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室出来,小马带着张翼去了三楼。把素描扫描进电脑里,张翼开始编辑寻人启事。怎么写这个寻人启事着实让他大伤脑筋,如果卖书人看到电线杆路灯杆上都是自己的素描,会不会因为害怕而躲起来?一定要杜绝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让卖书人自己跳出来,于是他加了一句,本人联系赏金翻倍。反正杨总说了,只要找到卖书人,钱不是问题,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编辑好后开始打印,直到打印机的墨盒全部打光,他才收手。
看到张翼捧着厚厚一摞A4纸下来,小梅傻眼了:“这么多,你是要把素描当传单发吗?”
张翼郑重地点头:“这次我们要做一回城市的牛皮癣了。”说完把东西交到大发手上,然后从吧台上拿起昨天标记过范围的北京地图,对大发说:“仔细看好这个范围,各个主要路口的电线杆路灯杆都给我贴几张,还有这个范围内所有的古玩店,都去发一张。”
大发看了地图脸都黑了:“这么大一块地方,我们就两个人,什么时候能贴完?”
“那我不管,时间紧迫,你们只有两天的时间。大发,这可是你将功赎罪的好机会,只要找到卖书人,你偷卖我书的事就一笔勾销了。”
大发知道现在就算要走也走不了了:“好吧,我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开始。”
“明天?你打算大白天去贴牛皮癣吗?不怕城管抓你?”
“难道晚上去贴?”
“当然,一会吃完晚饭你就睡觉,十点左右出发。至于古玩店,明天下午去跑。”
大发一脸欲哭无泪的表情,张翼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把地图放在素描上,然后跟小梅走到了电脑前。地震信息小梅已经整理好,只摘入了时间、地点和震级。
张翼发现和之前在图书馆查到的记录并没有太大出入,但多了一条信息: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极震区延伸方向与郯庐大断裂方向相一致,最远的有感地区距震中达1000公里。估计地震局的工作人员以为颜丹是做学术研究的,就自作主张地加入了这条信息。
张翼打开纳兰性德的信息,然后把两个文档的内容剪切在一起做对比。才看一点他眉头就皱了起来,手不自觉地摸着有点扎手的胡子。
小梅不解:“怎么了,不够全面吗?”
张翼摇摇头又点点头,看着信息说:“1670到1685这个时间段是老郭推荐的,其实根本不用这么长跨度。1670年,纳兰性德虚岁16岁,这个岁数离家远行的可能性不大。17岁入太学,师从徐乾学。18岁顺天府乡试中举。19岁参加会试,因病未能参加殿试。20岁娶卢氏。21岁整理自己的诗词。22岁参加殿试,名在二甲,赐进士出身。23岁开始逐渐升为一等侍卫,可以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他才有机会离开北京,有机会遇见秋水。不过也是这一年,他的结发妻子卢氏去世,使得他悲伤过度无心世事。1678年,5月14日,随康熙到巩华城;7月18日,卢氏葬于皂甲屯;10月16日,随康熙太皇太后去温泉;10月20日,驻滦河岸,写下《菩萨蛮﹒宿滦河》。那么这一年,他也不可能遇见秋水。剩下的是1679年到1685年。1685年也不可能,这年7月1日,他结束了短暂绚烂的生命。1684年也不可能,秋水不可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学到那么多东西,而且这一年,沈宛出现了。排除这两年,也就是1679年到1683年这四年间。”
小梅更不解了:“时间确定,不更好找了吗?”
张翼指了指屏幕:“你看看这个时间段的地震记录。1679年,4月4日,无锡开化乡地震。5月3日,太仓地震。9月2日,河北省北部燕山地震带发生大地震,震中在平谷、三河一带。地震波及范围除京城外,还包括周围的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六省,共计200余州县。地震破坏面积纵长约500多公里。12月26日,江苏溧阳,震级5级。1680年,9月9日,楚雄地震,震级6.8级。1681年,2月17日,镇江地震。1682年,2月20日,宿迁地震。3月8日,沛县地震。1683年,11月22日,崞县地震,震级7级。”
“这不是每年都有吗?”
“地点,不是河北就是江苏,这些都是秋水不可能出现的地方。”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这些地方人口密集。秋水说纳兰性德是她第一个遇见的人,也是她的救命恩人。要知道,她可是走了一个多星期才见到纳兰性德,如果是在这些地方,她走不了一天就能见到村庄,见到村庄也就能见到人。”
小梅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然后沮丧地说:“照你这么分析,这些地震信息不白找了。”
“差不多,所以我才头疼。”
“那现在怎么办?”
张翼看了看时间,说:“还得麻烦你,帮我把你统计的这些信息全打印出来,我拿给郭师傅看看。”小梅点点头,拿出U盘复制好文档,然后去打印。
回到101,老郭依旧站在窗口抽烟。介绍完大发后,张翼提议出去吃饭,这次他做东。有酒喝,老郭自然是求之不得。
还是那家小店,为了方便谈事,张翼要了小店唯一一间包厢。点好菜,张翼把打印好的信息递给老郭,在老郭看的同时汇报了最新的进展。
听张翼说完,老郭扶了扶眼镜:“照你的分析,秋水见到金殿的地方应该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可以这么说。经历过地震的秋水,身体是很虚弱的。就算古人的步行能力比较强,除去寻找吃喝和睡觉的时间,一个多星期,秋水最多也就能走两百公里左右。在我们国家走两百公里都荒无人烟的地方应该就是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了。而这些地方恰恰是面积最大也是信息相对落后的地方,我们没有查到这些地方那几年的地震记录。”
老郭琢磨了一会,看着资料说:“首先西藏可以排除,那里走一个月可能都碰不到人,纳兰性德也没有去过。现在时间已经压缩在1679到1683年,我反复看了一下纳兰性德在这几年的活动记录。79年80年都是在京师附近,可以排除。81年4月,随康熙初经喜峰口,22日到达了达希喀布齐尔口北原野,相度地势,酌设围场。8月25日,随康熙离开京师,9月初驻武清县、霸州。9月中旬雄县、永清。9月17返回北京。81年也可排除。82年,春季,康熙皇帝到盛京谒陵,后到吉林乌喇,泛游松花江,检阅水师,遥望满族的神山长白山进行祭拜。秋末,纳兰性德被派往黑龙江梭龙侦察敌情,写下了《采桑子﹒塞上咏雪花》。83年,6月12日,随康熙前往古北口避暑,13日,驻密云县东南。7月21日,回程驻潮河营西山之东。经过石匣营、密云,返回京师。现在就一目了然了,纳兰性德在82年去过东北,符合你的推断。黑龙江挨着俄国,秋水很可能就是俄国某个地方的人,在来中国的途中遇上地震,见到了金殿。”
大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既然插不上嘴,就只管放开了吃。
老郭说的这些,张翼怎么可能没想到呢,毕竟这块是他负责的。他给老郭把酒满上,然后从A4纸里找出一张,指着一条信息给老郭看:“您看这个补充信息,1682年,纳兰性德奉命前往梭龙,姜宸英有诗送行,诗名《宿燕郊﹒送容若奉使西域》。徐乾学写的纳兰墓志碑,赞其:卒有成功于西方,亦不为无所表现。纳兰性德的《五色蝴蝶赋》中写道:余奉使出塞,吉日脂车。晓背阳鸟而杨辘,宵瞻元武而驰驱。朝发之时背向阳鸟,夜行之际瞻望元武,这是西向而行的具体描述。再联系纳兰性德塞外诗词以及友人送别悼亡之作中的大量地名,可证纳兰性德确实是出使西域。如果这条信息是真的,就和那条去东北的信息产生了矛盾,这方面我懂的不多,只能靠您来判断了。”
“东北和西北差得可有点远,这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觉得东北的可能性大,那段时间正在为反击俄国做准备。还是等我回去查查再说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张翼点点头,又给老郭把酒满上,试探地问:“郭师傅,如果金殿在国外,杨总也有能力去吗?”
老郭有点吃惊:“怎么会呢,这个问题我们不是讨论过吗?”
“是的,一个星期的时间,两百公里左右的距离,以纳兰性德的活动范围,怎么算也应该在国内。但是看抗击俄国的资料时,我发现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清朝时期的国土面积。我查了一下,清朝时期将近140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纳兰性德在清朝去过的很多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国外,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北的部分地方。”
老郭震惊地扶了扶眼镜:“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房间顿时沉默下来,老郭将二两杯子里的白酒一干而净。张翼也跟着干掉了杯中的啤酒,除了喝酒他也没了方向。下午他还信誓旦旦地跟杨总保证,今晚就能划出金殿的大概范围,现在,即便能确定是在西北,他也没有勇气告诉杨总。大西北,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大发看气氛不对,给他们把酒满上,举杯说:“别灰心丧气,我这不是还没出马吗?等我找到那个人,你们一问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张翼本就不是个容易放弃的人,何况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他如果丧失信心,又如何让老郭和杨总坚定决心?想到这,他举起酒杯对老郭说:“是的,有了画像,找到卖书人也是指日可待。再说,只要您能确定梭龙的位置,我就能想办法确定金殿的范围。相信以杨总的财力,即便在国外也不是什么难事。”
老郭点点头:“你说的没错,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无论多难,我们也要找到金殿。”说完举起酒杯和他们碰了一下,三人都一饮而尽。
这顿饭并没有吃多久,老郭也克制自己没有喝多。回到101,老郭就开始查清朝的史料。这方面张翼是帮不上什么忙了,文言文他看起来太吃力了,于是和大发在窗口抽烟,顺便把现在在做的事和大发简短地说了一下。当然,走私文物的事只字不提。
快入冬了,北京夜晚的寒风已经冰凉刺骨。张翼站在窗口,迎着风思考着现在的困境。寒冷可以让人变得冷静,冷静就可以发现更多细枝末节。大发躺在床上,借着酒劲很快就睡着了。
十点左右,小马回来了,带来了派给大发的帮手兼监视人。张翼费了好大劲才把大发叫醒,然后目送迷迷糊糊的大发带着寻人启事离开101。老郭还在阅读史料,感觉今晚不弄出个所以然就不打算睡觉了。张翼有点吃不消了,躺到床上想事情,想着想着又想到了阿香,然后就忍不住想到功成名就之后出现在阿香面前的动人场景。这是他最大的动力,也是唯一的目标,为了实现他会不惜一切。带着吸毒般的快感,他进入了梦乡。
大发是在凌晨五点多回来的,公司暂时没有地方安排他,只能先和张翼挤一挤。这个挤可不仅是形容词,上下铺一般都是单人床,大发还有点胖,是真的很挤。要不是天还没亮,张翼真想跳下去把床让给大发。挤归挤,他一不小心又被大发的鼾声带进了梦乡。这个回笼觉一睡就睡到了九点,去完厕所张翼突然发现老郭不在房间,打了电话才知道老郭一大早就挤公交车去了图书馆。老郭的努力让张翼很感动,也对进展充满了信心。他现在能做的事就是等,等老郭的消息,等寻人启事的消息。
吃中饭的时候老郭回来了。看老郭的表情,张翼就知道有结果了,也不着急问,把碗筷递给老郭后,又去给他倒茶。老郭还真是又渴又饿,昨天熬到深夜,一上午又是滴水未进。
吃了一盒米饭,老郭放下筷子,张翼忙递上一支烟,又给点上火。老郭笑了笑,吐了口烟,看着记录的笔记说:“我昨晚查了这里所有的资料也没有查到梭龙,也问了一些朋友,他们都说没有在《清史稿》之类的史料中找到梭龙的记载。梭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吴兆骞《秋笳集》的《送人之梭龙》,写于他流放宁古塔的一段时间。宁古塔你应该知道在什么地方吧?”
“知道,在黑龙江,清宫戏里动不动流放宁古塔,想不知道都难。”
老郭点点头,继续说:“现在关于梭龙的位置众说纷纭,东北说认为梭龙就是索伦,现在鄂温克族的旧名,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西北说的地点就多了,有说是内蒙古科尔沁,有说内蒙古额尔吉纳旗的索陇呼都克,都无法考证。同样是姜宸英的文章《通仪大夫一等侍卫纳兰君墓表》写道: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觇梭龙,其地去京师五六十驿,取道松花江,人马行冰上。很明显,这是去东北。至于同一个人的文章会相互矛盾,其实很好理解,古人在创作时喜欢用典,出使西域是引用典故,而非实指。至于徐乾学的‘成功于西方’,只有他一个人这么说,别人的诔词并没有提及。有人说这句话的表述应该是‘卒有成功,于西方亦不为无所表现’,认为纳兰成功于东方,最终表现为西方,康熙打垮葛尔丹就是纳兰觇梭龙的充分表现。还有人认为,俄国对中国而言属于西方,所以这话并无不妥。还有一说,当时的人把罗刹人视为乌孙种人,乌孙是西汉时期西域大国,这也可以解释纳兰奉使西域一说。不管哪种说法,现在普遍认同梭龙应该就是在东北。”
张翼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一块:“历史记载,纳兰性德随副都统郎坦率兵往打虎儿、索伦,以捕鹿为名,沿黑龙江行围,径薄雅克萨城下,堪其居址形势,侦察入侵到我国境内的沙俄兵力。那纳兰的活动的范围就好确定了,不过雅克萨现在属于俄罗斯。”
“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请示过杨总了,只要确定金殿的位置,哪里都不是问题。”
“那太好了。”现在张翼心里的两块石头都已落地。
吃完饭,大发出发去古玩店发寻人启事。张翼则来到了公司,在网上查询纳兰性德觇梭龙行军线路的信息。两个小姑娘对张翼的态度已经完全改观,不停地给他塞零食。就是小梅有点烦,不停地问这问那,张翼还不能不回答,这姑奶奶绝对娃娃脸,说变就变。
秋水出现的地方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发生过地震;二,两百公里左右的范围荒无人烟。张翼想起地震信息里多的那条1668年的地震信息,黑龙江就处在郯庐断裂带上,历史上地震也不少,但这里地广人稀,文化落后,被记录下来的太少太少了,根本就查无可查。虽然现在黑龙江的地图看上去哪都有人,但几百年前到处是荒山野岭,在纳兰性德的行军路线上满足第二个条件的地方有很多。张翼头又大了,第一个条件查无可查,也就意味着无法对满足第二个条件的地方进行筛选。就算杨总再有钱,也不可能对这么多地方进行地毯式搜索,缩小在两百公里的范围,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