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顺其自然,不会因为所得稀少而去争取更多(身外之物与道不相干,证道要顺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长),不自恃有所成就而怠慢他人(天下为公,人人都能成道,老子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点成就生傲慢之心,与功无益),不会谋虑琐碎的事情(龙衔海珠,游鱼不顾),就像这样子,行事过了也不后悔,恰好也不会洋洋自得(炼丹火候掌握顺其自然,过了没必要自责,恰到火候也不必自骄),就像这样,攀登高处不会胆怯(肾主志,真元充足,自然登高不畏),进入水里不觉湿,进入火里不觉得热(这是指法身)。只有智慧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才可以有这些现象(功到自然成)。
古代的真人,睡觉时不会做梦,醒来时不会忧愁(气机失调,自然情志不畅。百脉朝宗,真气耦合的愈加协同,睡梦自然皆无),饮食不求精致(功夫到时,甚至自然辟谷),呼吸时气息深沉(有火候之象),真人的呼吸可以达到根部(也即老子说的根深固坻),普通人的呼吸只用咽喉,身体屈折起伏,则气不调和,咽喉好像受到阻碍一样。(常道用顺,丹道用逆。)凡是嗜好欲望太深的人,他的天机就浅了(大道乃自然清净之法,有别于世俗奢欲。恬淡虚无,真气方能从之)。
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因为生存而喜悦,也不懂得因为死亡而厌恶。出生不欣喜,死亡不拒绝(生命的本质是一气兆动的结果)。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而已(能存能亡,长乐无忧)。没有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喜悦地接受一切,忘掉生死,任其自然往复轮回。这就是不以心智损害大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人为改变自然的状态(道法自然),这就是真人。
关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有解释踵息指凭脚后跟呼吸,请问脚后跟怎么呼吸?也有解释为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而一般人呼吸靠的只是喉咙。直达脚后跟的是真气还是呼吸?还有解释为呼吸徐缓深沉,而不是用脚呼吸。常人也可以徐缓深沉,常人和圣人有区别吗?以上均是错解原意。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解字》。有学者指出《说文解字》的错误:把双字词的词义当作其中一个字的字义。许慎是把“继踵”的词义当作了“踵”的字义。继踵曰追、曰逐。踵首先是名词,然后可活用为动词。作为动词的“踵”,有“步行”、“继步”义。人立于世,脚跟着地,‘踵’有根之意。庄子借用了这个‘根’意,《道德经》说‘根深固坻’就像大树一样把根扎得很深,才可以固本。《道德经》里也有‘玄牝之门,谓天地之根。’可见天地的根就是玄牝之门,就是这个大道的根。庄子的‘踵’字是借喻人立足于地的根,老子是借大树的根来比喻大道的根。抓住事物的本质才可以解决问题。‘踵息’是指真人之息直达其根;常人的呼吸是‘喉息’,只在末梢。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大道真实,确凿可信(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没有作为也没有形迹,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不言之教),可以感受却看不见它(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以自身为根,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产生了鬼神,诞生了天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在太极以前也不为高古,在悠远的六合之下也不为深(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长远早于上古时期却不称之谓老。
《庄子》的这段文字与《道德经》里很多描述大道性状的语言相通,老庄一家。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问女偊说:‘您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可是面貌肌肤像小孩子一样滑嫩,为什么呢?’女偊回答道:‘我得闻大道了。’
证道之人功夫上身,体质会发生相应的一些变化,《道德经》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随着练丹的深入,精充、气壮、神足,就像恢复到小孩子的生理机能一样。《参同契》云‘老翁複丁壯,耆嫗成吒女。’可见证道可以使肉体的生理机能恢复青春活力。这正是炼丹能‘返老还童’的依据。
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炼丹致使)心地清明洞彻,之后就能证见绝对的道,证见绝对的道之后,也就没有了古今延绵的时间概念,没有了古往今来的时间概念即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逆生存之道反而长生,顺行生存将走向死亡。《道德经》云:‘出生入死’,《阴符经》云:‘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悟真篇》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这些都和《庄子》的‘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所表述的涵义相通。道如果像物体,没有一面有所送,没有一面有所迎,没有被毁掉,也没有形成,这就称为‘撄宁’。撄宁的意思是在纷繁复杂成毁变化之中,依然持寂寥不变的状态,也即是道。
应帝王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
壶子说:‘我只是传授给你了‘道’的外在表象,其核心并没有传授给你,你怎么可能得道呢?雌鸟没有雄鸟交配,怎么可能生出繁衍后代的卵呢?’
大道没有真传实授,阅览丹经道书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悟真篇》里说:‘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都说明炼丹要有明师指导,否则难入其门。炼丹遵循天理人伦之法则,必须阴阳**方能生变化,只不过是顺行生人,逆行成丹。这正是大道之理法之玄妙。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有个帝王叫‘攸’,北海有个帝王叫‘忽’,中央有个帝王叫‘混沌’。攸和忽经常相会于混沌之地,混沌对待它们非常好。攸与忽商量想报答混沌的恩德,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观看、倾听、饮食、呼吸,唯独混沌没有,不妨尝试将它凿开。’于是每天凿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混沌死了。
倏:忽然、极快地。攸忽:极短的时间。《悟真篇》里有诗为‘攸忽’注解堪为传神:‘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一霎即是倏忽。
南海、北海指空间;倏、忽指时间。南与北以及攸和忽均是指阴阳,混沌即是先天大道。阴阳交会于中央自然产丹。丹,道也。道乃先天无极,凡视听食息均落后天,与道无任何瓜葛,甚至有损大道。所以当有了视听食息,道也就消逝了。
攸忽在《庄子》里也形容为鲲鹏,在《参同契》里则比拟为坎离;中央混沌在《参同契》里则形容为乾坤。有句话‘有情来下种,无情果不生。’‘情’是借喻男女情爱来比拟炼丹的阴阳相交,如果不能阴阳相交,那么金丹也不会生成。此句极容易被误解为男女在一起才能生丹,也就是走进所谓阴阳同类丹法的错误中去。
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缘:顺着、遵循。督:察也。――《说文解字》。“缘督”:顺从自然执守中道之义。经:常。
人们的生命有限,可是知识却如瀚海无穷。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身体劳乏、精神疲惫,既然是这样还在不停地追求学习知识,那可真是很危险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浪图虚名,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受到刑罚的羞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万事万物的恒久状态,就可以保护自己,就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亲人,可以终享天年。
‘缘督以为经’:执正守中为常态,也即抱元守一方能成丹。督:也有学者解释为督脉,督脉属人身奇经八脉之一,居身后背之正中,督管约束一身阳脉。炼丹并不于此着手,烹炼金丹乃法天地、夺造化,岂能拘泥于一城一池?何况督脉落于身上,已属后天。大匠诲人以规矩,非使人示巧。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木柴燃烧终会殆尽,继续添加柴木,火种就能延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成语薪火相传源出于此处。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龙虎大丹源传于上古,经历数千年的世事沧桑,在华夏大地上若薪火之绵延相承,时至今日依然散荡人间。金丹之学是先祖们智慧的结晶,是古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明珠,为往圣继绝学是华夏儿女的责任。
齐物论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毛嫱和丽姬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人均称颂她们的美貌。可是游鱼见了会沉入水底,飞鸟见了会高飞远走,麋和鹿见了迅速跑开,这四种动物究竟哪一种才真正懂得美色呢?其实人们认为的美丽,动物不会这样看待,沉水、高飞、奔走都是动物躲避伤害的本能,而不是羞愧于美人的国色天香。
成语沉鱼落雁于此处衍生,形容女子美貌让游鱼羞愧得沉入水底,飞行的大雁诧异她的美貌而掉入林里。沉鱼的原意出于《庄子》,指鱼躲避危险的本能,后来成语沉鱼落雁则指游鱼羞愧于美貌,语义发生了变化。古代典籍的一些词汇随着岁月变迁渐渐发生了变化,后人注解往往错会了本意。丹经道书也是如此,先哲著作的隐晦之处极难理解,以至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句话说‘注经经亡’,经典经过后人的注释,如果不能正确地领会作者原意,真谛殆尽,经典也就消亡了。对古典的诠释其实很困难,理解稍微有些差异,就会失去了本意,亦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难度。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以上内容仅是作者对《庄子?内篇》摘要,浅显讲解恐不能会原人真义,致出‘沉鱼’之别,惟尽力避之而已。
《庄子》小结
庄子才思敏捷,有诡辩之能,知晓丹道。《庄子》的著作文字恣肆,意境诡谲,情致旷达,学者多没有证道经验,往往从文辞上会意契合,致使赞誉者颇多,当然也有微词,后世儒家对庄子及其言论贬损者不乏其人,如班固、郭象、葛洪、王坦之、李磎等为典型的代表,西汉扬雄《法言?五百》:“庄、杨荡而不法。”甚至批评者主张难庄、碎庄、废庄,比如王安石和葛洪的评论:
王安石《庄周论》:儒者曰庄子之书,务诋孔子以信其邪说,要焚其书、废其徒而后可,其曲直固不足论也。
晋?葛洪:‘又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承按者也。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有况不及者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于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复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殁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其寓言譬喻,犹有可采,以供给碎用,充御卒乏,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无行之弊子,得以老庄为窟薮,不亦惜乎?’
葛洪是东晋著名的炼丹家,世称小仙翁。他的批评不可轻视,不过有矫枉过正之嫌。《道德经》将炼丹理法都写了进去,自是隐晦,不得真传,读其书仅停留字面,难契真谛。书中也有一定的文字与道无关,可能是多个作者的缘故。当然无关于道的文字远少于《庄子》。虽然《庄子》也非一人之作,仅从‘内篇’七篇来看,谈论丹道的文辞虽少,却也涉及关键,不过过于隐晦,几乎湮灭,致使后世很少引用其理法文辞。比如庄子论述炼丹炉鼎谓之‘北冥、南冥’,其实则一。或谓之‘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混沌’、‘环中’,均是同义。论述药物则比喻为‘鲲鹏’,或是‘倏忽’、‘雌雄’等。火候则用词为‘怒而飞’、‘天籁’等。对于炼丹之理则明确告之‘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也即必须逆行丹道,方可证真。对于世俗不理解的长生久视之学,庄子则比喻‘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井底之蛙只见数尺之天,便认为其是,百年人生如何能理解长久之事?对丹道效果的记录庄子同其他先哲大致类似。总而言之,庄子对丹道理法的抒写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与后世论述丹道的文章迥然,致使后世学者解其真义者见少。
如果借用《周易》爻辞来评判老、庄、魏著作的特点:《道德经》属《周易?山火贲卦》:‘上九,白贲,无咎。’白贲者,纯真、素朴自然,文不掩质。上九为终极不变。《庄子》属《周易?泽火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虎之毛羽,变而成文,愈变而愈美者也。风虎云龙,变化莫测。《参同契》属《周易?雷火丰卦》:‘六五,来章,有庆誉,吉。’章:美也。庆:赏赐也。誉:声誉也。
庄子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世的公论,《庄子》有相当部分的文字内容虽波澜恣肆,总和丹道无关,仅有极少部分内容关乎大道,即是牵扯丹道,譬喻的也过于‘瑰丽诡谲’,后世对其评论多从文辞意境上称誉,人云亦云。葛洪的批评针砭时弊,虽有矫枉过正,总也贴近大旨。文辞华丽如果不切实际,终归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内容为王,堕入巧口诡辩与世何益?对于《庄子》,后世学者应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须具审视之眼,不可全盘接承。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批评指正!