步入的人们越发将自己的姿势走得优雅大方。唐家佣人在人群中骄傲的穿梭,他们心中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别人说自己是唐公馆里的佣人比说自己是某部长的千金还要觉得值得炫耀。当然也有很多记者争先而来,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这是少有的机会进入如此低调高官的家庭之中了,在一声声的惊讶中举起那带白烟的闪光灯。唐先生在正午时分携夫人和孩子来到楼上,向大厅内的亲朋好友送上感谢并略显隐退之意,之后下楼与来人举杯欢乐,稍稍应付便扶夫人去到卧室休息,自然有李先生来帮忙接应,而夫人身体并未感到不适,还为了表示高兴要求来一杯香槟。
因为唐先生的生日正值洛阳牡丹花开时节,李先生特地从洛阳贵商那里购来极佳品种,为保持新鲜是快马加鞭的在两地往来,一时间倒有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情形。本想着凭借这上海的温暖天气应该使花朵开得更加鲜艳,但没曾想来,李先生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等来的花朵竟然是含苞待放。他不禁大失所望,颇有感叹,牡丹就是牡丹,当年一代女皇武则天,指点江山,叱咤风云也没能让如此秉持高贵的花儿开放,即便是我唐兄为人一世,性行上善若水,终究也无能为力,看来凡人毕竟是凡人。李先生的感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可惜,他和唐先生从小相随可以算得是亲生兄弟,在这喜庆的日子他当然要为此感到失落了。于是为避免尴尬,他就当一切没有发生,但珍贵品种丢掉也确实可惜,况且丢掉牡丹应该就是亵渎神圣的罪过。只好命人送到后花园,心存侥幸的希望奇迹可以发生,顺势摆了一片小小花丛。李先生的小儿子从远处跑过来拉住爸爸的手问那是什么,李先生告诉他是牡丹,并且说牡丹开花时会特别漂亮,小少爷远远望着人们抬走的牡丹,若有所思,若不是年纪小小的孩子也会有思想吧?但他的眼神确实有震慑力的深邃。
也许,有些存在于命运之中的玄妙会慷慨的给孩子们暗示,原因在于他们的身份是“孩子”,介于语言和肢体的障碍,无法泄露天机,即便是当众泄露了,大人们也只是轰然一笑,无人相信。其实,不妨听听孩子到底在“说”些什么,当你揣摩出来时,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